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烏蘭牧騎」演出隊

「我們的烏蘭牧騎」演出隊

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

 紅月亮6

紅月亮女子合唱團 

00:00/03:33

作 者

總參通信兵部通信一團曾經活躍著一支深受戰士們喜愛的部隊業餘文藝演出隊。這支演出隊隊員一般由10—15人組成。

人人都得會說唱,舞蹈並掌握一兩件樂器的演奏,可以說個個都是吹拉彈唱的多面手;節目的內容是演兵,唱兵,像兵,真實地反應通信戰士的生活,非常接地氣;節目形式新穎活潑,不拘一格地創新。常常以兵源家鄉戲曲,民歌為說唱形式編排節目,使戰士們感到特別親切。戰友們自豪地稱讚:「我們的烏蘭牧騎」。

正是這個原故,通信兵部首長曾多次帶領我們這支戰士業餘演出隊,到所屬部隊,農場及軍工廠慰問演出。

我們曾穿內蒙古荒漠黃沙赴二連浩特,越太行山,伏牛山深山老嶺,為國防通信線路上的兵站、哨所送去總部的關懷;

我們曾東臨江西上饒,西去陝西古都西安,為通信團隊送去總部的慰問;

我們曾北上黑龍江克山縣,南下湖北黃石陽新縣,給通信兵農場送去總部的溫暖;

我們的足跡也曾踏遍北京,南京,武漢及山西三晉大地,給通信兵軍工廠送去歡笑。

我們也曾多次應邀在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專場演出,或與戰友文工團,總政文工團等專業團體聯合演出,給首都人民帶來快樂。

1968年8月,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克山縣通信兵農場演出參加勞動時在聯合收割機上的合影

1968年5月在南京, 為通信兵軍工廠演出後全體隊員在南京長江大橋合影。前排中間者為通信部帶隊首長。

1970年5月,在給山西五台通信兵6904軍工廠演出時特為駐地農村加演的劇照。

1968年3月,在北京電視台演出後,贈給我們的「紀念建台三周年毛主席紀念章」。

1969年在北京電視台,慶祝中國共產黨九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的演齣劇照。

終生不忘,我們見到了毛主席。

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裡,成千上萬的紅衛兵湧向北京,等待毛主席的接見。為了安全,各駐京部隊奉命進駐院校,專門負責紅衛兵的組織與管理。我們演出隊隨工作隊駐進北京大學和人民大學,為紅衛兵演出文藝節目。

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場演出。由於舞台音響設備差,台下人聲嘈雜,全憑用嗓子喊,一場下來累得筋疲力盡。更令人苦笑和無奈的一件事兒是,由於和紅衛兵一同睡在地鋪上(稻草席),衛生條件差,大家身上長了虱子,它們爬在衣縫裡,搞得渾身非常刺癢。在和它們的「鬥爭中」,我們叫它「革命蟲」。

但就是在這兒,發生了我一生中最最幸福的一件大事兒,我們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那是1966年11月26日,接到毛主席要接見紅衛兵的通知,並告之演出隊也參加接見。我們興奮極了,立即換上了一身嶄新軍裝,帶領約一個連的紅衛兵走了三個小時來到西郊機場。軍人們排成八行,臂挽臂組成 「人

牆」, 身後是紅衛兵,所有人都必須坐下等待接見。

不久, 遠處傳來「東方紅」的樂曲聲,【毛主席語錄】揮舞成紅的海洋,「毛主席萬歲」的口號聲響成一片。毛主席乘吉普車緩緩走來,他老人家揮手向我們致意。我激動的心都要跳了出來,腦子一片空白。手拿著紅寶書不停地揮舞,口中有節奏地喊著「毛主席萬歲」, 激動的淚花都蒙上了雙眼,好久好久才醒過神來,毛主席的車已經遠去。我清楚地記得第二輛車上有周恩來總理,最後一輛車上還有劉少奇,鄧小平等。

啊!人的一生能見到毛主席的普通士兵有幾人?能見到毛主席的戰士業餘演出隊又有幾個呢?

我們是最最幸運的,是最幸福的戰士。

當時,在人民大學演出的舞蹈: 革命戰士什麼都能幹!

塞外寒冬,把溫暖帶給通信兵站哨所。

1966年12月,在兵部首長的帶領下,我們乘蓬車從北京出發,經張家口壩上趕往塞外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後旗,於半夜到達目的地——土牧爾台。

這是一處用土坯圍起來的院子,住著除連首長外,還有後勤十幾名戰士,連隊其它百餘名戰士,都駐守在通往二連浩特的國際通信線路上的哨所里。這裡氣候寒冷,條件十分艱苦。有的哨所偏僻,常年見不到人,生活枯燥乏味。

演出安排在午後,因為這是全天最暖和的時候。連首長及戰士們都坐在現場擺放的長條凳子上,正中的一條長凳放著三個鐵盒,據說是話筒。連隊其它戰士們只能在哨所里聽節目。每演一個節目,指導員就沖著話筒喊:「這個節目好聽嗎?」話筒里傳來戰士們喊聲:「好聽!」想得出來,哨所里的戰士們一定非常高興,特別激動。

天氣冷的伸不出手,樂器演奏非常困難,隊員們下台就趕緊裹上大衣。但兵站戰友們保通信線路暢通無阻,堅守艱苦崗位的堅韌革命意志,深深地感動和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

演出結束後。得知離兵站數十公里的一個哨所有三名戰士,因搶修線路沒聽到節目很遺憾。在我們的再三地要求下,兵站領導派車拉上部分演員去哨所為他們專場演出。這是一個周圍沒有村莊孤零零的哨所。三位戰士被安排坐在火炕上看,我們在地上演。一開始,他們還靦腆不好意思,後來他們被節目感染了,開懷大笑鼓掌不斷。分別的時候,他們緊緊握住我們的手,不舍鬆開!一句話也不說,我們緊緊地相擁在一起。這是激動的擁抱,是高興的擁抱,是戰友情深的擁抱,是「親人」們的擁抱。

群口快板,我們都是一個兵。

酷暑難捱,為通信農場演出中,隊員中暑暈倒。

1969年8月,我們來到湖北黃石陽新縣通信兵農場慰問演出。八月的盛夏,焦陽似火,水網密布的陽新農場更是悶熱難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隊里特批夜裡睡覺可以不穿內衣,電扇不停地吹也不管用,因為空氣都是熱的。軍裝穿在身上就被汗水濕透。因為臉上總流汗,化妝成了問題。我們破天荒地來了一次不化妝的演出。

當時有一個節目叫「寸土不讓」,是以珍寶島反擊戰為題材創編的。節目結尾時,演員李奎山同志要連續翻七八個跟斗下場。因連日酷熱不得休息,體力不支,下場時頭暈目眩而嘔吐不止。

農場的領導見狀快步上台講話: 「同志們,今天的節目好不好」 ? 台下異口同聲:「好」!「可是剛才演員熱得都暈倒了。我們感謝兵部首長的關心和慰問,感謝演出隊同志們的精彩演出。我提議下邊的節目不演了, 讓演出隊的同志們好好休息休息,好不好」!台下的戰士們齊刷刷地全體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周邊看節目的農民帶頭喊口號:「向解放軍學習,向解放軍致敬」!我們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在熱烈的掌聲中又演了一個 「團結起來跟黨走」,結束了這場難忘的演出。

節目「寸土不讓」的劇照,右側倒背衝鋒槍者是李奎山同志。

「團結起來跟黨走」的劇照

片花集錦:這是樂器合奏【地道戰】的劇照。

為了增加演出效果,我們把坐著演奏的模式改為按著樂曲的內容著八路軍的服裝,配以造型,再加上關健的台詞「開火」。使的這個節目非常受歡迎,成為我隊多年的保留節目。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劇照

部隊移防某地後,自己劈山取石,挖土燒磚,蓋營房宿舍。一次漂潑大雨,磚窯窯體就要坍塌。連長帶領戰士冒雨連夜搶修,保住了磚窯。我們根據這個題材編排了舞劇「戰天鬥地英雄漢」,以鼓舞士氣,反響強烈。演出時產生共鳴,台上台下一同高喊: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隊員齊勇,趙剛演唱「通信兵之歌」,趙建營手風琴伴奏。

演員高新生和齊勇合說相聲:我們是快樂的飼養員。

演員左起劉毅、範本生、趙建營

無線連隊的戰士晝夜值班,三班倒值守通信。為了保證戰士們吃好,炊事班精心料理,改變大鍋飯大鍋菜的作法。中午主食每天一個花樣,還精心調理三個菜肴,深受戰士們的歡迎。根據這一題材,我們編排了快板兒劇「糖醋白菜」。演出時,幽默恢諧的動作,妙語連珠的表演,逗得台下戰士捧腹大笑。

木琴演奏:快樂的女戰士。演奏 高新生,手風琴伴奏劉春榮,大提琴伴奏許經建,黑管伴奏趙剛。

多口詞表演:我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表演者:趙建營,齊勇,趙剛。

演員左起趙建營、劉毅、範本生

通信無線連隊因為常年值班,戰士的體能十分重要。為此,我們編排了表演劇:大李,小李和老李。說的是連指導員大李帶領戰士加強體能鍛煉,小李熱情參與,老李卻積極性不高,懶得動。結果在一次拉練中,因體力不支託了全連後腿。老李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從此積极參加體育鍛練。誇張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從中受到教育。

樂器合奏:「亞非拉人民要解放"的劇照。

京劇「沙家浜」片段

作者在彈奏三弦

2018年4月23日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通信兵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一位女兵的參戰經歷與深藏心底的情感

TAG:通信兵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