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4年!中國「換心人」刷新亞洲地區存活時間新紀錄

24年!中國「換心人」刷新亞洲地區存活時間新紀錄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實習生 張道林

日前,黑龍江省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發布消息,該院「換心人」於文峰心臟移植術後至今健康存活了整24年,成為亞洲地區心臟移植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換心人」。

關於目前心臟移植手術中供體從哪來?國內心臟移植普遍在什麼價位?心臟移植的條件和技術是否成熟?心臟移植後的患者和正常人是否會有不同?

4月26日,第十四屆「4.26愛心日」舉行,帶著讀者的疑問,記者採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外科副主任謝寶棟教授和亞洲地區心臟移植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換心人」於文峰。

「換心」到底難不難?

「目前國內已經有26家已經認證的心臟移植中心,一般手術的成功率在90%-95%左右,術後存活三年以上占手術人數的80%-90%,存活五年以上在70%-80%左右,可以說手術的成功率和術後的存活率還是很高的。」謝寶棟向記者介紹,我國目前提供心臟的供體全部都是腦死亡的志願者捐獻,每年會有三四千例志願捐獻,志願捐獻人數在逐年增加,但是我國心血管疾病的人口基數太大,一般醫生們會根據患者的申請順序、心臟配型是否適合患者本身以及不同患者對心臟移植的需求程度來進行移植。

謝寶棟說:「目前國內心臟移植普遍價位在50萬元左右,因為心臟移植的供體普遍來源於自願捐助,手術本身不涉及到臟器本身的費用,除去手術費和醫療器械的消耗,患者的經費多花在術後服用的抗排斥葯上,不同患者的服藥情況也因人而異,絕大多數患者需要終身定期服用,也存在特殊情況不需要終身服用。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心臟移植抗排斥葯已經被納入了醫保中,比如,3月份在哈醫大二院進行心臟移植的患者金兆穎,一場心臟移植手術花了20多萬元,不到普遍價位的一半,今後患者在心臟移植上的醫療花費會越來越低。」

影視劇中的心臟移植別輕信

近期,熱播劇《美好生活》張嘉譯飾演的男主角由於換了一顆心臟(來自女主角丈夫),使得素不相識的兩個人感覺似曾相識。換心之後,心臟的受體和供體之間會在心靈上存在某種微妙的聯繫?網上曾傳關於「換心」後有些人會性格大變?患者是否會「繼承」了供體(心臟捐獻者)的記憶等疑問始終存在人們心中。

對此,謝寶棟醫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些現象不一定是超科學的,也可能是目前的科學還沒有發現而已,心臟移植後患者出現性格改變的情況或許存在,但是,據他目前從醫的經驗來看,現在確實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來證明這些觀點,很有可能的情況是患者在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前,由於心臟衰竭導致整個人的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都變得特別差,心臟移植後相當於給身體安上了新的「發動機」,心情或許會相應地發生改變。

「對於我來說,性格方面沒有太大改變,我和常人並沒有什麼不同,像我現在還在擔任高三班主任,工作量比正常老師大得多。」亞洲地區心臟移植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換心人」於文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果說真的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心臟移植後會更加珍惜生命,像我現在既能正常地工作,同時也能把我的家庭照顧好,每天的生活很充實,讓我覺得人生很有意義。」

創造心臟移植存活記錄

曾幾何時,心臟移植後存活24年在很多人看來無疑於痴人說夢。1994年2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外科為黑龍江省尚志市帽兒山鎮中學教師於文峰進行同種異體心臟移植術。至今,於文峰已經「換心」二十四年,仍然在正常教學工作和生活。

奇蹟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良好律己的生活習慣。「進行移植手術後初期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囑咐,按時記錄身體情況,並且生活要有節制,要按規律的生活把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於文峰說:「也不要因為自己換了心臟而勞神分心,把心放寬些,現在多想想怎麼能生活的更好,能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才是比較好的精神狀態。」

於文峰還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許多病友都很關心術前術後如何服藥的問題,但是服藥因人而異,不同醫生採用的方法不同,一定不要盲目跟風服藥,要找到最熟悉自己身體情況的醫生,根據醫生建議按時服藥。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科學與電影:歷史與今天
風向轉了?電磁武器忽遭美國專家唱衰,這波操作什麼鬼?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