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皇上想讓一個正七品的官入宮,怎麼辦?不得不割去這塊肉

明朝皇上想讓一個正七品的官入宮,怎麼辦?不得不割去這塊肉

太監在明朝算是個熱門職業,只要能狠心斷絕是非根。

太監的組成,除了下層貧苦人家,不少還是有一定學問的孔孟子弟。

太監里的那些有學問的人是如何進宮呢?

永樂皇帝朱棣在他執政末期,下令凡天下學官考績不稱者,許凈身入宮訓女官太監。時有十餘人,王振在其中,官至司禮監 太監,後籍沒,其宅改為京衛武學(李詡《戒庵老人漫筆》)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卷二十三也記載有此事,謂《間中今古錄》言: 「永樂末,詔 許學官考滿乏功績者,審有子嗣,願自凈身入宮中訓女官輩。時有十餘人,後獨王振官至太 監,正統初,居中得寵,至張太后崩,權傾中外。

有趣的是太祖朱元璋曾規定「內臣不許讀書識字」,更嚴命「諸司毋與內官監文移往來」。從此可以得出,朱元璋時期的太監必然存在一批能讀書識字的人,不然如何往來。而且數目必然達到一定程度,不然也不會如此防宦官。

按照朱棣詔書進宮的多是生員貢監、甚至舉人,但正史中找不到記載,多是明人筆記中扒出的。原因想必是官修史書直書會損皇帝威望,象近代名人郭某某的全集編纂時,就故意漏了幾篇。而且閹割一事向為士人所恥,自己又豈能寫進這種事情,一旦寫入大白天下,恐怕士林會騷動不止。

明代有《酬中志》一書,其作者劉若愚便是儒士自宮的代表。他在書中詳說了自己家室和自宮原因,並講了自己學習的三個途徑:1、入宮前學習儒學2、入宮後自學3、入宮後跟內外官學。這也是宦官入宮前後三種大致的學習途徑。

另外査繼佐的《罪惟錄》詳載了一些身懷技藝的人在閹割後入宮的事情。象宣宗愛好一翰林編修(正七品)程宗的文采,於是在他犯了個小錯後,私下讓人處以宮刑,然後送到孝恭皇后身邊去 了。還一個故事是說京師有個叫王敏的善於蹴鞠,他和同伴為皇上表演,皇上相中二人,將他倆送去閹了進宮。結果他同伴跑了,自己挨了一刀,等傷好回家,妻子發現他掉鬍鬚,才曉得自己丈夫已經··· ···隨即相抱而泣,王敏後來派去守備南京。

除了教官、儒士、技士入宮外,還有前元宦官進入明朝的皇宮。集中在洪武朝,元年九月甲午就詔征十四位前元宦官入宮。這批宦官都來自太史院、司天監這類同政治有緊密聯繫的部門,在皇帝的起居注、天象異動方面起到了作用。

宣宗朝,宦官的教育漸漸制度化,文化宦官漸多。上文這些索取宦官的方式漸漸不用,而且宦官的培養多是從小抓起,對於娃娃宦官的教育抓的很牢。這也說明,明朝後來的皇帝為何可以多多放縱的原因,因為自己用著省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萬曆皇帝,我們都冤枉他了!
明朝才子眾多,為何不能令國家進步?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