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里的六大警示名句,讀懂中國文化的大道之源!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被尊為「儒門聖典」、「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其包括《易經》和《易傳》兩個部分。
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選自《周易·繫辭下》,大意是:道行不通時就變,變就豁然開通,行得通才可以長久。
二、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出自《周易繫辭上傳》,旁行就是旁通,也是錯綜複雜的「錯卦」。但旁行不流,流是散的意思,它是有規律的,不會散開,能旁行不流,對人生非常清楚。樂天知命,知道自己,也知道天命,永遠是樂觀的人生。
三、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出自《周易·繫辭上》,仁者泛指仁愛之人;智者泛指智慧之人,並沒有具體的那個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四、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尺蠖這種小蟲子身體彎曲起來,目的是為了伸長;龍蛇這樣的事物,身體是要蟄伏起來的,為的是可以繼續生存,意思就是為了以後的發展,不放暫時委屈一下,順便積蓄力量。
五、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出自《易傳·繫辭下》,大意: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為一個聲譽卓著的人,不幹壞事就不會成為毀滅自己的人。
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兩句意謂:天上的日月星辰不停地在運動並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可以承載萬物,君子也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方可承擔事業。


※《易經》金句:「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萬人修養,萬人難修
※秦始皇為何不燒毀《易經》?幸虧古人重視占卜算命!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