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人執迷不悟的「消費高返利」京廣和、老媽樂等案例分析

讓人執迷不悟的「消費高返利」京廣和、老媽樂等案例分析

雖然近年政府加大了打擊傳銷力度,但傳銷經濟邪教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遭受嚴重衝擊的情況下,異地拉人頭傳銷猖獗,傳統傳銷轉戰互聯網,龐氏騙局、非法集資與傳銷手段交織,涉及地域廣、人員多、危害大。打擊傳銷任重而道遠,反傳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希望大家攜起手來,狙擊傳銷邪教的瘋狂蔓延!您身邊的反傳防騙顧問,請關注反傳銷協會微信公眾平台:lixufcxxh

GIF

「消費返利」「消費送積分」等原本常見的促銷手段被投機分子、傳銷分子盯上後,竟變成「致富商機」。

不少人被天花亂墜的宣傳牽著鼻子走,直到資金打了水漂才意識到落入騙局,甚至有人血本無歸依舊執迷不悟。

導語

「消費返利」「消費送積分」等原本常見的促銷手段被投機分子、傳銷分子盯上後,竟變成「致富商機」。不少人被天花亂墜的宣傳牽著鼻子走,直到資金打了水漂才意識到落入騙局,甚至有人血本無歸依舊執迷不悟。為什麼一些看似令人嗤之以鼻的騙術、極易被識破的騙局,確會有很多人受到蒙蔽、甚至對它深信不疑,以至於深陷其中?今明(25日、26日)兩天,《天天315》將通過多個消費者的真實經歷,來帶你看清「消費高返利」面具背後暗藏的真相。

案例1:

「消費購物的錢不僅全額返還,還能賺錢。」「商家、消費者共享利潤分紅」、「消費多少返多少,在日常消費中就能創富。」面對這樣的誘惑,你會心動嗎?聽上去只賺不賠的買賣,在引發部分消費者質疑的同時,也讓一些人怦然心動並付出行動。

消費者趙先生介紹,一家自稱集實體店、微商和電商於一體的電商平台京廣和電子商務平台,在他家附近開設了分店,這家平台宣稱他們採用的是全新的運營模式,廠家通過平台直接銷售商品,沒有中間環節,能讓消費者花原本應該花的錢,賺到本來拿不到的利潤。尤其這家平台還自稱背後有國家支持。趙先生說,他當時的想法是,購買必需品的同時還能創富,這樣的「好事」當然不能錯過。

記者:東西怎麼可能白送給您呢?

趙先生:不是白送,就叫消費返利。上百貨商場去買東西,還給我代金券呢,這不是一樣的道理嘛。

從這以後,趙先生就只在這家平台消費,小到牙刷大到家電,只要這個平台上有,他就都從這個平台購買。直到今年1月份,購買的8萬多元的家電,一直沒有到貨,他才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他說,「家電的錢付了,沒收到貨就出事兒了,返利也沒返。」

記者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查詢到,深圳京廣和電子商務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2月3日,董事長為馬麗勇,這家公司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據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信息顯示,2017年1月12日,江西湖口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對犯罪嫌疑人馬麗勇、庄亞民批准逮捕。

有消費者到現在卻仍舊執迷不悟,對逮捕決定感到不解,還認為京廣和公司採用的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

消費者趙女士稱,「消費返利,就是說,100塊錢的東西,廠家掙20%,京廣和掙20%乘下60%是我們消費者的。」如果以此類推,消費2.9萬元,一年就可以返現40500元,消費29萬元一年就可以返現40.5萬元。

返利承諾食言,趙女士到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騙局,還在埋怨警方抓錯了人。

趙女士:我們這些會員在上面消費的時候老高興了。啥都有,可好了!

記者:在這個平台上消費多少錢了?

趙女士:有四、五十萬吧。

記者:這些產品你有沒有看,和商場的價格有什麼區別嗎?

趙女士:稍微高一點,我們願意呀,這個錢還能掙回來。消費返利嘛!

記者後來調查發現,不少消費者仍舊執迷不悟,主要是因為京廣和公司的一些員工,在公司負責人被警方抓捕後,仍然不斷地在消費者維權群中發帖宣稱,公司做法符合國家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吸引社會資源創造新供給,並讓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總要求,公司採用的是一套結合「互聯網+F2C+O2O」的全新經營模式,並非傳銷等。而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竟還相信這套說辭,以為還能獲得返利,所以不斷電話聯繫警方、聯繫媒體,抱怨警方抓錯了人。

案例2:

消費返利,有的演變成網路傳銷,有的則演變成投資返利,有機構打著慈善養老的名義,誘騙老年人上當。相比過去,現在不少老年人都既有養老金,又有存款,經濟實力更強了,投資慾望也隨之增強。老年人群體也因此成為一些投機分子的重點目標。

記者調查發現,近幾年,全國多個地區都出現了以投資養老院、養老公寓為名,承諾高額回報、提供優質養老服務,勸說老年人「加盟投資」的養老機構。四川遂寧多位老人向《天天315》節目反映,當地上千名老人拿出大半生積蓄,投資遂寧德康養老公寓,本以為投資養老公寓可以防老,既能居住還有返利,結果卻是血本無歸,養老服務合同成為廢紙一張。

記者同多位老人聊天后發現,他們大多是因為子女工作忙,不想增加負擔,或是由於子女長期不在身邊,而產生的「過幾年住進養老公寓,有人照顧飲食起居」的心愿。一位快70歲老人告訴記者,遂寧德康養老公寓也叫遂寧安居盛唐德康養生養老中心,她是在2011年從一位一起練太極拳的拳友口中得知的這家養老機構,既能養老還有返利。一開始她並沒有動心,一直等到這家機構一期工程建成,有老人入住以後,她才開始往裡投錢。老人以為自己已經把風險降到最小,哪料最終血本無歸,養老服務合同成了廢紙一張。她說,「到第三年的時候,該退本了。但他們公司的董事長找不到了,電話也打不通。我們拿合同到老年公寓去,老年公寓的管理人員說,去住也不行,要另外交錢,要按高價交。」

多位老人告訴記者,當時投資前,這家養老機構的營銷人員曾出具過有當地民政部門蓋章的《關於遂寧安居盛唐德康養生養老中心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批複文件,證明這家機構是獲得民政部門批准設立的合法機構。於是,去年發現停止返利和無法入住後,老人們立刻到民政局去反映自己的遭遇。

老人們說,總共預訂房間的現在大約有2700多人,預定的資金共有約一億元人民幣。「現在這個養老中心的資金鏈已經斷了。相關部門沒有答覆怎樣解決。市政府最後責成安居區成立了工作組,現在他們在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對這一項事情進行調查。我們認為這個事件不屬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因為它是一個合格的養老中心。」

記者後來輾轉聯繫到參與處理這一事件的當地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部科長李偉,核實到的信息和老人們所說的完全一致:盛唐德康養生養老中心在去年的11月15日已經由遂寧市船山區公安分局進行立案偵查了,因為其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李偉還坦言,目前一些養老投資或收費行為涉及多個部門和行業,協調監管難度大。

案例3:

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此前也通報過一種專門針對老年人群體的「老媽樂」投資消費返利騙局。不法分子以造福老年群體為幌子,標榜著「消費越多,返利越多」的口號,進行高額返利、免費旅遊等福利手段邀請老年人入會並騙取資金,引誘老年人進行非理性投資消費。比如,2017年9月,遼寧大連王女士一家投資「老媽樂」共計20萬元,但後來王女士一家收回本金遇到難題。

無獨有偶,2018年初,江蘇常州一市民也在「老媽樂」投入了18萬餘元,這筆錢同樣打了水漂,不僅店家當初所承諾的高額返利突然中斷,連店家也消失無蹤。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類似這些公司本身不具備融資資質,向社會公開宣傳、吸收資金,這種行為已經涉嫌非法集資。按照有關規定,參與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自擔,責任自負;參與傳銷屬違法行為,將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案例4:

就在共享經濟被大家熟知的同時,一些投機分子也盯上了共享經濟,他們企圖趁機渾水摸魚,損人利己。對此,記者也做了一番調查。

成都一家名為鑫圓共享商城的機構宣稱「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依法編製的『國家共享經濟創新交易示範中心』建設方案」的具體實施工作由他們負責,並稱這將引發一場消費關係的大解放,「消費者」升級為「消費商」,消費以可轉化為投資,獲得高額返利,而且人人都可以「買多少,返多少」。有不少人參與其中,有些人為拿錢投資還賣房、貸款。哪料錢投進去之後,這家機構返現沒幾天,就突然停止返現,現在有不少人懷疑自己可能遭遇了傳銷詐騙。

據廣東投資者鄭先生介紹,這家機構的總部也就是所謂的國家共享經濟創新交易示範中心設立在成都,去年11月初,他本是陪朋友去這家機構參觀考察,擔心朋友誤入騙局,結果在這家機構參觀的當天,他比朋友還激動,而且當天就決定加入投資隊伍。

鄭先生回憶稱,「他們宣稱是國家發改委批准的,所有國家共享經濟由他(鑫圓共享商城)管,並且還申請了國家共享經濟的網路上的域名,加上他們的宣傳,它還有個國徽,並且還有很多和某某領導幹部一起的合照。說是有國家的石油、國家的花崗岩做擔保,有48個產業鏈,目前我們所做的這些產業鏈叫共享經濟建材產業鏈。他們還說,這是為了讓老百姓共富起來;給1萬塊錢,他們就給8.547倍槓桿的積分,然後每天按萬分之6返給我們。各地運營商又講,投6000,每天給我們返108,他們讓大家快速地賺點錢,然後把賺的錢再放在8.547倍槓桿積分。這種模式,大家說白了都不相信,但他們就強調一點,他是國家的。」

記者:他給你返的錢從哪兒來啊?怎麼解釋這個問題?

鄭先生:這個模式,我三言兩語跟你講不清楚,消費全返這個模式在中國已經好多年了。

記者: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返利?

鄭先生:只要投錢進去就可以有返利。

據投資者介紹,這家共享機構在全國多個地方都設有分部,通過各種會銷,拉攏各行業人士投資加盟,承諾高額返現。鄭先生加入後,這家機構確實在按天返現,但到今年年初,這家機構突然停止返現,鄭先生這才開始懷疑自己可能遭遇了傳銷詐騙。這家機構停止返利後,不少投資者開始向其索要本金,鄭先生介紹,為穩定投資者情緒,這家機構的一些負責人近日開始在各地的投資者微信群里留言解釋,並且勸說投資者繼續耐心等待返利。幾位投資者向記者提供了錄音證據資料。錄音中,這家機構稱,「因為今天的共享做大了,做大之後要規避一些風險,第一個風險是國家政治層面的風險和法律方面的風險,因為我們這個在中國的法律上面來說是不合法的。這個模式停止運作,我們保證,所有投入人的本金不會受損失的同時,會給他一倍的回報。」

案例5:

騙局之所以總在不斷上演,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騙子有多高明,而是人們無法剋制貪慾,甚至在一夜暴富的渴望和自信中固執地把騙子當作偶像崇拜。近期,有消費者向《天天315》節目組反映,一家名為「順和生活消費雲平台」的網站宣稱「投資兩萬元,三年就可以連本帶息賺十萬塊錢」。不少消費者被人忽悠投了錢,事後卻找不到人了。

消費者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在一家手機專賣店買手機,想要店員打折時,店員介紹,在「順和生活消費雲平台」上消費可以返利,每天都可以獲得返利。由此一步步陷入騙局。王女士說,當時她想買一個手機,專賣店說正常價2900元錢,500元支付給順和消費雲平台,然後給她返5000元錢。她開始並沒有理會,後來手機店的人給她打電話,說領她去保定白洋淀玩,不用花錢。她去了以後,順和消費雲平台就給了他們一個報紙宣傳材料,說投資1萬能給10萬,後來看投入500元錢,還真的取出來900元錢,而且看大夥都投錢了,王女士也決定試一試,開始1萬、2萬、3萬的往裡投,錢就給這個手機店的老闆,再由手機店老闆打到順和消費雲平台。

本錢果真很快就拿回來後,還沒有賺錢,平台又宣稱投1萬元可以返還12萬元。王女士感覺自己要發大財了,於是開始拉攏家裡人投資,本想著和家裡人一起賺大錢。哪料這次投入後,她發現平台突然停止返現。王女士說:「又給孩子也投,婆婆、孩子、家庭、房、車都投了,80歲老太太都投了,這回投進去以後一分錢也不給你返了,就說平台出事了,什麼系統升級,反正是有好多原因,就說錢打不過來。都沒拿回來,恨啊,找他去,後來去了,他就在聊城開一個會,一個就新能源汽車會,滿嘴的仁義道德,又新出高招了,就說買車0首付、0月供,不用花錢,給股,原始股、加油卡,又騙進大夥不少錢。

記者調查發現,順和生活消費雲平台,是由山東省臨沂市一位名叫馬龍剛的人成立的,這家公司開設的分公司遍布全國多地,這些公司早已人去樓空。順和生活消費雲平台和之前曾經火爆網路的錢寶網經營模式類似,主要通過培養下線獲取積分,實現消費返金。目前多地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接到報案後,已經受理此案,案件正在調查當中。

嘉賓點評

浮誇的名頭、 「高大上」的外衣,熟人傳銷、高返利誘惑,短期回本,在這些信息的蠱惑下,輕信消費高返利模式而受騙的消費者不計其數,涉及資金金額可能非常巨大。

目前在不少地區,仍然有人再以這些消費高返利的方式圈錢,這些騙局的「生命力」為什麼會如此旺盛?

北京中簡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曉認為,一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低保本加高回報;二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傳播的範圍和力度更加廣泛;三是現行的立法相對滯後,沒有更加詳細的指導。總的來講,反映出現有的投資路徑和產品不能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而且旺盛的需求和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不匹配,一些前瞻性的立法、比較詳盡的指導意見沒有更好地出台。希望在立法層面上有一些更加具體、更容易讓老百姓理解的文件出台,便於大家識破騙局。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這類事件發生後,一些消費者都不是趕緊去報案,而是聽信這些平台的勸說,而去質疑警方抓錯了人。為什麼會出現這類現象?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蘆雲表示,這些平台往往以所謂的共享經濟、「互聯網+」名義進行洗腦式的宣傳。返利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商品的溢價收益或者是會員繳納的費用,多數平台不存在和它承諾相適應的正當實體經濟和收益。而且消費者本身的資金安全無法保障,很多的經營模式都是通過線上或者線下以預付費或者充值的方式吸收公眾資金,捲款跑路的風險非常大。這種平台通過快速吸取公眾資金,部分還會要求交入門費、拉人頭髮展人員,這裡體現出兩種違法犯罪行為:一種是非法集資或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另一種是傳銷,而這些行為都是法律明確禁止的。通過這次央行等六部門發布的《關於防範消費返利風險謹防利益受損》,希望大家對於消費返利的本質特徵有一個清晰的界定。

什麼叫傳銷?什麼叫直銷?怎樣判斷某個機構高額返利的做法是否涉嫌非法集資或者傳銷?北京中簡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曉表示,如果盈利和獎勵主要來源於發展下線,即「拉人頭」的方式一定是傳銷。直銷首先要看有沒有牌照;其次看是不是有具體的商品,和市場公允價值有多大差距;再次要看返利的比例,如果最後能拿到一倍、兩倍,絕對不會虧,一定是違規的,因為金融監管部門在最近一兩年尤其強調不允許做保本性的承諾。如果發現資金來源於商品的溢價收入或者會員和加盟商繳納的費用,長期來看資金鏈一定會斷裂。再看它的資金安全,錢是直接打給了商家還是託管在第三方,託管在第三方時,要看平台對它有沒有制約,如果沒有資金是保障不了的,平台會直接捲走。還有虛構一些盈利的情景,必須向平台繳納一定的費用,產品從購買到獲得的周期特別長的,也涉嫌非法集資。

現在輕信消費高額返利模式而受騙的消費者已不計其數,被騙這些錢有辦法追回來嗎?蘆雲指出,它所承諾的收益可能在最初會給你一些,但後邊持續不下去,實際上本金也很難拿回來。因為這些機構和人員的目的就是捲款跑路,大量佔領資金。即便能找到責任主體,通過訴訟取得一紙勝訴,這些機構或人員已經人去樓空,而且沒有任何的資金甚至還有負債。

明天12:15分《天天315》節目將播出:讓人執迷不悟的「消費高返利」。(下篇)。

重點關注的內容有:目前,各部門正在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多種方式警示投資者、消費者。各部門都發布了哪些警示信息?消費高返利騙局,花樣翻新快,如何識別清楚何為正常的消費返利促銷,何為消費高返利騙局?

編輯:胡波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向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反傳防騙熱線 的精彩文章:

警惕以「愛」為名行傳銷之實
三名「錢寶系」非法集資參與人因網上大肆辱罵、攻擊國家機關公職人員被行拘

TAG:反傳防騙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