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戀其脈脈詞苑,醉其款款依情

戀其脈脈詞苑,醉其款款依情

第一次接觸李清照,始於她的《聲聲慢》——「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在大二的中國文學史課上,我初步了解了李清照的生平經歷。在品讀了她的《一剪梅》、《鳳凰台上憶吹簫》,對她的喜愛之情也油然而生。「花自飄零水自流」,花落水流,以花暗喻,表達自我憐惜,水似時間,慢慢流逝,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

真正接觸和了解她,緣於《李清照傳》

書中這般形容她——「憂國憂民,秀外慧中,婉約宗王,文辭絕妙」。

她生於官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語出驚人,博覽群書,初顯在文學上的過人功底。她和丈夫趙明誠雖情投意合,但因新舊黨之爭被拆散。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李清照目睹國破家亡,在晚年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一)青年時期

她十五歲時,跟弟弟、養母到溪亭架船遊玩,不經意間,誤進大片荷田,便有了《如夢令》一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為一睹「溪亭」之美,我在網上查找了一些資料,出現在眼前的卻是一方泉池,名喚溪亭泉,現今位於珍珠泉旁,已然沒有女詞人當年爭渡的溪流湖泊,留下的只有美好幻想。

隨著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土地被不斷開發,很多美景只留在了古詩詞里。想起外婆家後面的小樹林,這片承載著我大部分童年美好時光的小天地,現今已成了密密麻麻的水泥房的領地,童年歡樂的影子再難尋覓。

看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名字時,不禁想起她的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該詞作於少年時期,李清照夜晚因酒醉而想多睡,但惜花的心情使她擔憂夜裡的一場疾風驟雨會把嬌艷的海棠吹落,她迫不及待地向侍女詢問,侍女答道「海棠依舊」,其實她知道,那片海棠已是綠肥紅瘦。

(二)中年時期

《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該詞作於她與趙明誠婚後的第一個中秋節,她將桂花與牡丹、芍藥、梅、菊進行對比,強調桂花是以香取勝而不是以美取勝,讚美桂花「內美」。

金人鐵蹄踏至淮南江北,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不圖恢復。李清照寫下《烏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褒獎傑出人物和死於國事的戰士,諷刺貪生怕死的誤國奸臣,倡導生做人傑,死為鬼雄。鐵蹄南下之況,現已不會再有,但「生做人傑,死為鬼雄」的敢於爭先、抱負不凡的精神應傳承和宣揚。

(三)晚年時期

人們總喜歡將她的《醉花陰》與《聲聲慢》相對比,因這兩首詞均表達愁情,可前者為「閑愁」,從「把酒」二字可看出;後者為「濃愁」,從「三杯兩盞淡酒」可讀出。

李清照晚年逃難到杭州,偶遇年少時期的侍女——翠玉。在飽受肉體與心靈的雙重壓迫之時,二人能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相見,互訴經歷、互相安慰,實屬莫大的幸福。後來,她寫了《武陵春》一詞:「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她曾在《鳳凰台上憶吹簫》中把趙明誠喚作「武陵人」,亦可見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從未間斷、停歇、消逝,漫長的愁思使她身心疲憊、難以呼吸。

「魂飛天國,光耀千古」,讀完這本書,感觸頗多,感嘆人生百態,感嘆李清照的詞委婉含蓄、餘味無窮,感嘆一顆閃亮的星星隕落在歷史長河之中,感嘆她的詞「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

1545

135

李清照的詞作在中華的精神文化史上為後人留下一塊豐碑,不僅是她的詞,她的一生經歷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幼時的無憂無慮,婚後的美滿生活,到後來的國破家亡、逃難流浪。人生浮浮沉沉,只有在浮時不驕不躁,在沉時泰然自若,方能感悟人生。

作者:黃嘉樂

編輯:素若子

圖片:網 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海之舟 的精彩文章:

TAG:藝海之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