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葛根其用有二:發散表邪一也,止渴二也

葛根其用有二:發散表邪一也,止渴二也

葛根,豆科植物野葛的乾燥根。李時珍描述道:「其根外紫內白,長者七八尺。其葉有三尖,如楓葉而長,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累累相綴,紅紫色。其莢如小黃豆莢,亦有毛。其子綠色,扁扁如梅子核,生嚼腥氣,八九月采之。」以上記載,與現在所用的葛根原植物形態是相符的。

傳說東晉時期的葛洪在羅浮山修道習醫時,教村民採挖一種藤本植物的根來治療各種外感熱病。後來,村民為了紀念葛洪,便把這種能夠治療發熱、頭痛的根稱為葛根。

事實上,葛根的名稱及藥用功效早在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記載:「葛根,氣味甘、辛、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葛根氣味俱薄,輕而上行,浮而微降,陽中陰也。其用有二:發散表邪一也;止渴二也。

發散表邪是葛根最主要的應用。如《傷寒論》當中的葛根湯和桂枝加葛根湯,這兩個經方是治療外感風寒、發熱,兼見項背不舒的方子。葛根所適用的主症是發熱和項背不舒,如果是風邪襲表、自汗,就用桂枝加葛根湯;如果是寒邪束表、無汗,則用葛根湯。因此,葛根在發散表邪方面的應用是比較多的,它無須辨別是風邪還是寒邪,也無須分辨有汗還是無汗,只要是發熱、頭痛、項背不舒,葛根都可以應用。

醫書上記載:「數種傷寒,庸人不能分辨,今取一葯兼治。天行時氣,初覺頭痛,內熱脈洪者,葛根四兩,水二升,入豉一升,煮取半升服。搗生根汁尤佳。」解肌退熱、發散表邪以生葛根搗汁內服為佳。

葛根是足陽明胃經的要葯,它能鼓舞胃氣上行,生津液、止熱渴。凡脾虛作渴者,非此不除,但勿多用,防升散太過反傷胃氣。小兒熱渴、煩躁熱渴者,取葛根半兩,以水煎服,良效。還有酒後煩渴,也可以用葛根煎湯服用,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由於葛根具有止酒後煩渴的功效,有些葯書上也稱葛根可以解酒。

此外,還有一種粉葛,有些地方把粉葛加工成2cm的小方塊,所以也稱「粉葛丁」。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的乾燥根,而粉葛是豆科植物甘葛藤的乾燥根,二者雖然來源不一樣,但功效主治是一樣的,都是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粉葛基本上都是人工栽培的,粉性更強,如果從藥用的角度來說,則葛根的功效要優於粉葛,粉葛多用於食用。

/完/

抱朴言,至美中醫、至朴之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抱朴言 的精彩文章:

橘皮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和,其功當在諸葯之上
當歸,凡血受病,必須用之

TAG:抱朴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