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大街 通州記

南大街 通州記

這些日子,因為對京杭大運河比較有興趣,開始關注通州古城。再加之通州區在2015年被確立為北京市副中心,覺得有必要看看處在京杭大運河終點的這座城市,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

有句話叫「漂來的北京城」,說的是元大都的建立,和大運河有著密切的關係。元代時候,北方的衣食多由南方供給。而北京現存的古建築,如紫禁城、鐘鼓樓和天壇,其磚石木料大多是由其他地區通過運河「漂」過來的。

在通州的古代地圖上,可以看到,西為新城、東為舊城。舊城建於明初,新城建於明景泰年間。將原本在城外的西倉、南倉納入城中。清乾隆年間,新、舊二城合為一座。至此,通州城池定型。

(通州古地圖 | 圖片來源:《古韻通州》,文物出版社,2006年)

而在通州古城的地圖上,萬壽宮水渠(今新華大街)是城內的主要河運通道,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則是城內主要陸運通道。南大街北端為通流關,與北大街相連通,南端為通州舊城南門,全長約一公里。

(通州古地圖 | 圖片來源:《古韻通州》,文物出版社,2006年)

在今地圖上,可以看到南大街處於五河(通惠河、北運河、溫榆河、小中河和運潮減河)交匯處以南,北有通州八景中的「古塔凌雲」(燃燈佛舍利塔)、「二水會流」(通惠河與北運河)和「波分鳳沼」(通惠河)和西海子公園。在新華大街、玉帶河東街、故城東路和車站路圍成的區域內的南大街,儘管風光不再,然而卻很好地保留了舊時的面貌,道路兩側店鋪鱗次櫛比,與周邊風貌截然不同。在其中行走,彷彿來到另一個次元。

(南大街區點陣圖 | 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和小夥伴去南大街「訪古」,目的地距離「通州北關」地鐵站不遠,出站便可望見燃燈佛舍利塔。南行經通惠河和新華大街,可至南大街。

(燃燈佛舍利塔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通惠河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新華大街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南大街為回民聚居區,號稱「十八個半截兒的回民聚居區」。行在南大街,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

從北端進入,首先能看到一家飯店——小樓飯店。小樓飯店是著名的清真百年老字號,原字型大小是「義和軒」,創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即1900年。以小樓三焦(焦溜鯰魚、焦溜肉片、焦溜咯吱)為代表的小樓菜肴,是伊斯蘭京菜東派的代表。不過因為時間緊張而沒有品嘗,實在遺憾。

(小樓飯店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小樓飯店以東是通州清真寺。清真寺始建於元代,幾乎與杭州真教寺同時,但稱「朝真寺」。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兩端的通州與杭州,同期建有伊斯蘭教寺院,或許與漕運和商業活動緊密相關。

(清真寺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清真寺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沿著南大街南行,可見到各類生活設施。以小商業為主,當然,價錢也比城區的便宜不少。

街道一側被機動車當作停車場佔用,實際的同行寬度只有街道寬度的一半,比較局促。

(寫字樓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南大街街景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南大街街景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南大街街景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南大街街景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在南大街,不得不說「十八個半截衚衕」這個著名景點。《通州文物志》記載:「十八個半截衚衕在通州舊城南門內東隅。北起回民衚衕,南至東順城街,從北至南依次是北二條、馬家衚衕、熊家衚衕、半截衚衕、紫竹庵衚衕、白將軍衚衕、蔡老衚衕、頭條衚衕、南二條衚衕和南三條衚衕。」通州文物專家周良說,「十八個半截」的形成與穆斯林群眾到清真寺禮拜密切相關,為了便於穆斯林群眾往來於清真寺,在各條衚衕形成初期,人們自覺在清真寺以南留了一條通往清真寺的大街——中街,中街北起北二條衚衕西端的清真寺,一直向南通往東順成街,把馬家衚衕、熊家衚衕和白將軍衚衕等八條衚衕攔腰截為兩段,這才有了「十八個半截」之說。

(衚衕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我們走遍衚衕,發現了這些問題:其一是衚衕內的交通問題。衚衕僅寬三米,每當有車經過,行人都需要貼牆避讓;其二是衚衕道路幾乎沒有綠化,這一點與北京東城、西城區內的歷史保護街區的部分街道風貌極為不同,偶有綠化,也只是種植兩三點花草和幾棵樹;其三是衚衕內缺少休息和娛樂設施,"路長唯欲睡",想坐下來歇息,只找到了路邊的「磚凳」。

(衚衕休息設施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衚衕綠化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不過,在衚衕里也有驚喜。在蓮花寺社區,有一個「社區博物館」。雖然是個露天博物館,比不上通州博物館,但卻很有意思。可以看出,當地的居民還是很有創意的!把舊時農具展出,讓觀眾和展品之間近距離接觸,不失為一種「智慧」。

(衚衕里的「博物館」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可以說,南大街的歷史還有很多。每一個角落都有自己的故事。還有很多內容需要挖掘。和小夥伴的南大街之行,也只是探得一點皮毛,更多的內容需要發現。南大街的故事還在繼續,我們的「訪古之旅」也在推進······

參考資料:

[1]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委員會.通州文物志[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164-166.

[2]北京市通州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古韻通州[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87-93,227-230

關於作者:古建築發燒友,文物愛好者,語言學習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寶粥說 的精彩文章:

TAG:八寶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