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媒體加「戲精」,如何把一起普通司乘糾紛搞得滿城風雨?

媒體加「戲精」,如何把一起普通司乘糾紛搞得滿城風雨?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開篇得聲明,我不是滴滴的直接投資人。當然,如果真的較真,也許我投資的那十幾家A股G股M股公司也有投資了滴滴數萬甚至數億美元的,拐彎抹角也算是投資人吧。

司機打人了?打的還是「投資人」。如今這年頭,網約車司機打車絕對是個可以炒作的概念。五一假期的新聞竟然是在「滴滴司機打人」這樣的娛樂新聞中展開的,鬧得很多新媒體記者不用在準備「回鄉偶書」來賺錢眼淚和流量了。

也巧了,今天下午正好也用滴滴叫車了,因為要去看電影【幕後玩家】。那位司機在很遠的地方接了單,然後給我打電話確認位置,我和孩子等在路邊很久才上車。司機和我說,這麼久,你還真等著。我告訴司機,只要是不耽誤大事的情況下,叫了車我從來都會等,不能讓司機白白跑過來。司機也很感慨,他說自己從來沒有放過一次鴿子,但卻經常被人放鴿子,更可氣的是,還有過幾次被乘客放了鴿子卻被以為是自己的原因,不得不去申訴。

談起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的滴滴司機打人的事件,這位司機師傅也很無奈,只是表示,大家都不容易,自己也被罵過幾次,但是「忍一忍就過去了」。不過,他也說,要不是怕投訴,要不是滴滴有嚴格規定,要不是自己做這個活兒,「誰指著鼻子罵我娘,不揍他那就不是爺們」。

下車的時候,這位司機還和我說,我好不容易現在是99分了,記得下車給兄弟打個5分好評啊。確實,這位司機師傅車輛整潔、態度溫和,給個好評是絕對應該的。

這些年,用滴滴打車數不清多少次了,遇到的好司機無可計數,但要說碰到過不好的司機,確實也有。比如,有一次約了順風車,可那個司機就是不走高速和收錢的快速路,在北京擁堵的大街上挪,真是一個著急。還有一次在廣東,花了幾百元的專車的錢,可司機卻順路又拉了三個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既沒有投訴,也沒有和司機對罵。自己坐在別人家的車上,命都交給人家掌握,何苦自己為難自己?

當然,像我這樣的處理,其實並非滴滴公司的希望,因為他們無法對違規的司機進行處罰,也間接給下一位乘客可能造成傷害埋下了伏筆。作為像滴滴這樣的全國性運營的大平台,即便有各種複雜完善的管理措施,還是會有害群之馬,「天下無賊」並不現實。出現任何事情,還是要分清乘客、平台、司機這些相關方的責任,監管的邊界要清晰,法律承擔要明確,不能比聲量。

說起來,司機打人這個事情並不複雜,就目前公布的案情來看,也就是工作中出了差錯,司機接錯了人,然後,乘客大為光火開始用侮辱性辭彙罵人並威脅要舉報,接下來乘客真的投投訴了,滴滴客服按照規範流程進行處理,此後發生的事情就是,乘客報告自己挨打了,司機投訴乘客醉酒罵人,最後是警察出現開始法律程序。說白了,就是一起普通的司乘糾紛。

這件事情如果不是發生在網約車領域,如果不是挨打的人號稱是「投資人」而且使用新媒體進行傳播,根本就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民間衝突(俗稱打架),文人辭彙豐富善於動嘴,粗人力氣充沛勇於出手,警方出面教育驗傷調解,互相賠償也就了事。

但是,乘客顯然不是「普通人」,對於「炒作」是輕車熟路。不僅刻意用「滴滴投資人被滴滴司機打了」這樣的噱頭吸引關注,還好像早已準備好了「打人短視頻」(雖然最後也沒公布),準備當一把網紅,可憐的司機只能被推上輿論宰割的審判台。

實際上,作為乘客,罵司機顯然是不對在先,但為何卻有恃無恐呢?一方面可能覺得自己是滴滴的投資人,也就是滴滴家的「小老闆」,自然覺得高人一等,罵司機幾句就好像平時訓自己手下的員工一樣;另一方面就是滴滴這樣的平台對司機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可以扣分可以罰款可以凍結賬戶,但對乘客卻幾乎沒多少制約能力,即便罵了而且罵的很張揚,司機多數也只有忍氣吞聲的份,滴滴平台也無能為力。

司機是弱勢一方,不僅要接受平台的強管理,還要忍受可能遇到的乘客「霸凌」,一旦怒懟還會招致可能的「不分青紅皂白」的內部處理,所以,大多數時候是能忍就忍。司機打了乘客成了大事件,可是乘客打了司機卻往往不被關注。比如,此前,上海被投訴鋼管打乘客的司機,事實上是他在動手之前已經被乘客打了一陣,屬於忍無可忍的自救反擊。還有更慘痛的,竟然有司機被醉酒的乘客活活打死。這些都沒有成為社會熱點,只是因為司機們不掌握話語權,沒有能力引發社會關注。

滴滴作為運營平台,責任跑不掉,但大平台都有大平台的難處和局限性。平台不是萬能的,即便管理再嚴格,培訓、管控、考核都做了,也不可能完全杜絕「打人司機」的出現。畢竟,不打人之前的司機就是正常人。再說,兔子怒了也會咬人,平台無法知道兔子什麼情況下會發怒。

平台有平台的責任,除了法律問題,積極配合警方調查,提供所有監控數據幫助理性真相,還可以封禁相關賬戶,完成司法協助、墊付醫藥費等等這些,其他的,作為商業平台,不能違法行事。要知道,商業平台絕對不能替司法部門行動,更不能越俎代庖,警察都管不了(不願意管)的事兒,平台也是無法解決。

類似情況,不僅是網約車領域,在大多數的服務行業都存在,不管是電信運營商還是電子商務公司,都一樣的角色。我們要說的是,作為平台,不能辜負了大家的信任和依賴,要用心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但站在另外一邊,我們不能要求滴滴這樣的平台無邊界的對司機或者乘客採取措施。

更令人奇怪的是跟風的媒體,迄今公安方面未有任何公布,司機和滴滴已經被媒體審判了千萬回。迄今只有「投資人」乘客在發言,滴滴官方在各種被動招架,而另外一個主角則失聲道現在,也不見媒體去跟進。

說來說去,我們能看到的真相是,粗心的司機遇到了暴躁的乘客,口不擇言的「投資人」遇到了疑似老拳相向的「老司機」,乘客被打錄像據乘客說是不會公布了,不知道與司機對話的錄音又能帶來什麼樣的反轉。我們好想知道,這位發誓要卸載APP賣光股份的所謂「滴滴投資人」有無【幕後玩家】呢?另外,這股份真的要賤賣么?在哪裡買,我想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國騎士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阿里巴巴要逆戰做養蛙遊戲?
國內互聯網金融公司價值到底值多少錢?

TAG:北國騎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