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所認識的中國金融市場

我所認識的中國金融市場

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曲折艱難,總體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改革開放後的發展進步很大,但仍有很大差距。

中國古代的貨幣金融的發明還是挺先進的,中國是古代第一個使用紙幣(交子)的國家。由於各種原因,包括文化基因、集權統治的制度、地緣等,中國後來並沒有發展出一定規模的金融市場。

晚清山西的票號、錢莊,起到部分銀行的作用,但並沒有形成覆蓋全國的信用體系和市場,還只是局部金融的形式。洋務運動的推動下,出現了公司和政府信用背書的股票雛形。

明國時期,由於三權分立的制度建立,形成初具規模的金融市場,當是的上海、天津是兩大金融交易市場。在那個時期,人才、制度和知識儲備已相當發達。

由於戰事及蔣介石政府的權力擴張,金融市場發展受阻。

到新中國成立,所有的金融市場被完全廢止。

一直到改革開發,甚至90年代,金融市場再次建立起來,世紀初積累的人才和知識儲備都已不在。改革開放後的金融市場,幾乎是在摸索中發展起來。

改革開放後,銀行是中國的主要金融表現形式,甚至到當下,銀行仍然是金融市場大頭。

90年代初的證券市場開放,是在政府主導下,以解決國有企業融資困難而建立的。

2000年之後,私募股權投資PE、風險投資等發展迅猛,給出創企業,特別是高新企業的發展壯大,發揮重要作用。

保險市場正在逐步發展,近些年有加速趨勢。人們的避險需求從血脈親情轉向金融市場。

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滯後,期貨、期權、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總是時開是閉,在強監管下發展。

總體來說,在政府主導下,逐步生出民間力量,民間力量對制度的需求,螺旋式相互促進推動,不斷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得服人 的精彩文章:

思想決定人生

TAG:以得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