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設計師的溫馨家:從廢柴到雅室

一個設計師的溫馨家:從廢柴到雅室

一個好的設計除了好看,美觀,令人震撼之外,還應該是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真實,生動,以人為本。比如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案例,作者野叔是一位70後大叔,這個作品是他給兒子設計的學區房,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家和對生活的熱愛,內容稍長,建議大家耐心看下去,或許會讓你對設計、對生活有不同的感悟。

都說「打鐵的家裡沒好刀

殺豬的灶上沒好肉。」

設計師自己的家也大都是將就……

說來慚愧,我是名設計師,

整日為客戶的項目加班加點,

卻從未認真地給家人做過一份設計

兒子的學區房拿到已經半年,

遲遲未動工,

直到我被幸運大神的棍子砸中

我的小區綠化一直做的不錯

養護工人經常會更換一些長勢不好的綠植

那天我看到的時候,

工人們正在伐倒兩株枯死的櫸樹,

其中一株已被攔腰鋸成兩段。

一旁年輕的工頭打電話直抱怨:

原來多好的樹啊……砍了當廢柴,六毛錢一斤……

還要搭上我五百塊的運費……

什麼?這可是櫸木,當垃圾扔掉太可惜!!!

於是趕緊買了幾瓶汽水兩包煙,

請工頭把這兩根木頭留給我好了。

小夥子倒很樂意,

但隨即說明不負責搬運。

房子凈高2米7,

請師傅們把那整根的切到2米8

電梯裝不下,怎麼辦?

三十二樓,扛!!!

扛了兩天,直累得我滿眼金星

後來再見到這包工頭,

請他家裡喝茶略表謝意,

小夥子再看到那棵櫸木時,驚掉了下巴,

直和我套磁:

等我新房子拿到了,

一定請老師幫我設計,

木頭我有的是,

老師喜歡的也只管拿!

感動得我雙手扶著腰,差點笑出淚來。


(一)格局

房子雖小,問題不少,

比較突出的有幾個:

1)廚房只有三平方,做起飯來極不方便

廚房對我和家人來說格外重要。

平日里大人上班,孩子上學,都很忙,

通常只有早晚飯時間能在一起交流,

所以,寬敞的、開放的廚房就成為我們的首選,

尤其對我這種廚藝還不錯的人,

給老婆孩子做飯才是我最放鬆的的時刻。

2)衛生間乾濕不分離,家人爭搶衛生間的尷尬

有讀書娃的家庭都懂得

早晨時間最寶貴,

可一個蹲馬桶,一個要刷牙,一個……

所以,即便我們做不到日本人的廁衛四分,

最起碼「乾濕分離」還是必要的。

3)不要客廳要書房,不要電視要鋼琴

我和家人一向很少看電視,

收新聞我都是在車裡或手機上解決的,

房子小,很少會請朋友來做客吧,

所以電視、沙發對我們也就沒多少意義。

書房倒是我們更想要的,

或者說我們更想從小帶給兒子

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家裡還有台鋼琴,娃學了兩年,很喜歡。

4)次卧的衣櫥空間深度不夠,只有49公分

居家過日子收納空間一定要夠。

次卧的衣櫥不經要放兒子的衣服

還有大人換季衣衫等,

60公分深度是必須的,

由於次卧原本進深就小,

看來只能擠佔主卧的一點空間。

改造前

改造後

敲掉廚房和衛生間的非承重牆,

把原來的過道變成共享,

廚房和盥洗區使用空間自然變大了。

除去了隔牆的阻擋,視覺上更通透,

空間自然看起來也就大了。

螺螄殼裡做道場,還得有請黃大鎚!

入戶門左移35cm,擴大廚房

以最快的的速度補齊門洞,

新舊牆之間要植鋼筋拉緊,

為便於鋪設地暖,

回裝門比原來抬高5cm

最後刷上顏色一致的外牆漆,完美

強電箱從牆壁移到樑上,隱蔽起來

並非挖洞嵌到梁裡面,而是

和後繼安裝的新風管道一併被包在天花里

也許是上山下鄉太多,讓我

每次回到南京總要先打上幾天噴嚏

面對糟糕的霧霾與揚塵,能怎麼辦呢?。

我選購了一個日系的新風系統,

據說可有效過濾PM2.5。

功效還待驗證,但對我和家人

至少是個不錯的心理安慰

我還選擇了地暖系統,

相對空調的燥熱,它的舒適性更好。

對家裡老人和幼童來說這很重要,

後來家人使用的體驗也證明決定是對的。


(二)立木

很多人其實不知道,

櫸木材性優良、不變易形,

是製作傢具上好的硬質木料。

國內現存最早的椅子,

就是北宋的櫸木高背椅。

所以櫸木又作「椇」木,

百姓俗話「北榆南椇」。

其野生樹種早已被國家列為

「二類保護植物」,禁止砍伐。

我自己動手,把兩根櫸木剝皮晒乾,

再用400#砂紙手工打磨

而後顯現的紋理美如行雲流水,

手感潤滑如膚。

記得李漁曾在《閑情偶寄》書中,

專門談到了書房的裝飾:

書房之壁,最宜瀟洒。欲其瀟洒,切記油漆。

這裡的「油漆」指的是嶄新亮麗的高光。

可見他主張追求一種自然的質樸,

而擯棄光鮮的浮華。

這種美學觀對我影響頗深,

且隨年齒增長,每況愈深,甘之如飴。

天地造化,每一種材料都有它自然的美,

能得此二木,實乃我幸。

當夜餘興難平,我還為之拙詩一首

友人知我愛吃茶,建言做間和室,

櫸木即為「床柱」,讀書烹茶,一時寂侘。

好不雅緻,好不自在:)

茶室固然是我喜歡的,

但考慮孩子尚小,日後需求變化多,

還是保留空間足夠的彈性為好,

榻榻米可待日後鋪裝。

立柱留白,兼意「中舉」

希望給兒子立下好學的家風。

捨棄了榻榻米,

空間倒也多了幾分北歐的簡約

原木一定要等乾燥充分,才能使用,

否則極易變形、開裂。

還要刷上木油保護,以免日後吸潮發霉。

還可以調入顏色做舊,但這不是我的喜好,

櫸木吸收木油之後,顏色自然會加深。

但我不能接受木油刷過後的油光,

所以,待其干透後,

又用600砂紙帶水打磨消光。

木柱怎樣安裝上去呢?

先把木柱一面刨切平整,以便貼牆

天花磨凹槽1.5cm深,

對應柱頭上的圓榫

柱腳開方槽,打進木楔子,

這樣就OK了


(三)洗頂

柱子一立,氣場就出來了,

自然質樸,又毫無違和,

好似作文章先有風骨,而後方能韻意暢達

……

後面的設計好似不再需要我去思考,

而是木柱在說話,在引領我們向前走

有柱的牆面無須色彩,非白無以映其雅

有柱的屋頂也不必做天花,目及之處,

沒有比清水混凝土更能呼應它了。

可悲催的是,

正值南京最熱的三伏天,

根本找不到工人做活,

好吧,只有我這非熟練的洗刷工上場

你可以想像出這樣的畫面嗎?

我光著膀子昂著頭騎在梯子的頂端,

左手持壺噴洒,右手揮舞鞋刷,

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

泥漿從高舉的胳臂流下,

胳膊和脊背被泥漿燒得脫了一層皮。

現澆樓板原本平整度不好。

對於凸起較多的地方,

要用磨光機先行打磨,

再用砂光機砂光,

最後上一遍啞光透明水性漆,

既增加了少許光澤,又防止水泥落灰

看起來還不錯,

如此水泥頂和櫸木算得和諧。

更得夫人讚許,讓我頗有幾分得意。

雖三伏天獨自一人揮汗如雨,苦亦回甘


(四)材質

雖說「設計無定法」,

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秘笈。

但要做好設計,還是講「方法論」的。

我理解的設計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採集型

顧名思義,即第一步

先從四面八方、左鄰右舍、書本網上

搜集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可能是風格、元素、或者傢具、材料,

但多數為局部的,

需要後繼整合、變通和取捨。

通過「堆」與「嫁接」,

逐步靠近業主內心喜歡的、想要的。

2)邏輯型

第一步先從業主的功能需要出發,

空間布局-動線-材質-燈光……

像傳遞火炬一樣,一個個順著捋下。

有時設計師也會靈感乍現找到某個興奮點,

再往兩頭延伸。

這種方式,設計者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素養,

至少是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的設計思維更傾向後者。

從一根木頭開始,依次延展:

立柱-水泥天花-橡木書櫃-橡木地板-大白牆

-格子陶磚--灰色大理石-啞光白門板-仿古黑鎖……

黑白灰+原木色的調子就這麼自然地冒了出來。

基礎材質配搭方案

原生橡木地板(有節疤、蟲孔等缺陷)

書櫃橡木生態板+水曲柳封邊搽色

廚房、衛生間就用最簡單的白格子牆磚

北歐感覺滿滿的

廚房牆腳的那一排大花磚是什麼鬼?

櫥櫃門一裝就看不見了:)

哈,我是省錢小能手!

廚房檯面,常見的灰色天然大理石。

不必擔心它強度不夠,易碎,

現在城市家庭很少再有機會斬雞斬骨頭,

常規操作不會對檯面有什麼影響

(有暴力傾向者除外,哈)

也無需擔心油污和劃痕,實際上

少許油漬滲透反倒會使石材更漂亮。

如果非說有用什麼高檔的材料,

我看就算這「原生橡木地板」了。

不是說價格有多貴,

而是花了我不少時間與心思。

時間才是設計師最大的成本!

那些自然的、有生長印記的東西總能讓人著迷。

我專門跑去工廠,

找出那些有瑕疵缺陷(主要是節疤和蟲眼)橡木來訂做的。

你看,不是很美嗎?

實際上,我寧願構思簡單易行手法,

去實現空間的秩序與變化。

就地取材、甚至信手拈來的普通材料,

亦能實現美好的效果。

這當然樣做還有個最大的好處,

就是 「錢,用在了刀刃上」。


(五)吧台

毋庸置疑,吧台是全家人最喜歡的地方!

不僅是吃飯、喝茶,兒子的手工

夫人的針線活也都在這兒。

這裡已經成了家庭生活的「集散中心」。

早晨,吃完早餐就從這裡出發,

傍晚回到家,沏杯茶靠在吧台,

聽兒子講述學校里的見聞,

或者和夫人一起洗菜做飯……

設計良好的廚房會激發家人全天的能量。

吧台也是兒子遊戲的最愛

水池外側安置洗衣機

洗衣機上面放熱水壺、料理機

開放式廚房和吧台,開方式的洗漱台

夾牆打掉之後,過道成了共享

原本狹長的過道,

破牆之後,為吧台的座位提供了空間。

而原本封閉的洗漱台也貢獻出了通路。

站立坐走之間,互不相擾,動線流暢。

現代家庭生活中,

廚房的地位越來越高,

相反客廳的社交娛樂功正在退化。

這似乎已成為當下的一個趨勢。

設計小戶型,在保證功能和動線的前提下,

應盡量保留空間的彈性。

比如本案吧台的凳子,

使用時抽出來,借佔了過道40cm。

不用時就推入檯面之下,過道就恢復了原來寬敞。

根據使用行為的時段性,實現不同空間的交互與共享,

這是讓屋內看起來更大一些的好辦法。


(六)畫山

「久在樊籠里……性本愛丘山」

大概說的就是我

做民宿這幾年,上山下鄉

我越來越喜歡質樸自然的東西。

整個屋子除了廚房、衛生間以及過道,

因為遮蔽管線做了吊頂,

其它地方都是原頂。

卧室考慮到採光,

還是拉平刷白就好。

主卧背景牆如何處理?

既要清雅,又不可泥古。

不如來畫一幕青山吧,

就畫這些年,我們喜歡過的山。

長恨不居山水間,便邀山水入夢來……

實拍的風景

完成後的樣子

感謝粉刷工給我餘下小半桶塗料

早就惹得我手癢。

(這動手的毛病改不了,泣笑)

少年立志畫壇巨匠,

而今成為一非著名粉刷匠,

而且咱還後繼有人:)

遠看色,近看花。

實際上,作為背景的繪畫,

我們並不要求太精細。

大致的色調色階、線條比例對上就好了。

重要的是參與與享受這個過程。

題材不限于山水,

但通常寫意一點更容易把握。

也不必反覆修改,

否則會造成乳膠漆膜過厚,

後期牆壁容易起皮。

(七)做燈

我們誇別人家裡裝修的好,

常常說:有味!

這並非是指某種真實的氣味,

而是說新居里的某些東西,

有著主人特殊的印記和氣質。

於我而言,房子是住的,

但寄託著對家人的愛與傳遞給孩子的價值。

所以,我們願意親手去做一些東西,

邀家人參與進來,這本身就是充滿愉悅的事。

而最終呈現的效果、充滿驚喜和過程,

都將成為我們甜蜜的幸福。

哈,此間樂,非親歷不足道也。

兩棵櫸木,

一棵被我做成書房的立柱,

另一棵先前被伐木工鋸成了兩段。

現在,我打算再用其中一段來做一支落地燈。

捲尺、鋼鋸、斧頭、電鑽、、磨光機、砂紙

家中只能找到這些工具了

截取合適的長度,杈口保留

用木方做個架子

?25的開木工孔的鑽頭

三隻?30的擀麵杖

抬起一頭,距尾端15cm

豎直開孔?25,3個

把擀麵杖一頭銷成圓椎狀

用斧頭敲入孔中,吃緊

原木底座立起來了

再抬起一頭,垂直開孔?10,深20cm

距首端15cm處,開聯通孔?25

宜家幾十元的檯燈支架,拆散

穿線、打膠、插支架

原木底座鋼絲輪砂光,

再用280#砂紙手工打磨光滑

裝上宜家大號燈罩

成功!效果杠杠的。

在親手做的燈下做方案,很有感覺


(八)留白

很多人看過完工後的屋子,

都說感覺比實際面積大的多。

我想,這其中除了拆牆與開放共享空間,

留白的手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留白即有彈性,即可延展。

留白更能倒逼我們做「減法生活」,

做「斷舍離」。

對於傢具與陳設乃至生活用具,

我們更願意保持空間的純粹,寧缺毋濫。

留下來的東西應該是那些真正需要的、

美的、歷經歲月依然無法割捨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這就是我喜歡的,並且要給孩子的。

書房柜上是書、餐桌上是書,

卧室里是書、廁所里也是書,

實在堆不下,就摞地上

非凌亂不讀書

從雲南淘回來的木雕板,

也這麼地上一擱

且當憑靠,蠻好的。

鋼琴置於柱下,音符是你躍動的年華

願你長有有書聲朗朗、琴聲相和

好了,這就是我在兩個月內完成的家。

施工已然結束,但設計並非終結,

還是會有些許遺憾,

比如廚房沒換「提拉窗」

又或者晾衣架太小

……

還有,剩下的那段餘下櫸木

也許我可以再用來做把椅子

夫人也被我帶成了段子手

好吧,這話沒毛病

以後就叫「抱朴書屋」吧。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范FAN 的精彩文章:

郡西雲台銷售中心

TAG:設計范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