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藝術工作室作品——油畫風格人物繪製過程
戚氏藝術工作室,是一家專註於私人美術教育、藝術美學推廣及個人設計服務的工作室。
成立一年以來,為多位報考國外藝術與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了考前培訓服務,效果顯著。
特色業務是美術基礎教育、數字藝術教育、以及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質優價廉的設計服務。
前言:作為個人工作室,求生存一直是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以前由於個人原因,一直沒有積極推進這方面,以後每篇公眾號推送前都會有一些廣告,希望大家見諒。
本工作室承接個人以及小微企業的設計服務。
個人方面業務包括:頭像、定製插畫、基礎繪畫設計教學等。
企業方面業務包括:企業logo、包裝、海報、簡單的視覺設計。
(添加好友,請說明來意,
否則不接受,請見諒)
請配合音樂觀賞

Joyful Day
You"ve Changed
Fabrizio Bosso
00:00/05:19
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一幅油畫風格的人物肖像的臨摹作品,這種起形和塑造的方法,在傳統油畫中也有應用,但並不一定是原作的方法,特此說明一下。
很多古典時期的油畫使用的是罩染法,層層暈染,使得顏色與筆觸特別的豐富細膩,到19世紀以後,直接畫法成為了油畫的主流,我們在電腦上臨摹,主要採取的也是直接畫法。
起形的方法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線性,一種是色塊起形。
所謂線性,就是我們上一期講到的方法,用線條勾勒大概的形狀,然後再層層鋪蓋。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速度比較快,而且比較適合新手,缺點也很明顯,如果形象不夠準確,很容易影響後面的繪畫過程。
色塊的起形方法就是,只鋪大色塊兒來確定形狀,盡量不用線或少用線條。現在的很多畫家比較推崇這種方法,它實際上也符合人們觀察的習慣。
我們觀察一個物體或人物,並不是首先看到邊緣線,邊緣線是大腦後來抽象得到的,我們首先得到的是一個整體印象,一個模糊的形狀。基本以色塊構成,但簡單色塊還是能夠區分出皮膚服裝,頭髮的顏色以及背景。
通過直接用色塊覆蓋的方式,調整色塊的形狀,使其更符合我們所需要描繪的形狀。
經過不斷的細化,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一個大體形狀。在刻畫手部時,還是使用了一些線條,幫助確定形狀以及結構。
下一步沒什麼好講的,就是基本的塑造,在塑造的過程中,要關注色彩的變化,體積空間質感等等方面。
到這一步,我把大多數的精力花在了面部以及手部的塑造上,畢竟人物肖像重點還是臉部的刻畫。
下面一張圖,我簡單的提了幾點比較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在臨摹過程中比較專註,需要學習的幾點。
剩下的基本就是一些微調工作,比如,五官的微調以及色彩變化等等。
關於技術的細節,文章里沒辦法講太細,必須通過大量的親身實踐,才能夠得到。
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018年更新,修改了人物形象。這中間的時間跨度有點大,主要覺得原來的人物形象問題比較多,在結構和審美上有一些新的認識和感想。改到後來,這張臉和原作完全不一樣了。
CG繪畫的優勢就在於此,不管畫成什麼樣,都可以方便的修改不斷的調整和深入。
如果感覺還不錯,歡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TAG:戚氏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