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離不開的大城市和回不去的家鄉

離不開的大城市和回不去的家鄉

曾幾何時,坊間流行一種說法——沒在北上廣深漂過的青春不叫青春。我想這個說法的由來大抵是因為一線城市的奮鬥性和殘酷性特別容易讓人感懷。

每年大學畢業,就有一大波畢業生蜂擁往北上廣深找工作,按地域來說,北方的大多以北京為據點,中部的往上海,近年來蘇州和杭州吸引力也極大,南邊的便是廣州和深圳。

有懷著夢想而去的,也有想出去看看世面的,還有更多跟風而往的。像我這種從農村出來,沒見過超過30層高樓的,當年就去深圳瞧了回熱鬧,後來感覺大城市真的不太適合自己,沒呆多久就揀包袱滾蛋了。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無數人開始湧向城市工作,尤其以一線城市為甚。當然是因為那裡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收入。這時我們已經由一個農耕民族變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一線城市的高收入就是我們的水草。

近年又迎來了拐點,由於整體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地方城市的平衡發展,一線城市的誘惑力已經不比以前了。對於年輕人來說,地方城市的就業和發展前景並不一定比一線城市差。

不管是從歸屬感上來說,還是一線城市的住房、教育等諸多壓力,權衡之下,回家鄉的小城發展已經成了不少年輕人的選擇。

然而,回去真的那麼容易嗎?

身邊不少在深圳的工作的親人朋友都面臨這樣的窘境。當年因為深圳的政策福利好,機會多收入高,選擇在這打拚。數年過去,也有了一定基礎,工作基本比較穩定,很多已經升到了中層管理崗位,是家鄉人民羨慕的對象。混得更好一點的已經在深圳買房結婚了,然而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結婚了,兩夫妻依然租房住。

我有一個大學女同學,和同鄉的男朋友結婚後又回到深圳的蝸居繼續奮鬥。雙方家裡的老人都留在了老家,現在也在考慮未來定居的問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結婚以後更多的會考慮到家庭。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是最主要的責任,在外打拚就造成了諸多不便,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現象早已見怪不怪。

既然如此,那就趁早回去吧,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回鄉能幹什麼是最頭疼的問題,是否能保證像在外面的收入水平,至少不能差得太多。在外打拚多年,多少都積累有了一定工作基礎和人脈圈子,收入相對穩定。回鄉發展就意味著放棄現有的一部分帶不走的東西,比如在此地的人脈便利。還有一些行業的從業者未必能在家鄉城市找到對口的工作,比如程序開發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地方上的人情世故更加複雜,沒有關係背景資源成了發展的局限,不管是創業還是為人民服務。而這也正是當初到環境相對公平的一線城市打拚的原因之一。

但三四線的家鄉城市也並非一無是處。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以及產業轉移、國家給予地方的各項優惠發展政策等因素,使得近年來三四線以下城市的發展呈現了更多活力,許多人在一線城市打拚的人也是看到了這樣的就業前景才萌生退意的。

誠然,一線城市是夢想家和冒險家的樂園,但是對於渴望慢節奏和穩定生活的人來說又並非一個絕佳的生存環境。

經濟社會在經過長期的高速發展後漸漸趨於穩定,最終也會沉澱出不同的生存方式,應該說人們的選擇會更加理性。沒有什麼是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

題圖來自:pexels

攝影:Ayala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話雨夜 的精彩文章:

TAG:閑話雨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