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助餐也瘋狂—吃貨共舞

自助餐也瘋狂—吃貨共舞

自助餐的真正起源是8至11世紀北歐斯堪的納斯維亞半島,那時的海盜們不習慣當時歐洲的吃西餐的繁文縟節,於是便別出心裁,發明了這種自己到餐台上自選、自取食品及飲料的吃法。

前些日朋友請我去「海德堡」吃自助餐,回來經過幾天的腸胃調整之後,得出了一系列的經驗教訓,在這裡與眾位共勉。

某人曾跟我說吃自助餐壓力太大,總覺得吃不回來。這主要是前期技術準備不到位造成的。

首先,在吃自助之前,要提前2小時左右喝水,喝到不覺得渴為止,然後再去吃自助。餐廳提供的飲料都是為了讓你喝多了吃不下東西才提供的,2小時差不多已經可以保證你的胃部排空並吸收夠足夠的水分了,免得這些廉價的水佔了胃部空間。

其次,座位一定要選擇寬敞的,不要著急去吃什麼小甜點之類的,甜食容易造成你的飽度,這樣也就吃不下東西去了。開始選擇食物的時候,可以提前問問餐廳提供的特色食物是什麼,然後直奔主題,吃到大概有30%飽度的時候,差不多也就能把費用賺回來一半。不過要注意,少吃油膩的東西,油炸的東西也要少吃,這些都容易飽。肉類一般都是主打菜式,但是要調劑,偶爾吃一些素食來緩和一下胃口。當你的飽度差不多達到70%的時候,就要去一下洗手間了,一方面之前的飲料已經吸收的差不多了。另外一方面,趁機走動走動,將腹中存貨敦實,以便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發揮更好的效果。

再有,就是選菜,自助餐廳一般提供的盤子都很小,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必勝客的水果沙拉,限制一人只能取一小碗,還要30元。於是一些「吃客」研究出了一套取食的「沙拉盤建築工程技術學」。此項技術的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認識。不要怕難為情,認為裝地太多會顯得很小氣,沒素質,有傷體面。千萬別這樣認為,這跟建高樓一樣,是一種工程技術。是技術,懂嗎?

下面,我就介紹網上看到的具體操作規範:

在碗的最底下,先裝滿葡萄乾,玉米粒後將碗口抹平,然後用勺子壓實(這是打地基,一定要夯實)。沿著碗口,慢慢地象砌牆砌碉堡似的,一圈一圈地碼上厚度均勻的黃瓜片,在圈的裡面,小心地放入,諸如黃桃,菠蘿,等其他塊狀的水果,在空隙處,撒入玉米粒葡萄乾。再在上面鋪一些胡蘿蔔條,記住,這些胡蘿蔔條的作用就像鋼筋一樣,是為了牽制加固圍在外面的黃瓜的,所以要一頭搭在黃瓜上的,這個絕對是技術活,要一邊搭一邊思考,不要妨礙繼續搭黃瓜。如此,再一層一層地碼上去。可以用手,輕輕地試壓幾下,看看穩定性如何。最好是一手托住碗,一手撫住上面,端回餐桌。如果這樣不好拿,那就乾脆一人捧,一人撫著。沒事的,沒人敢笑話的。這叫生活技能。

我在北京親眼見過一位,碼了9層,夠5個人吃。把必勝客的服務員都給看傻了。

給大家傳幾張高手的「絕品照片」

這就是傳說中的那招「天外飛仙」吧!

不過必勝客這個水果沙拉已經被取消了,據說僅限中國大陸境內取消此項菜品。在這裡講講必勝客這個水果沙拉的典故,其實主要目的還是要大家放開思想,思想不解放,肚皮就不能解放——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條重要經驗。

最後,當吃到100%的飽度的時候,也不可以就此結帳走人,一定要再去轉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麼小甜點、水果什麼的可以享用,這些東西都不會很佔地方。最好是每樣只拿一個,品品味就足夠了。吃完水果甜點之後,你會驚訝的發現,自己的胃部似乎又有了一點空間,那是因為你剛才的運動把胃部的食物又壓緊了一些,好了,趁著這個機會,去弄點湯來喝,如果沒有提供湯的話,也無所謂,看看飲料什麼的,再盡量把縫隙填填。

恭喜你,你現在終於可以扶著牆走出自助餐廳了。

總結:自助餐盡量要選中午,這是因為中午的費用相對可能較低,時間寬裕,菜品相對新鮮一些。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有毅力的話,可以從前一天的晚上就開始絕食做準備,以便保第二天的戰鬥力。總之「扶牆進來,扶牆出去」此乃吃自助餐之最高境界。

補充一下:有些人在吃了自助餐後有宿食不消、噯氣吞酸、不思飲食等不適感覺,這與不重視科學合理的食用方法有關。因此自助餐也要講究兼顧健康和享受,只有用了正確的方法,才能吃得更加有營養有滋味。比較科學的自助餐就餐順序是小碗湯---蔬菜---米面類---魚蝦類--肉禽類---半小時後水果。

寫於2011年8月12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途飄行者一大偉 的精彩文章:

TAG:旅途飄行者一大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