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和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和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Love Alive

 Jade

Aaron Krause 

00:00/04:15

(最近瘋愛的一首歌)

1

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和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前面的修飾詞代表著看待世界的角度,後面的修飾詞則代表了個人的處世態度。

也就是說,悲觀的樂觀主義者,ta知道這個世界的殘酷,凡事先看到的是它壞的一面,害怕把事情想得太過美好卻又幻想破滅,所以寧願把那些「得到」看成一場場饋贈。

就像一個人被關在黑屋子裡,卻又有微弱的光照著,而ta靠著這微弱的光也能好好生存。

而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則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化的,但當ta看待一個個具體事件時,確是懷著悲觀色彩的,覺得自己有可能會搞砸它而不敢開始。

也就是ta一面開心樂觀的看著這個世界,一面悲傷消極的處事,總是看到每一個具體事物壞的一面而唯唯諾諾。

像一個開心的厭世者。

2

我看過很多對這兩種性格的看法,有的認為悲觀的樂觀主義好,有的認為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好。

很多性格都是天生的,也就是你一生下來可能就註定了很多東西,但基因這個東西也很奇妙,它只具備一部分的形成因素。

拿性格來說,相比天生的那一部分,其實後天的環境培養更加重要,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生都是沒有「邪惡面」的。

但隨著成長,環境的誘導,人的性格甚至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就這一點來說,後天所佔的成分比例更大。

3

悲觀的樂觀主義在於它在看到這個殘酷的世界之後,依舊能好好生活。

易中天《書生傻氣》中的一段:

顧准和錢鍾書的區別還在於他們對人的看法不一樣。錢鍾書「真的知道人之醜陋、愚蠢、虛偽,是沒法子的事情,知道世界喜歡在荒誕、滑稽里鬧成個興高采烈的樣子「(駱玉明《近二十年文化熱點人物述評》)。所以錢鍾書並不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重,也不把別人的荒唐看得太重,因而能夠活得乾淨、明快、輕鬆、瀟洒,在明智清醒的同時保持一份幽默感,還能偶爾任性一下。顧准卻相反。在他看來,人也好,世界也好,目前這種狀況都是不對頭的,而且是有辦法的。因為不對頭,所以他要革命;因為有辦法,所以他要思考。他在晚年不要命地閱讀、翻譯、思考、寫作,就是想找出一個使人類避免苦難、得到幸福的辦法來,並把這辦法告知世人。

錢鍾書對別人的看法不置可否,但顧准剛好相反,他站在了制高點,認為這個世界存在著理想化,他看待世界的角度是樂觀主義的,所以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並且覺得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錢鍾書無疑是偏向「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所以他可以更加隨心所欲,活得乾淨、明快、輕鬆、瀟洒。

但其實呢?

這個世界本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你偏向於「悲觀的樂觀主義者」,那你可以理解為:

前者是開心著的厭世論者,後者是抑鬱症的喜劇演員。

在初中以及高中那幾年,我無疑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我那個時候看待世界的角度是悲觀的,我認為這個世界很殘酷,而我置身在一個連自己都不願意接納自己的環境。

但我同時也會找一些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像是給自己成長的一種救贖,

也就是我拚命的在夾縫中找光。

奶茶在她的書《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也闡述了自己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她不是說她在消極的對待人生,而是她先看到的世界是殘酷的那一面,而她也更願意讓自己在殘酷的世界當中去尋找生機。

她在書中提到,面對很多事情,她會先去想最糟糕的結果,如果真的發生了,那也沒關係,因為這本來就在她的預期之內。而如果最糟糕的結果並沒有發生,哪怕只比她預想的好一分,那麼就是賺了。

4

再來說一說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首先,樂觀的悲觀主義者,ta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所以ta對未來充滿信心,

如果你在享受它,那它就是「真的樂觀,假的悲觀」

也就是說,前面的定語「樂觀」決定了後面的「悲觀主義者」。

有的人認為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更像是這個世界上的幸運兒,他們覺得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是幸運的,而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是不幸的。

樂觀的看待世界有時候就如同在外界塑造自己,

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呈現在外界的永遠都是他們開朗樂觀、熱情奔放的一面,所以他們反饋給外界的是友好地,是值得相處的。

在某一層面上,不得不說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給這個世界的色彩會比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明朗很多。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在面對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往往也是悲觀無助的,自卑的,愧疚的。

而往往這些自卑和愧疚就是最大的負能量。

樂觀的悲觀主義者與天生樂觀的人最大的不同, 就是他們的樂觀更多來自於外界壓力層面產出的一種「樂觀」。

就如原本是內向沉穩的人,由於外界環境的壓迫不得不使自己變得樂觀開朗起來,或者說在面對外界的時候做出開朗的表現。

久而久之,身心疲憊,內心深處就會滋生出更多的悲觀和絕望。

很多人都被生活所逼迫成了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就像本想說出來的話因害怕別人不高興而硬生生咽回去,

本想做的事因害怕別人不樂意而屢次不敢邁出一步,

本想抒發的感情因害怕外界的目光而畏畏縮縮,停滯不前。

其實這些真正的原因都不是生活所迫,人心所向,而是來源於內心的恐懼,

恐懼佔據了太多本應開始的契機。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成就動機

是指人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亦即個體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樂意去做努力達到完美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當我們的成就動機維持在一定水平的時候,它有助於我們實現夢想,但是一旦成就動機的水平過高,它就會出現反作用,不僅不會有助於我們成功,反倒會讓我們緊張壓抑從而影響原有水平的發揮。

有時候失敗的原因就來源於我們把「成就動機」定的太高,

目標遠高於能力的時候,又何談真正的成功?

同理,如果想真正發揮出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的優勢,

不要屢次把自己逼到牆角,放自身於至高點。

試著走下來,

蹦一蹦,

用看待世界的角度多看看自己。

張宇在《單獨的洞見》當中寫過:

「真正的樂觀主義者是從悲觀主義走出來的樂觀主義,沒有經歷過深度悲觀的樂觀主義是脆弱的、不堪一擊的。」

如果到達了拋物線的最底端的,那麼接下來就該是觸底反彈,迎面直上。

5

赫拉巴爾在他的作品《過於喧囂的孤獨》當中寫過:「我實際上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和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我是個兩棲類合併用一堵牆的兩間房,有著拉伯雷式的笑和赫拉克利克的哭。」

「這就是我的命運:永遠請求寬恕,甚至自己請求自己寬恕,寬恕自己是這麼個人,生來如此……

其實關於「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和「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沒有完全的分界線,

很多人都像赫拉巴爾一樣,

兩棲類合併用。

在這裡我原本不想談論好壞,只談接納,但我發現自己還是更偏心於「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大千世界,多元文化,沒有一種性格是找不到容身之處的。

或許我們該做的,不是硬生死拽的去改變原生的性格,而是接納現有的自己,去發揮自己本有性格的長處,避開性格的缺漏。

愛想像中的自己很容易,但當真正的自己赤裸裸的展現在面前,發自內心的想去擁抱ta,就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

END

文 . 一隻永遠打著雞血的狒狒

公眾號:郭大狒

希望今天的你也擁有好心情呢

喜歡可以點贊或者轉發到朋友圈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大狒 的精彩文章:

TAG:郭大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