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伯溫有多神奇,他預測國運的準確性讓人嘆為觀止,最終字字應驗

劉伯溫有多神奇,他預測國運的準確性讓人嘆為觀止,最終字字應驗

原標題:劉伯溫有多神奇,他預測國運的準確性讓人嘆為觀止,最終字字應驗


歷朝歷代都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綿延萬世,然而,世上卻並不存在萬世不移的基業。哪怕像秦始皇那樣偉大的君王,都無法讓自己費盡一生心血打造而成的帝國永遠傳承。因此,歷代皇帝雖然都夢想著自己的基業能綿延萬世,但是,事實上他們最清楚帝國終究要面對滅亡的命運。


即使是開國君王也不可能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他們所做的不過是為後人留下一個儘可能高效、運轉優良的國家機器。因為,歷代王朝都無法永恆傳承,所以,民間也就開始流傳各種關於王朝更迭的傳說。好比,唐代有關「推背圖」的演繹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


據說,袁天罡和劉淳風演繹唐朝的國運,不斷推演,最終入了迷。他們一路推算到了武則天的將來,看到了安史之亂,看到了唐朝最終的滅亡,甚至,還看到了中國未來幾千年的國運起伏。關於推背圖的傳說在民間一直非常流行,以至於,明朝也出現了一個袁天罡式的人物。


作為朱元璋的重要謀士,劉伯溫成為了百姓眼中的明代袁天罡。人們相信劉伯溫可以預知未來,於是,便給他編造了一個預測國運的故事:


當年,朱元璋定鼎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作為帝國的締造者,朱元璋君臣對於國家的命運非常看重。而朱元璋很早就知道劉伯溫具備預知未來的能力,所以,他便向劉伯溫詢問有關明朝國運的事情。劉伯溫是開國元勛之一,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在皇帝的垂問下,他不能不老實交代。


劉伯溫對於天文地理以及數學風水等學問無所不精,尤其在玄學讖緯之道上更加有造詣。既然,皇帝問起了國家的命運,作為大師的劉伯溫不可能不去回答,更不可能只說一些綿延萬世、福澤長久的套話。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為大明測算命途。


他對劉伯溫說:「世間哪裡有什麼萬年王朝,萬年天子?朕赦愛卿無罪,愛卿不防為朕據實以聞!」據說,當時劉伯溫在心中推算了很長時間,然後,對朱元璋說:「大明王朝的國運應該會『遇順而止』」。朱元璋聽到劉伯溫的答案以後,沉吟良久,然後長嘆一聲,遂手書「遇順而止」四字數遍才曰:「三百年亦足矣!」


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劉伯溫測算大明國運的故事。


然而,在這則故事中同樣有一個困擾後人的謎團——什麼叫做「遇順而止」呢?


對於這個問題,恐怕很少有人能給出正確答案。大凡讖緯之道,答案一定是模稜兩可的。劉伯溫所謂的「遇順而止」也具備這樣的特性。我們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理解這句話都可以說得通。


首先,如果從字面意思的角度來理解,「順」即順從的意思。也就是說,當大明三百年的國運耗盡依舊,自然而然就會滅亡,這是順理成章的結束。


其二,如果從玄學的角度去看,當年李自成的政權名叫「大順」。闖王最終打進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終結了大明王朝。於是,也可以將這個「順」理解為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也就是說,如果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建立,那麼,大明的國運也就到頭了。


最後「順」還可以理解為清朝皇帝的年號「順治」。順治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一個皇帝,清朝既然已經建立了政權,並且,制定了年號,那麼,大名自然也就被取代,大明的基業自然也就到此為止。


所以說,我們從這三個角度理解遇順而止都是合理的,都能夠邏輯自洽。但是,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必須要明白,所謂的「遇順而止」的傳說,其實,最早是在清朝人鄧士友的典籍《國朝要典》中發現的:「高廟命伯溫,卜曆數之長短。伯溫卜之曰,遇順而止。」


所以,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所謂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後來的清朝統治者為了給民間百姓洗腦,解釋自己奪取明朝政權的合法性,不能真的以為劉伯溫具有通天徹地的能耐。


其實,我們只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既然,劉伯溫能夠知曉那麼多未來的事情,那麼,明朝的君王們為何還要那麼努力地鎮壓一波又一波的叛亂呢?既然天命已經給出來了,那麼,只要順從不就可以了嗎?所以說,所謂的陰陽讖緯其實都是愚民的把戲而已。


參考資料:


『《國朝要典》、《中國古代王朝的那些一語成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點江山 的精彩文章:

伊拉克曾經研製一秘密武器,如果成功了,中東地區將會發生大動亂
杜月笙如此有錢,為何臨終前只留下10萬?原來一重要財產被其撕毀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