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8萬人基因分析確定,44種抑鬱基因,與多種精神疾病相關

48萬人基因分析確定,44種抑鬱基因,與多種精神疾病相關

抑鬱症是生活中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快感缺失以及意識活動減退等。目前,抑鬱症的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遺傳、心理、化學、物理、社會、神經、內分泌與環境等因素有關。

世界上約七分之一的人群受抑鬱影響,且隨著社會競爭的增加,抑鬱症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開展抑鬱症相關研究刻不容緩。

在最新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Naomi Wray教授及其團隊給出了新的想法和證據。

他們利用最新的測序技術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共有44種基因變異為抑鬱症發生的高風險因素,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攜帶有其中某幾種基因變異。

迄今為止最大研究:200多位專家、近50萬人的比較

既往研究已經確定了14個可能導致抑鬱的遺傳風險因素,為抑鬱的遺傳學研究打開了一個突破口。

而在這項全球性的研究中,Naomi Wray教授及其團隊,包括來自英、美、澳等國200多位專家,在全球範圍內對135,000多例抑鬱症人群以及344,000多例健康對照人群開展研究,又再次確定了30個導致抑鬱的基因變異,數量足足有之前的一倍!(Table 1~3)

Table 1.44種基因變異

Table 2.44種基因變異

Table 3.44種基因變異

這次研究堪稱是對抑鬱症認知的一次巨大跨越!目前針對抑鬱症的藥物,基本都是在偶然的情況下形成的。如同其他精神疾病一樣,醫學界對於抑鬱症的起因和機制一直缺乏足夠多的認知。

全球目前有14%的人群正在飽受抑鬱症的折磨,而在可用的抗抑鬱治療藥物中,僅有一半的患者反應良好。

研究證實,這30個新發現的基因變異中,大部分與當前抗抑鬱藥物的治療靶點直接相關。新發現的基因變異不僅良好解釋了之前藥物起效的原因,更為抗抑鬱葯的研發與舊治療方法的改進提供了新動力!

每個人都攜帶有抑鬱基因,精神分裂與抑鬱竟「同源」

遺傳風險與環境壓力共同作用引起抑鬱,然而研究人員發現,每個人都有抑鬱的遺傳風險:每個人都攜帶有抑鬱的風險基因。抑鬱症患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與正常人群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通過對135,000多例抑鬱症人群以及344,000多例健康對照人群的遺傳評估發現,每個人都處於抑鬱的風險譜範圍內。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攜帶有44種變異基因中的某幾種,但會不會抑鬱完全取決於基因變異的種類以及自己的人生際遇。未來我們或許不需要通過網上的抑鬱測試題,而是直接通過抑鬱風險基因就可綜合評判自己患抑鬱的總體風險。

目前對於精神疾病的分類主要基於患者的臨床癥狀,缺乏病理生理參數的客觀檢測。研究發現抑鬱症的變異基因在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中也有發現,此外數據分析也清晰表明,抑鬱與精神分裂症具有許多共同的生理學機制。未來對這44種變異基因的深入研究或許還可有助於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分析發現抑鬱風險與BMI指數成正相關,與接受教育的年數呈負相關,但與IQ無明顯關係。通俗來講就是,越胖抑鬱風險越高,讀書越多抑鬱風險越高。

總 結

這項全基因組關聯薈萃分析是迄今為止精神病遺傳學領域最大規模的分析,確定了44種抑鬱症的主要遺傳風險因素,並提供了大量有助於改善抑鬱症的研究結果。研究指出抑鬱症的遺傳基礎與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有共同之處,並且我每個人都攜帶有研究中確定的44種遺傳風險因素中的一部分。

通過這項研究,抑鬱症的遺傳學研究實現了巨大的飛躍,新發現的基因變體有可能為新療法開闢道路而振興抑鬱症治療。但是,目前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揭示遺傳學和環境壓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增加抑鬱症的風險。

既往研究表明,抑鬱與腦組織5-羥色胺轉運體連鎖多態性區域的多態性變異、色氨酸羥化酶2突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異常、活動減少、負性生活事件、白介素-1β上調等密切相關。Naomi Wray教授及其團隊的這項研究從遺傳學的角度為抑鬱症的由來提供了新的證據。

來源:NATURE GENETIC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個抑鬱症患者
這3道題都選擇「是」,可能抑鬱症已在你身後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