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後,你憑什麼買房?

90後,你憑什麼買房?

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參加一檔節目發表的「六個錢包」論火了。

當被問到買房還是租房時,樊綱說,當你工作還不是很穩定的時候,你可以用比較便宜的租金,就可以有房子住。

但如果你的情況是你們夫妻要結婚,你們夫妻上面的六個錢包,你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加上你妻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共是六個錢包,如果這六個錢包能幫你湊夠首付的話,那麼最好還是買房子。

此話一出,引發了不少爭議。

有人批評,樊綱鼓勵年輕人啃老買房的價值觀很有問題,有人認為,現在的社會,年輕人買房確實十分艱難。當然,也有人支持樊綱,認為他只不過耿直地說出一句大實話而已,現實中很多家庭都是這麼做。

為何「六個錢包買房」的說法深深戳中了大家的心?

90後在大城市買得起房嗎?

首先,我們看下在過去的2017年,房價表現如何:

據統計,在一線城市中,北京平均房價均達6.8萬/㎡、上海、深圳平均房價均接近5.0萬/㎡,廣州平均房價達2.6萬/㎡;近來十分火熱的新一線城市中,天津、南京、杭州平均房價達2萬/㎡以上。

而假設現在有來自一線城市的三名有遠大理想的90後,他們的收入均達到市平均工資水平,現在都想購入90㎡的新房。

? 北京90後,月收入為9942元,新房總價為90×67951=6115590元,他需要不吃不喝51年;

? 上海90後,月收入為9802元,新房總價為90×48384=4354560元,他需要不吃不喝37年;

? 廣州90後,月收入為7996元,新房總價為90×26453=2380770元,他需要不吃不喝25年;

他們的工資可以付得起房租,卻絕對給不起一線城市房子的首付。

更殘酷的是,和大多數90拉開距離的除了那些拋棄他們同齡人,還有城中村那些賣牛雜、賣酸辣粉,沒有任何文憑的阿姨。

牛雜阿姨月入五萬,手上有兩三套房,當你詫異於她的財力時,她會告訴你:「我們這條街誰沒個兩三百萬,買個房算什麼。我們都沒讀過書呀。」

父母給首付就是啃老?

「六個錢包」刺痛了很多當下年輕人的心,其中最深的一刀莫過於「啃老」。

啃老說白了,本質就是:自私、貪心、巨嬰。

我身邊這種流氓思維的年輕人多的是:

「爸媽的錢以後都是我的!」

「不給我買房就是自私!」

「以後有錢還就是了。」

「我想考研究生,啊?當然不是喜歡讀書,就是想被父母養著,不想出來工作而已。」

「小孩的奶粉錢,託兒所錢,我的月子錢,新房的月供錢,公公婆婆一分錢都沒貢獻,還說想過來跟我住,滾!」

......

老實說,我不覺得問家人要錢就是啃老,像買房這種事,家人有錢,願意先幫你給首付,你自己又肯努力奮鬥自己月供,以後給他們更好的養老條件,好好孝順他們,這是一個家庭資源的合理配置,不是啃老,是借力。

我相信大多數人反對的啃老是:自己不奮鬥,想挖空爸媽的棺材本,啃得爸媽生活質量直線下降;啃老不成,就倒打一耙,說自己輸在這個這個拼爹的時代,說得生了他就欠著他似的。

也許有人會說,我爸媽樂意啊,我家有錢啊,你管我?

但是,終有一日,父母會老,金山銀山會花光。

不買房,阿姨永遠不是丈母娘

90後買房的原因可能有千千萬萬個,但最主要的都是因為在適婚年齡的階段來自對象家庭的壓力,避免婆媳矛盾和追求獨立的生活空間。

據某房產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一年,90後買房群體中,購買婚房佔到約60%的比例。

戀愛時,你只需考慮開不開心,兩個人合不合得來,可一旦要步入婚姻,你就得精打細算,將思維從夢幻中拉回到現實。

畢竟,談戀愛與過日子不同,它可以是浪漫的、不羈的,但過日子卻是現實的、平淡的,甚至是飽含煙火氣息的。你們的財務狀況是否優良將與你們的幸福指數直接掛鉤。

就算對方願意接受租房,怎麼和丈母娘交代?難道說:「我們結婚之後就住出租屋,我覺得那樣很好啊,沒有壓力。」

角色互換一下,如果將來你有了女兒,你會忍受你的女兒隨時會被房東趕走嗎?

我的大學同學小琳,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懷孕了。

她不顧父母的反對,和家境一般、剛工作一年、租住在大學城城中村的男同學結婚。

懷孕期間,因為交不起房租,婆家人幫不上忙,丈夫的工資又入不敷出,大著肚子和老公半夜被房東趕出來,帶著一堆箱子站在黑漆漆的街頭,一籌莫展地掉眼淚。

小琳那時終於撥通了家人的電話,哭著說想回家。

也就是在那一刻,小琳懂得了現實世界裡的婚姻法則:房子不是萬能的,但沒房是萬萬不能的。

良好的家庭結構自然能對沖外部風險,擇偶考慮有沒有房無可厚非。

那些靠自己買房的90後

最近,我看了一個「那些靠自己買房90後」的視頻:

從事醫美行業的小G老師說,這一屆90後的賺錢能力已經超過80後、70後。

電商創業者石氏夫婦表示,身邊年輕人年流水輕鬆過億沒壓力,名下有房自然不是問題,關鍵是幾套的問題。

被問到他們身邊買了房的90後有什麼發財秘籍時,他們表示,這些人從事的大多是風口上的職業:網紅、遊戲主播、醫美行業從業人員、創業者、月子中心負責人......

他們認為,致富之道不外乎這三種:一、創業;二、投資;三、升職+副業。而這些路,都不容易。

創業者萌萌自畢業起,就沒有度過一個「正常」的周末,幾乎都在上班。買房看似光鮮,背後的苦楚恐怕也只有自己清楚。

有人調侃,創業的人根本不加班,因為從來不下班。眼睛一閉一睜,都在辦公室。

同樣,無論是投資還是升職加副業,都比較適合那些目標性強,有相關專業能力,並且抗壓力較強、接受充實忙碌的狀態的人。至少我身邊那些一邊升職,一邊下班忙著副業的人中,沒有過得輕鬆的。

除了房子,還有詩和遠方

買房不一定是所有人的必修課。

如果年輕人都糾結於30歲前買房,28歲前升職,也不見得就是好的。

畢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不算是枉度一生啊。

人生除了房子,還有詩和遠方,我們想看富士山頂的雪,想抱澳洲的考拉寶寶,想去挪威看極光......

近些年來,陸續有年輕人提出不買房的觀點,也陸續有不少年輕人表示,自己更願意選擇租房。

這部分年輕人覺得,如果買房了,房貸就像緊箍咒,每當想要折騰一番,遠離生活的苟且,都會準時地提醒你人生不能太張揚。

誠然,我們不必神化房子,也不必妖魔化房子。

房子只是生活的其中一個載體,它很小,生活卻很大。

————我是「別忘記點贊」的分割線————

留言跟鷹叔說說

你對於買房的態度是?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吾聊職場 的精彩文章:

「我正年輕,但實際上我什麼都不想做。」

TAG:吾聊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