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家稱:6500萬年前毀滅恐龍的黑手並非小行星,而是一層薄如紙的物質?

科學家稱:6500萬年前毀滅恐龍的黑手並非小行星,而是一層薄如紙的物質?

眾所周知,約6500萬年前,龐大的恐龍家族因一場小行星撞擊事件在短時間內走向了滅亡。

而在對恐龍滅絕背後更深層的原因進行分析後,科學家猜測,直接導致恐龍滅亡的是小行星撞擊事件,而導致小行星撞向地球的「幕後黑手」有可能是是一塊約6mm厚的物質。

這一物質在宇宙內含量較少,科學家僅在少數地外星球上發現了該物質的蹤跡。它大都隱藏在隕石內部的粘土層,科學家將這一層成為KT界限。

為了進一步確認該物質與恐龍滅亡事件的關聯,科學家通過碳–14同位素探測法對此物質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結果顯示,外星球現代出土的這一物質與恐龍滅亡時期殘留在地表的撞擊碎片內的物質完全一致,這有力地證實了科學家的想法。

這看似微不足道的物質,為什麼會導致恐龍的滅亡呢?科學家指出,這塊厚度約為6mm的物質是影響行星運行軌跡的「元兇」。在它的作用下,行星的運行軌道會與原軌道發生較大偏離,由此導致部分行星在變軌之後正面撞擊了地球。

由此可見,這一物質雖微小,但足以對行星的運行軌跡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有科學愛好者提出了疑問:這一物質如此強大,能夠影響行星軌跡,時間過去了這麼多年,地球為何沒在小行星的襲擊下支離破碎呢?

對此,研究專家解釋到,雖然這個約6mm厚的物質會改變行星的軌跡,宇宙內也存在著大量「不安分」的行星,但大多行星都沒有與地球發生激烈的撞擊,只是與地球發生了輕微的摩擦。

此外,有相當一部分的行星在到達地球之前就已與其他星體發生摩擦,不斷的摩擦會使行星的體積不斷變小。當它來到地球身邊時,其體積與星球內部剩餘的能量已不足以對地球構成威脅。

目前,我們暫時還無法估量該神秘物質在宇宙內的含量,神秘物質存在的星體我們也很難知道。同時,宇宙內天體的運動狀態更是我們難以控制的。

因此,各界科學家皆認為,該物質只要還存在,就有可能會對地球安全構成威脅。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安全隱患,最有效的方法是對隕石內部的粘土層進行全面研究,以達到能夠掌握與控制該物質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端1號 的精彩文章:

UFO在北半球投放大量神秘物品,行動詭秘令霍金憂心忡忡
科學家鋪捉到15000光年處詭異閃光,難道外星人在透漏行蹤?

TAG:尖端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