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先有______,後有天津衛」這個填空題,你絕對答不對!

「先有______,後有天津衛」這個填空題,你絕對答不對!

GIF

在天津,你經常聽到這樣的句式:

「先有×××,後有天津衛。」

「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

「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

「先有估衣街,後有天津衛。」

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個可就厲害了

沒有了它,

就沒有娘娘廟、大直沽、估衣街……

更就別提後來的天津衛了

今天我們講大運河——

天津,一座運河載來的城市

@攝影師·EVAN

知識擴展

中國大運河,了解一下

中國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徵調民夫

在長江與淮河之間開鑿「邗溝」,

成為後來大運河在江蘇境內的一段。)

包括三部分:

隋唐宋時期以洛陽為中心的南北大運河

元明清時期以北京、杭州為起始的京杭大運河

從寧波入海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連的浙東運河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

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8個省市,

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

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

且目前仍有1100多公里在正常通航的運河

sdfd

先有三岔口,後有天津衛

三岔河口是天津最早的民居群落,

最早的水旱碼頭和最早的商品集散地,

有「先有三岔口,後有天津衛」之謂。

根據

《天津通志?水利志》的記載,

南運河是一條人工挖掘的運河。

當年曹操北征烏桓而開鑿平擄渠,

為後來開鑿南運河奠定了基礎。

隋朝大業四年(608年)

為了軍事的需要,

隋煬帝強征百萬多人,

在平擄渠的基礎上,

開鑿了南接沁水、

北抵涿郡(今天河北省涿縣)的永濟渠

第一次讓中國南方和北方通過河道連成一體。

三岔河口

三岔河口就已成為大運河的重要節點,

開始有了散居的人家。

金貞元元年(1153年)

金遷都中都(今北京),

興起漕運

金貞佑二年(1214年)

在此設立直沽寨

大直沽、小直沽和三汊沽等聚落相繼出現。

元太宗六年(1234年)

三汊沽一帶鹽滷湧出,

元政府特許高松、謝實等18戶在此設灶煮鹽,

兩年後,又專門設立「三汊沽司」

「大直沽司」管理鹽場的產銷。

元延佑三年(1316)

在直沽設「海津鎮」,並派軍隊駐守。

成為漕運交卸倒駁的水旱碼頭。

也同時成為長蘆鹽的生產儲運銷售中心。

南運河畔鹽院衙門

自從南北大運河開通漕運,

天津三岔河口就成為漕運的重要節點,

南北運河在此交匯,

同時也成為溝通河運與海運的航運樞紐。

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

民間有"天津是大運河載來的城市"的說法。

天津的位置:運河與海河交匯之處

京杭大運河天津段190公里,

經靜海、西青、南開、紅橋、

河北、北辰、武清七個區。

包括自南向北流的南運河一段

和自北向南流的北運河一段,

兩段運河在三岔口匯合,併入海河。

《天津衛志》載:

三岔河在津城東北,潞、衛二水會流。

潞水清,衛水濁,匯流東注于海。

明確指出了三岔河口位於天津城東北隅,

為海河、南運河、北運河的三河交匯處。

張燾的

《津門雜記》也記載:

城東北二百步,為白河、衛河之尾閭,

交流匯入海河,名曰三岔河口。

這是說三岔河口離天津衛城只有二百餘步,

是須臾就到的距離。

天津衛城東北角和三岔河口的北岸地區

昔日民謠:

三岔口,停船口,南北運河海河口,

貨船拉著鹽糧來,貨船拉著金銀走,

九河下梢天津衛,風水都在船上頭。

昔日的三岔河口(清末版畫)

1

運河對天津的影響之——

天津衛的誕生

1404年,天津建衛。

「衛」的意思就是「戍衛」,

即天津最初是作為北京的門戶而設。

對歷代天津政府而言,漕運乃第一要務。

所謂「通舟楫之利,聚天下之粟,

致天下之貨,以利京師」,正是如此。

天津舊城與三岔河口

天津由一個碼頭

逐步發展為一座繁華的商業城市。

2

運河對天津的影響之——

天津話「方言島」

天津城按照府制設立,

雖然最初建衛時並不是府,

只是一個軍事單位。

大批淮軍駐紮於此,

也因此形成了不同於河北其他地區的

天津「方言島」,即天津話。

3

運河對天津的影響之——

天津人的貧富差

上圖:鼓樓,下圖:天津舊城。

舊城西南角和東南角有兩個大水坑。

由於運河的存在,

天津四面城牆之外

形成了全然不同的城市性格。

即通常說的

「北門富,東門貴,南門賤,西門貧」。

天津城以北為正,

北門是最重要的城門。

從北門開始一直往北,

是通向京師的陸路(河北大街)。

這些都促成了北門外的發展與繁榮。

大衚衕、估衣街,是天津最繁華的集市;

天津主要的商業都聚集於此。

而在

東門外,

各種達官貴人、政府衙門定居於此,

文廟、天后宮、玉皇閣都在這裡。

明信片上的清末天津天后宮

再看西門南門外,都是平民百姓住的地方。

華北每次遭荒,都有大批難民來到天津避災,

他們多居住在這些地方。

加上墳地、刑場(今小西關)也位於此,

南門外更是一片沼澤(今南開),

居住環境惡劣。

每逢水災便一片汪洋,

城市性格呈現出與東門北門外截然相反的面貌。

開埠前的天津城市:突破城牆,沿運河發展

4

運河對天津的影響之——

天津人的愛吃、會吃

天津城市發展源於京杭運河的開通。

因為漕運和鹽業的發展,

使天津聚集了大量的移民,

他們就地取材,

以運河沿岸的魯菜和宮廷菜為基礎,

重點融入淮揚菜、徽菜、杭幫菜的特色。

以鮮咸為主味,輔以酸甜,小辣微麻,

逐漸形成天津漢民菜、清真菜和民間小吃

三足鼎立的地方風味美食和獨有的飲食文化。

天津菜形成的載體,

就在以三岔河口為中心的南北運河兩岸,

特別是天津衛城北門外至南運河兩岸,

形成以估衣街、針市街、北門外大街、

河北大街、侯家後、大衚衕為骨幹的商業中心,

興盛幾百年。

dvdf

天津運河沿岸的風貌

「曉日三岔口,連檣集萬艘」

天津自古靠漕運興市,

糧艘商舶,魚貫而進,迨無虛日,十分繁盛,

天津段文物古迹很多,

當時天津運河兩岸的風景『繁華』似綿。

沿岸的衙署官倉、商鋪連綿、

城鎮鄉村、古橋縱橫、古街古寺等。

這些文化遺產背後

也留下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1

天后宮

三岔河口碼頭附近奉祀海神天后的天后宮,

俗稱娘娘宮,

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

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每年的春祭(舊曆臘月23)

天后誕辰(舊曆3月23)等節日,

以天后宮為中心都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

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業街——

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榮。

2

九宣閘

光緒年間建成的九宣閘

為緩解這一帶的水患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本市現存最早的水閘。

九宣閘位於本市大運河最南端,

也是大運河出津的最後一道閘口,

旁邊至今還立有李鴻章書寫的石碑,保存完好。

李鴻章碑文中所說

南運河上乘山東、河南、

山西汶、衛、漳諸大川之水,

源遠流巨,泛濫淹沒,

往往有害民生,其患猶倍於他水。

描述了大運河南北貫通以後,

在漕運通衢的同時,又要抵禦水患的必要性。

3

獨流鎮

獨流,千年運河重鎮。

南運河大清河子牙河至此三河歸一,直流入海。

舊時漕運船隻往來如梭,一派興隆,

自古便是重要的水旱碼頭,

扼守京、津、魯、冀、豫的水陸交通要道。

津門四絕之一的

獨流老醋聞名天下,

還有曹三燜魚、獨流鍋巴、獨流火燒、獨流燜餅

和唐官屯的劉記麵茶、王記切糕、楊家燜子等,

這些都是津城美食的運河味道。

獨流木橋

獨流鎮的獨流木橋,

建於民國時期。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它是本市大運河上現存唯一一座木橋。

4

西大寺

回族,由波斯和阿拉伯商人,

融入漢蒙維等族系的穆斯林民族,

曾經是運河兩岸最活躍的族群之一。

5

天 穆

天穆,回族聚集區。

穆氏始祖穆重和,

是600多年前12萬運糧大軍中的一員。

如今,天穆重鎮馳名華北,

穆氏家族稱雄中華泳壇數十年,

一個新的天穆正在拆遷重建中。

6

望海寺

崇禧觀西邊的望海寺,

修建於明末清初,

山門前牌樓高大雄偉。

乾隆皇帝出巡天津,曾多次在此拈香禮佛,

望海寺重修時又親賜御書匾額。

《潞河督運圖》中的望海樓

據《天津縣誌》載:

望海寺在城外河北,乾隆元年巡鹽御史三保(正黃旗滿洲人)題請重修,賜有御書匾額。

清末望海樓教堂和望海寺

7

北運河桃花堤

是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

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桃花堤上不僅風景秀麗,

而且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清乾隆皇帝也曾登臨此處賦詩讚美。

楊柳青青溝水流,鶯兒調舌弄嬌柔。

桃花記得題詩客,斜倚春風笑不休。

這是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故地重遊》中

描繪的京杭大運河流經楊柳青時的景象。

8

楊柳青鎮

誕生於京杭大運河、子牙河二水之間,

初名「流口」,後複名「柳口」,

其最早文獻記載可追溯到金代。

金貞祜二年置「柳口鎮」,

元末明初更今名。

楊柳青置鎮比天津建衛早400年。

在楊柳青近千年的歷史長卷上,

運河文化、大院文化、年畫文化、

民俗文化、趕大營文化相映生輝,聲名遠播。

楊柳青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

明清時期這裡舟楫雲集,

是運河漕運重要樞紐,

是當時中國北方商貿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

被譽為「北國小江南、沽上小揚州」

2014年京杭大運河(御河段)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橫跨「南運河」上的「御河橋

運河沿岸以「華北第一民宅」石家大院

「趕大營第一家」安家大院

為代表的眾多大院

形成了中國北方規模最大、

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築群落。

石家大院(楊柳青博物館)

9

石家大院

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石元仕的住宅。

石家祖籍山東,以漕運發家,

乾隆年間定居楊柳青,

後廣置田產,逐漸發展成為津西首富。

院中石府戲樓是我國保存最完好,

規模最大的封閉式民宅戲樓,

石家大院曾有「華北第一宅」

「天津第一家」之稱。

10

安家大院

坐落在楊柳青鎮估衣街的安家大院,緊鄰著石家大院

始建於清同治年間,

系楊柳青趕大營第一人安文忠的宅邸,

現闢為楊柳青藏珍館。

儘管其規模沒有石家大院大,

但其建築風格也別具一格有其獨有的特色。

如今大院內還保留有天津僅存的地下金銀庫

大院里的「趕大營」展覽、

扇骨展覽均富有特色,

也是一處很值得遊覽的老宅院。

11

靜海

傳說中,靜海曾因鳳凰飛來而被稱為「鳳城」。

這裡是退海澤鄉,歷史悠長,

靜靜的南運河蜿蜒而過。

運河文化如水一般潤物無聲,

融合了歷史積澱與時代精神。

結 語

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奇蹟,

生命之河——大運河,

雖已沐浴千年風雨,

至今仍滋養著兩岸的人們。

天津是因運河而興的一座城市巨無霸。

千百年來城市發展的眾多記號,

總在敲打著現代天津人的記憶神經。

她從昨天,輝煌歷史的深處流來,

流經天堂,流往明天美好的未來。

-END-

更多粉絲尊享,盡在『文化天津 · 粉絲福利群』

暗號:文化天津粉絲

小編拉你進群哦!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天津 的精彩文章:

在她面前,曹操秒變「小奶狗」
紅海行動:憑什麼能贏得中國人的「滿堂彩」?

TAG:文化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