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為什麼留不住90後?還不是因為錢!
在該談錢的時候跟我談理想,「理想」是什麼?可以吃嗎?
本文4940個字,大概5分鐘讀完。
金融八卦女頻道每日為你送上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歡迎置頂關注,八妹等你
文/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補姨
1
近日,有關「為什麼留不住90後新員工」的話題在微博上引起熱議。
有調查數據顯示,2011屆本科生畢業3年內的平均僱主數為兩個,8%的本科生畢業後有4個及以上僱主,38%的人畢業3年內僅為1個僱主工作過,不到40%的人能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待上兩年。
現如今應屆畢業生更甚,62%的2017級應屆畢業生認定自己需要「先就業,再擇業」。六成以上90後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不滿1年。其中,38%的人不到半年就會另謀高就。
特別是隨著90後成為時代的主力軍,開始逐步走向和駐紮職場,企業每年在招聘大量90後應屆畢業生的同時,流失率也越來越高。
某HR研究機構《2016年度應屆生能力畫像白皮書》中顯示,應屆生入職第一年離職率高達24.8%,遠高出平均離職率。
這些數據都顯示出當今90後不安於現狀、頻繁跳槽的現象,所以近幾年也出現了很多聲討對90後的聲音 :
「你們現在這一代啊,一言不合就辭職。」
「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太嬌生慣養,一點都不能吃苦啊!」
「90後面對困難就是喜歡逃避,一點責任感都沒有!」
……
現如今,可以說「跳槽」已成為90後身上最大標籤之一,可是90後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不堪嗎?
是否這些就是90後工作者的完整面目呢?
是否只有在一份工作中拿著低微的薪酬、每天重複干著那些瑣碎無意義的工作,還要熬著艱苦的環境、應付著很無趣的領導上司——卻一無所獲或所獲甚微,這樣才叫「不逃避」和「能吃苦」嗎?
在我看來,90後新員工頻繁跳槽和辭職的行為也折射出這一代年輕人的追求標準和全新的價值觀,來看看90後新員工是如何說的?
2
「即將奔三背後透露出深深擔憂」
90年已經成家立業的A先生:
我剛剛好搭上90後這班末班車,現如今已28即將奔三了,以前自己獨身一人的時候,喝酒唱K打遊戲泡夜店信手拈來,要多瀟洒有多瀟洒。
父母二人也都有退休金,根本不需要自己再寄錢過去,簡直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即使月光也活得精彩無比。
可是一旦到了一定年齡,結了婚,有了孩子,一切就都變得不一樣了。
想當初結婚的時候女友父母說:「要結婚至少得有套房子吧」,你沒辦法嫌棄人家現實,畢竟誰都不想自己女兒嫁出去受苦。
所以為了有底氣娶人家女兒,咬咬牙東拼西湊付了首付,扛上了房貸。
後來結婚沒多久,媳婦又懷孕了,懷了那就生唄,生了那就養唄,然而伴隨一個美好新生命的出生,背後又隱藏多少為人父母的心酸。不得不感嘆孩子就是一個燒錢機器,懷孕時的營養品、嬰兒時期的奶粉尿布錢、還有伴隨著長大的教育資金……我真的一點都不敢細數。
還有同學結婚要包紅包,同事孩子滿月酒要包紅包,一堆亂七八糟所謂的人情世故要應付,偶爾兄弟幾個約唱K喝酒泡吧,摸摸口袋裡的零錢,最後還是發條微信:「家裡有事不去了」。
現在只要涉及到金錢的事情都要掂量一下,哪能像以前一個人那樣不管不顧,花錢大手大腳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現在才真正領悟到「一家之主」肩上扛的擔子。
只能戒掉以前得過且過的混日子,學著抽煙學著喝酒學著應酬,沒日沒夜推銷產品,為了業績拼死拼活,經常連周末都在陪客戶,可是如果到頭來單沒下成功,照樣招上頭白眼對待,人家才不管你過程有多辛苦,只看結果。
以前自己一個人都養不起,現在背著車貸房貸還要養一家子;以前只專註球賽、打機,現在創投股票這些才是主流話題;以前豬朋狗友隨便約隨便浪,現在要收回心把重心放在家庭上,後面伴隨的是源源不斷的責任和壓力。
「老闆摳門,升職更是遙遙無期」
93年從事自媒體相關工作的B小姐:
我當初選擇從事自媒體,就是沖著時下新媒體吃香、年輕人又多,工作好玩又有趣來的。
當初招聘的時候還美其名曰:我們公司就是特別對你們90後胃口,管理非常年輕化,氛圍也超級開放,是實現你腦洞的好機會,自我成長空間很大……
可現實情況是,公司的架構不完善,規章制度亂七八糟,完全照著老闆喜好來定,員工崗位更是被調來調去,資源資金受限不說,還要求你分分鐘出十萬加爆文,周末無償加班更是常態。
老闆最擅長的就是給你畫大餅灌雞湯。升職加薪?不存在的。真正關心的從來不是實現你的想法,而是公司利益為主要目的的掙錢。反正能夠無限壓榨就無限壓榨你,每天手機電腦不離手,還要你24小時待命追熱點。
但是只要你稍微說起升職加薪的事情,他就給你洗腦說:「年輕人,做人眼光不能這麼局限,要想想以後長遠的未來,只要你文章爆了,加薪好說!升職好說!一切都好說!」
內心真的mmp,付出跟回報完全就不成正比,還有我因為這份工作長期吃飯不規律得了胃病,經常熬到半夜兩三點還在刷微博,膚質差到極點。
拜託,我只是來工作,不是來玩命的。
最後溫馨提醒各位一點,無論工作多忙一定要記得按時吃飯,血的教訓啊!
「生存艱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94年在一線城市苦苦掙扎的C先生:
大概有很多異地大學生跟我一樣,畢業之後選擇駐紮在一線城市發展,畢竟發展空間大,機遇多等等。可是一旦你全身心投入之後才知道,這裡條件雖好,但是伴隨這些的還有物價、房價、消費,隨便列舉一樣就可以把人壓得透不過氣來。
每個月工資入賬那天是最開心也是最不開心那天,因為當你減去房租、水電費、還完信用卡、花唄之後的錢,所剩無幾。
可你還要維持日常飲食、人情和戀愛等經費,而且已經老大不小,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跟家裡人伸手要錢,更別說要存一筆首付錢,你的工資根本還沒有焐熱就又流失出去。
我最看不起那些當初為了把你騙進去跟你撩大話說每三個月升一次底薪的公司,只要一談漲薪就變臉。你以為孤身來北漂南漂奮鬥的大好青年沒有所謂的傲氣嗎?
可當你面對一線城市最便宜還不好吃的快餐一頓都要20塊起,最普通的單間月租都要2000起,要送女孩隨便拿得出手的口紅也要200起,更別說其他包包香水……
張口閉口跟你談情懷、談理想,我連基本的生存都有問題你光跟我談情懷,談理想有什麼鬼用?情懷是什麼?理想是什麼?能吃嗎?能飽嗎?
談錢是庸俗,但是你不談錢你連生存都生存不了,庸俗又算得了什麼。
「上級太low,部門內鬥堪比宮心計」
95年私企工作準備遞交辭呈的D小姐:
我剛進這家公司工作第一天,就已經存有「辭職」的念頭,一直在隱忍,直到昨天遞交辭呈那一瞬間,整個人從內而外鬆了一口氣,誇張地說有種重生的感覺,簡直爽爆了!
管理我們的上級是那個40歲的油膩中年男,不僅能力差,觀念落後,完全不懂市場,又不讓下屬隨意發揮,怕被蓋過去。
所以但凡你想嘗試一些新的idea他都不支持,永遠沒有積極的鼓勵,全是打壓和質疑。
一旦出現什麼差錯就立馬甩鍋,說我們效率低下反正全推我們身上,自己逃得乾乾淨淨。
沒理由的強制加班,他不走我們也不能走,經常莫名其妙的開會,還非得挑臨近下班時候,擺擺樣子給上面領導看,其實開會內容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那麼幾點,白白浪費我大好青春。
還有最最讓我不能忍的是,他為老不尊人很下流,經常開女下屬的黃色笑話,說話極其猥瑣。
而且在他帶領下整個部門充滿了歪風邪氣,同事之間經常打小報告、落井下石不說,還動不動暗地裡就給你小鞋穿,部門內鬥堪比宮心計,搞得辦公室烏煙瘴氣。
我不僅什麼都學不到,還要忍受這樣一群妖魔鬼怪,對不起,我還是想回歸美好人世間。
「工作不被認可,人生無意義」
96年剛剛離開學校投入社會的E先生:
光是實習期間我就換了三份工作,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都勸我說找工作又不是找媳婦,要求不要那麼高,不要那麼年輕氣盛動不動就辭職。
說實話,真的不是我要求高,更不是我眼高手低,但是工資也低得太過分了點吧!看準你剛出來就使勁壓榨你,工資更是公司說給多少就拿多少,你根本無力反抗與辯駁。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公司做文案策劃,太辛苦了,說是做文案,還不如說是打雜更為貼切。
因為小公司本來就是人手不足,什麼雜七雜八都要你干,直到有一天叫我去稅務局報稅的時候,才堅定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第二份工作更扯,對待實習生態度極其惡劣,本來對剛出社會涉世未深的實習生來說,生活處境已經很艱難。你還要諸多苛刻與為難,實習期間只有基本工資,加班沒有加班費。關鍵是一到公司發福利時,實習生就被排除在外。
除此之外,公司那些前輩占著輩分高經常欺負實習生,專挑不好做工作給新人,交接的時候又遮遮捂捂,十分害怕你後來居上把他拍在沙灘上。
第三份工作是通過社會招聘,應聘到一家廣告公司,崗位仍然為文案策劃。
當時覺得這工作應該不錯,可實際工作和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除了偶爾有節日需要幫忙設計一下大型活動的背景噴繪之外,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設計名片、菜單或者各種小傳單。
你說說,每天花費最多時間的事情是上班,不僅錢沒給到位,工作不被認可,還幹得不開心,即使你空有一身才華也毫無用武之地,真的太委屈自己了。
一天8個小時,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工作,可工作得不開心,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3
在大多數人眼中,90後自我、任性、傲嬌,對於他們輕率的跳槽,很多人歸結為內心浮躁、缺乏奉獻精神。
他們似乎是最幸福的一代,但是幸福是一個相對論,90後也面對著屬於他們這一代人特有的憂愁與壓力:
他們從小就面臨著激烈的升學競爭,被給予厚望;
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若是結婚將來可能要負擔四個老人還有子女的贍養;
他們在一線城市拼搏多年,想要成家時,才發現房價已經高得令人望而卻步;
他們進入社會時很多行業已經飽和,他們想要創業時,發現創業成本已經這麼高,發展空間已經這麼小。
為什麼留不住90後新員工?如果一家企業有一個人辭職離開可能是個人問題,有兩個人離開也可能剛好是湊巧了,但是接二連三還有人陸續離開,這家企業難道不該反思是不是他們自己本身就存在什麼問題?
還有現在社會上有個很不好的現象,有些公司招聘90後新員工本身就動機不純,會帶著很壞的傾向——壓榨年輕人,把年輕人當作廉價勞動力,讓年輕人為他們做牛做馬,說白了,他們就是在利用轉正之前的考察期,瘋狂榨取新入職的年輕人。
可是卻沒有給他們應有的待遇,甚至沒有認可他們的價值。
可能以前也是這樣,只是那時候的很多人都選擇了妥協,被迫接受他們那一套。
可問題是,現在這個社會,組織多元化,人的選擇也多元化了。而現在的新一代年輕人也早就不吃這一套了。
社會組織在選人,人也在選組織。選擇是雙向的。
幹得不爽,不受尊重,回報不對等,價值無法體現,就走人,反正機會大把,下一家可能更好。
就像知乎上有著多年HR經驗的某大神回答那樣,俗話說物不平則鳴,只要找到更好的公司,成本可以承受,甭管幾年經驗幾零後,肯定都會跳槽,這個標籤可真別往90後身上貼。
這個鍋我們90後還真不背。
對於年輕一代頻繁跳槽,需提醒90後要更加尊重選擇的職業,提升自我技能,切勿好高騖遠,這本身沒有錯,但是需要反思的不單單只是90後勞動者,更多應該是用人企業。
BOSS直聘CEO趙鵬就說過:「如果你說你在管理90後,那就完了。不如換一個角度來看,換成相處的角度,把員工當成你的用戶。用戶缺什麼你就給他什麼,讓他感覺受到尊重,但是你要約束他,別讓他欺負你。」
隨著時代發展,用人企業舊的管理模式也要隨之改革創新,要知道那些「不懂得靈活變通」、「不與時俱進」、「學不來換位思考」、「不懂得尊重員工」、「不能給予員工價值體現」的用人企業註定要被90後新員工拋棄、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也說,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所以,別再以一副過來人的姿態跟90後談什麼理想了,要談就談錢好了,畢竟90後這一代面對的是最高的房價和最快的貨幣貶值,連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都要發愁,還怎麼好好工作啊?
最後,引用網友扎心的一句話回答,「別跟我談什麼理想,我的理想就是有錢」,但凡能用錢解決的事情,盡量別用灌雞湯、談情懷、打雞血、畫大餅來忽悠吧!
— THE END —


※1500萬年薪的任澤平,怎麼看「超級央行」?
※「失敗人生」周鴻禕
TAG:金融八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