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涿鹿風物誌 山水涿鹿

涿鹿風物誌 山水涿鹿

(一)山水涿鹿

我涿鹿縣為太行山與燕山交匯處,境內丘陵、山區佔94%,山脈連綿,高峰林立。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座。其中最著名者,南有小五台山,中有東西靈山,北有黃羊山。

1、千山聳立(1

黃羊山位於縣城西,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距縣城10千米。主峰海拔1709米。一名黃陽山,碑稱,黃伯陽曾修道于山中,後羽化成仙,清之《保安州志》圖上均名黃陽山。今名黃羊山,人稱山上多黃羊,故名。頂上無樹,多野百合。因無人採挖,百合花得保天年,有些植株花多至二、三十朵。花開時節,紅霞爛漫,蝶飛蜂鳴,美不勝收。山中有古剎清涼寺,為縣域名勝之地。古涿鹿八景有「黃羊雨笠」。

2011年,郡人張懷成租山開發,修築水泥路自山口至香峰寺。體力不支或不愛登山美景者,可乘車至半山,吸山嵐,沐涼風,賞佳景,極為方便。

自涿鹿鎮清寧堡入森林公園,尋路可登。

按,康熙11年成書之《保安州志 山川考》:「黃陽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傳說仙人黃伯陽修鍊處,至今有香峰寺、卧雲剎基址。空翠秀拔,雲發則雨,居民視此為候陰晴。」

保寧山位於縣城西南,因山上有塔,亦稱塔山。距縣城約13千米,主峰海拔1563米。頂上松林青翠,歲寒不凋。山中有三陽洞,又有靈境寺遺址、保寧塔殘塔,皆可游觀。有清人以為,此山即「燕然山」,是漢大將軍竇憲勒碑識功之處,並說原有石碑。此說恐訛。

按,燕然山,為今蒙古境內杭愛山。當年東漢大將軍竇憲大破匈奴後,登燕然山,命中護軍班固刻石記功,史有確書,為世公認。

自涿鹿鎮羅家莊或水庄向西北,有山路可登頂,由龍王堂亦可登臨。

按 康熙11年成書之《保安州志 山川考》:「保寧山,一名塔山,在州正西二十里,與黃羊山相連。永樂年間,神僧建塔山巔,鑿井七泉,明三暗四。」

香爐山位於縣城西北約12千米處,主峰海拔1607米。山中有香峰寺,古稱興豐寺。至上世紀末,寺已無存,僅余基址。有宣化善人安師傅來此,見寺院荒廢,發願興復。歷經數年,上下皆成規模。

山中草木繁盛。春時,各色山花爭相開放,以杜梨花最好,其白如雪。至冬,樹葉落盡,野山楂果累於枝頭,殷紅可愛,入口淡酸微甜。

2011年,郡人張懷成以開發黃羊山故,修路直至寺院,路闊逾8米。汽車可自由通行。2012年5月,香爐山發生森林大火,寺北植被受破壞面積達或千畝之巨,松林幾為之一空。

自涿鹿鎮郝家坡、清寧堡,或張家堡鎮之石堡灘均有路可通。

筆架山位於縣城西南,武家溝鎮溪源以西,距縣城15千米。從縣城西南望,三山相連,形如筆架,故名。主峰海拔1273米,山頂長滿雜草灌木。古「涿鹿八景」有「筆架晴嵐」一景。頂上多石,少草木。立於山巔,可俯瞰涿鹿盆地,沃野千里,桑乾東流,素練橫亘。

從武家溝鎮上葫蘆、溪源、北黃頭等處均可登頂。

白雲山位於溫泉屯鎮西南,距縣城19千米,其東北這橋山。主峰海拔1053米。山中有金庵洞、金庵寺。山上少高大喬木,多低矮灌木。

自溫泉屯之里虎溝,或小礬山之趙莊可達。

橋山《涿鹿縣誌》載,橋山位於今涿鹿城東南20千米處,溫泉屯鄉境內,以山頂有天然形成的拱形石橋而得名,主峰海拔918米。「黃帝崩,葬橋山,」即指此。

現仍存有黃帝廟遺址。橋山南側有一大方石,傳說是黃帝下棋的棋盤,故當地人稱棋盤石。半山腰建有「黃帝殿」,鋼筋水泥結構。

按陝西省亦有橋山,分為大橋山和小橋山。大橋山即子午嶺,處於陝甘交界。小橋山即黃帝陵橋山,為子午嶺中部向東延伸的支脈,位於黃陵縣城北1千米處,橋山在遠古為有蟜氏居地,黃帝時代稱作「軒轅之丘」或「軒轅之台」,黃帝因此而得名「軒轅」,黃帝黃城中宮即位於此。以後演變為「橋山」,自漢武帝築祠祭黃帝、司馬遷《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後,名留青史。漢、唐、宋、明、清各代設祠、園、廟,黃帝陵居于山頂。橋山上現存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陶片、灰坑、屋基以及塹壕、夯土台、城牆、神道、廟址等歷史遺存,周圍又環繞黃帝黃城八宮、黃帝文化遺址及翟道、長城、故城、杏城、坊州等古城遺址,文化遺產極其豐富。

(圖來自網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心藝苑 的精彩文章:

從宇宙人想起

TAG:正心藝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