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悼余光中:死亡是全世界的大師

悼余光中:死亡是全世界的大師

死亡是全世界的大師,這永不休假的工作狂,日夜將我們收割。詩人如何面對死?這取消一切的粉碎機?「總之,最後誰也辯不過墳墓/死亡,是惟一的永久地址」,「太陰下,夜是死亡的邊境/偷渡夢,偷渡雲」。生前,詩人已和死亡數度論戰,死後,他把這壓軸的難題留給我們,讓每個人去填寫自己的答案。丁酉歲末,噩耗穿越一灣海峽,哀思籠罩陸客與島民,籠罩一顆顆詩心。詩人仙去,漢語沸騰,在課本中啜飲過他的詩句甘露的一代代人民,為他舉行浩大的詞語國葬。

穿越大時代,穿越國難與世仇,一顆永遠背負遊子標籤的靈魂,在故國祖先的意象間永恆輾轉。「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在中國,在最美最母親的國度」。這張貼滿眷戀的小小郵票,多麼渴望寄回自己的故土。「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他深深熱愛這片寫滿歷史的沃土,一遍又一遍,高舉漢字火把,深入華夏文明的遺產寶庫,翻閱血統,校點族譜,留下一排排分行批註。先賢有遺訓:此心安處是吾鄉。詩人一去故土四十餘年,心心念念,卻仍在九州故國、塞北江南;畢生身在寶島,心繫神州,在海峽對岸,把「晚霞艷艷正燒著故鄉」,深情回望。

當代漢詩自由體,英雄輩出高手如林,前有高峰馮至、穆旦,近有島上名家洛夫、瘂弦、鄭愁予。詩人自成一格,師法古今,博採中西,沐歐風美雨,汲唐魄宋魂,一曲《鄉愁》,詩名遠播,樸素詩行,引發眷村孤島全體共鳴。詩人之風,儒雅蘊藉,詩歌之外,評論隨筆揮灑自如,傾聽歷史風雨,訴說家長里短,既有細膩溫婉的深情篇章,更有豁達幽默的佳作短制。詩人以筆為鎬,勤勉開拓漢語邊界。曾立豪言曰:寫到九十歲!一語成讖,壽齡九十,上帝奪走了他手中的筆。

詩人離去,鄉愁已成絕唱;海峽仍在,冷雨撒落兩岸。嗚呼哀哉。魂兮歸來。詩人千古,作品長存。或許,文字正是對抗死亡的最強有力的虛妄慰藉:

總之誰也拗不過這樁事情

至於不朽云云

或者僅僅是一種暗語,為了夜行

靈,或者不靈,相信,或者不相信

最後呢誰也不比狗尾草更高

除非名字上升,向星象去看齊

去參加里爾克或者李白

現在,他的名字已經永恆上升,和那些最璀璨的名字並列在一起,牢牢鐫刻在了星漢燦爛的文學高空。

喬樹

雲南喬樹深山彝民生於八十年代 習作二十餘年有感而發 不平則鳴茫茫人海 須臾浮生以詩會友 因文結緣感謝關注 請多批評歡迎個人轉發 歡迎吐槽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樹 的精彩文章:

TAG:喬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