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隱身」名將,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因一事讓孫權感激終身

三國「隱身」名將,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因一事讓孫權感激終身

文/格瓦拉同志

在東吳政權草創過程中,大將周泰的功績、地位和名望雖然趕不上周瑜、魯肅等人,但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也曾立下赫赫戰功。當然,讓周泰聞名於天下的,還是他與孫權之間有著遠超常人的過命交情,因為一件事,讓孫權對他終身感激。那麼,到底是什麼事,對孫權竟然是如此重要?

三國「隱身」名將,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因一事讓孫權感激終身

周泰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立功極多

周泰字幼平,是漢末九江郡下蔡人,在孫策渡江之初便投靠他,隨其擊劉繇、破嚴白虎、敗王朗,所向披靡,數有戰功。建安元年(196年),孫策初步平定江東,遂自領會稽太守,並任命周泰為別部司馬。此時,孫權將出任陽羨長,因為喜歡周泰的忠誠武勇,便向哥哥請求讓周泰服侍自己,並得到孫策的同意。

不久,袁術拉攏丹楊、宣城等六縣山賊頭目祖郎,讓他在江東四處作亂。孫權與周泰當時屯駐宣城,所部兵馬不到千人,而且還沒有防護工事,所以在面對猝然而至的數千賊軍進攻時,一度大敗虧輸。在這種情況下,周泰捨命護主,指揮敗軍奮力搏殺,終於將賊軍擊潰。事後在檢察傷勢時,孫權發現周泰身中十二處創傷,全身已沒有一個好地方。孫策獲悉後大為感動,於是提拔周泰為春谷縣長。

三國「隱身」名將,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因一事讓孫權感激終身

周泰起初侍奉孫策,後奉命保護孫權

策討六縣山賊,權住宣城,使士自衛,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圍落,而山賊數千人卒至。權始得上馬,而賊鋒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馬鞍,眾莫能自定。惟泰奮激,投身衛權,膽氣倍人,左右由泰並能就戰。賊既解散,身被十二創,良久乃蘇。是日無泰,權幾危殆。策深德之,補春谷長。見《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

正因為宣城一戰,周泰跟孫權之間建立起過命的交情,被後者視為生死之交。孫策病逝後,孫權承襲兄長的職位和志向,帶領江東集團不斷向外擴張。在此期間,周泰追隨孫權討伐江夏黃祖,與周瑜、程普破曹操於赤壁,跟從周瑜攻擊駐守南郡的曹仁,所在均有戰功。荊州平定後,周泰率軍屯於岑城。

三國「隱身」名將,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因一事讓孫權感激終身

周泰捨身保護孫權,才使後者幸免於難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為報赤壁慘敗之仇,親率大軍四十萬攻打濡須口(在今安徽省含山縣東關鎮境內),而孫權只能率甘寧、周泰等人,盡起所部七萬餘人迎敵。孫權為挫敗曹軍的銳氣,派甘寧率百餘名騎兵夜襲曹營,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由此大振本方士氣。雙方在濡須口僵持月余,曹操見無隙可乘,只好撤兵北伐,濡須口之圍至此得以解除。

曹操撤兵後,孫權決定以心腹大將統重兵留守濡須口,以防備曹軍的再次來襲。孫權在留守大將的人選上斟酌再三,最終決定讓周泰駐守此地,並拜其為平虜將軍,同時又命將軍朱然、徐盛輔佐周泰。朱然、徐盛皆是年少成名的勇將,加之追隨孫權多年屢建功勛,都自視為獨當一面的大將,如今卻要聽命於能力並不出眾的周泰,所以內心很是不服,違抗主帥命令的事情屢有發生。

三國「隱身」名將,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因一事讓孫權感激終身

孫權親自向周泰敬酒,並細數他身上的傷口

孫權聽聞消息後趕往濡須口,借宴請諸將之機,親自向周泰敬酒,並讓周泰解開衣服,詢問他身上各處創傷的來歷。然後孫權拉著周泰的胳膊痛哭流涕的說道:「幼平,你為我們兄弟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卻從不惜命,以致於全身受傷幾十處,皮膚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能不把你當作至親骨肉,委任你以兵馬之重?你是江東的功臣,我當和你同榮共辱。」次日,孫權賜給周泰青羅傘蓋,於是徐盛等人才服從周泰。

權把其臂,因流涕交連,字之曰:「幼平,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吳之功臣,孤當與卿同榮辱,等休戚。幼平意快為之,勿以寒門自退也。」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幘青縑蓋賜之。於是盛等乃伏。引文同上,注引《江表傳》。

三國「隱身」名將,輔佐孫策兄弟二十餘年,因一事讓孫權感激終身

孫權稱帝前,周泰便已亡故

孫權襲殺關羽後,想要藉機伐蜀,於是拜周泰為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但最終卻未能出師西進。吳王孫權黃武年間(222-229年),周泰病故,兵權、官爵由兒子周邵統領。周邵英武有乃父之風,在對抗曹魏的戰爭有功,官至裨將軍。孫權稱帝後次年(230年),周邵英年早逝,兵權、爵位由弟弟周承繼承,此後周家事迹不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與曹沖齊名的神童,因過於聰明被曹操殺死,若不死或碾壓諸葛亮
唯一由男寵變身為開國皇帝的奇人,慕容復的祖先,在位一年多被殺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