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播回顧︱社會主義青年養成寶典

直播回顧︱社會主義青年養成寶典

一邊蹦迪喝扎啤一邊保溫杯泡枸杞,一邊吃燒烤一邊健身房跑,一邊熬夜一邊塗眼霜。你是這樣的社會主義青年嗎?雪糕只吃紅棗味的,可樂裡面要泡人蔘,熬最晚的夜搽最貴的眼霜……這種愛恨情愁到底是人性的貪婪還是心理的慰藉?值此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本月上海家化「心晴·至美」公益直播課堂特邀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培訓講師、心理諮詢技術督導、企業培訓師、國際註冊催眠師、OH卡執行師肖磊老師來為大家解讀社會主義青年的煩惱和困惑,告訴我們如何才能成長為一個正直有愛的社會主義青年。本次直播課堂獲得全國26萬網友在線觀看,28.9萬網友點贊。

穿透問題 找到種子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突然間他問了一句:「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是社會人了?」問題有些突兀,一時之間小編竟然不知該如何回答,後來想了想,不是手握小豬佩奇的那一天,而是有一天被通知可以享受五四青年節的半天假期了。小編突然間意識到,本尊已不再是個美少年,而是一個青年人了!

肖老師在直播課堂上表示,解決青年人的困惑之前,我們需要首先明確什麼是青年?按照共青團章程規定,青年是指年齡為14歲以上28歲以下的人群。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要經歷嬰兒前期、嬰兒後期、幼兒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與成年後期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要完成的任務。青年處在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碰撞、幼稚和成熟交替的雙重矛盾中,往往容易陷入成長的煩惱和困惑。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論,我國社會主義好青年多處於青少年後期與成年早期。這兩個時期,個體需要完成的主要發展任務分別為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與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當任務得到恰當解決,個體就會獲得較為完整的統一性,如果任務處理失敗,可能會影響個體未來的發展。肖老師說道:「心理問題就像長久以來埋在心裡的一個種子,從很早以前它就在那裡了,平日里看似沒有很大的影響,但遇到應激事件發生時,這顆種子就會突然發芽,摧毀你長久以來平靜的土壤,從而阻礙個體成長為社會主義青年的道路。有很多年輕人在遇到人生困惑的時候非常苦惱,不知所措,而有些人卻能夠從容應對,那麼,有可能是在之前的階段中有些任務未能成功完成。肖老師提醒我們,當遇到問題時,不要僅僅局限在問題本身,而要看到問題背後盤根錯節的線索。穿透問題,找到問題的種子,是認清自己的第一步。

亂貼標籤 影響認知

現在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心理困擾、心理障礙與精神病的區別,常常認為自己或他人心理不健康就是有心理問題。生活中「我們都有病」、「我有強迫症」、「他大概有抑鬱症吧」等等之類的話語常常出現在耳邊。「不要隨便下定義,也不要隨便貼標籤」,肖老師說。

肖老師解釋,心理異常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病理性的一般心理問題,另一種是病理性的心理或者精神障礙。病理性的心理障礙伴有以下幾個特徵:心理活動失去協調性、心理反應失去合理性、個體特徵失去穩定性,比如說出現幻聽、妄想等,而且這些特徵長期存在。非病理性的一般心理問題是暫時的、伴隨情景發生的,心理狀態沒有病理性的變化。人的心理和行為是一個由「正常」逐漸向「異常」的一個連續譜,正常與異常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擾,但一旦貼上標籤,反而可能會加重個體的心理壓力,對心理問題的緩解有害無益。

「不要隨便貼標籤,這會影響你對自我的正確認知」,肖老師再次強調。

心理問題應對「三法則」

青年人進入新的人生階段,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一次考試的失利、職場中複雜的人際關係、失戀的挫敗感……學業壓力、經濟壓力、情感壓力、前途壓力等等一下子涌到面前,有很多人一下子招架不住。

於是,出現了這樣一種應對機制:逃避。他們一面說著:「逃避雖可恥但卻有用」,一面不斷擱置已經迫在眉睫的問題,從而產生了一種新的說法:「拖延症」。拖延的時候,他們會通過一些簡單的娛樂來緩解自己的焦慮。隨著技術科技的發展,看看抖音視頻、刷刷微博明星八卦、打一局遊戲,人們獲取愉悅感、成就感的方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容易。而這樣輕易獲得的快樂,最終會讓人產生一種空虛感,長期以往會產生失望感、孤獨感等,加深問題的嚴重性。「確認過眼神,這是個假的社會主義青年」,肖老師調侃到。

對此,肖老師向青年人提出了自己總結的應對心理問題「三法則」。

首先,要培養自身的自主性,獨立思考、堅持見解。比如在周圍人都在崇尚洋貨的時候,保持自己對民族文化的信念。這一點,佰草集就做到了,正是品牌對自我見解的堅持,佰草集才能走向國際,向世界傳遞中國千年本草養顏文化。

其次,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在學校拿到一個什麼樣的名次、做什麼樣的職業、擁有一段什麼樣的感情等等。把不知道、不明確的問題,變成已知的、明確的目標,這樣才不會迷失方向。

再次,採用積極的應對策略。人生中有些問題,擱置一段時間,可能就會消散,但更多的還是無法迴避、必須面對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儘可能多地尋找解決的方法,或者借用書籍、他人的幫助,以提升自己面對問題的能力。上海家化不僅關注人們的外在美,也關注人們的內在美,多年來持續開展「心晴·至美」關愛心理健康項目,關注大眾心理健康,普及相關知識,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理困境。

找到問題的種子,不亂貼標籤,明確自我認知,牢記「思考、目標、策略」三法則,你就是那個正直有愛的社會主義青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家化 的精彩文章:

傳承千年的美顏古方,了解一下

TAG:上海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