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玉米餅子燉雜魚,曾讓乾隆胃口大開

玉米餅子燉雜魚,曾讓乾隆胃口大開

清早,歸來的早捕船隻的馬達聲,打破了河北白洋淀岸邊的寧靜。

這裡等候多時的水產攤販紛紛接過船夫扔過來的纜繩,固定好船隻,隨即就開始忙活著交易漁獲。個大新鮮的魚被統一收購,而那些個頭小的則被一些飯店低價買走。那麼,飯店買這些個頭小的魚乾什麼呢?

原來,當地有道名菜叫玉米餅子燉雜魚,這些個頭小的魚是必不可少的食材。

玉米餅子燉雜魚

這道菜原料簡單,只需要玉米麵餅子和小魚,做起來卻有些講究。魚必須要活的,下鍋佐料要齊全,墊鍋底的鹹菜得切成極細的絲。玉米面要新磨的。燉上魚後,鍋要燒熱,然後將餅子半截在魚湯上面,半截在魚湯中。餅子熟了以後,吃起來既有新玉米面的香味,又有魚的香味。特別是玉米麵餅子靠鍋的一面,被烤得酥脆,吃起來簡直是讓人胃口大開。

來白洋淀旅遊的人們,在讚歎玉米餅子燉雜魚的美味時,也會聽到店家生動有趣地講述這道菜的來歷。

清朝,滿清貴族特別喜歡圍獵,乾隆皇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並且經常到白洋淀圍獵,每次圍獵,場面極大,盛況空前。

一次,乾隆又來圍獵,不巧遇到大風,龍船翻沉,乾隆不慎落水,白洋淀「傑出青年」李登龍眼疾手快,憑著一身「浪里白條」的本事把乾隆救上岸。

待到換上乾衣服、驚魂落定後,乾隆頓覺飢腸轆轆。隨行侍從呈上從宮中帶的點心後,乾隆立刻回絕,想著康熙帝曾食粟體恤民間疾苦,於是他與隨行官員讓李登龍帶路,要到李登龍家嘗一頓民間吃食。

乾隆

李家連碗白面都沒有,更不用說招待這些吃慣御膳房飯食的人了。李家母子倆犯了愁,家裡這麼貧窮,也沒有好酒好菜招待。平時,李家也只是以玉米面為主食,偶爾做一頓魚,可今日皇上來了,這飯可咋做呀!

但,聖命難違。無奈之下,李登龍想了個辦法:他去白洋淀撈一些小魚,簡單收拾一下,放入鐵鍋中大火熬煮,把玉米面做成巴掌大小的片子,挨個貼在鐵鍋上。

不多時,玉米餅已熟,李登龍小心翼翼地把燉魚和玉米餅呈上,心裡忐忑不安,唯恐皇帝怪罪下來。

可是沒有想到,乾隆一看那半截金黃、半截醬色油亮亮的大餅子,便胃口大開,吃起來更覺咸香酥脆,魚肉更是鮮嫩可口。隨行大臣吃過也是大為驚嘆,平日里三餐都是大魚大肉,不曾想竟不如這農家小魚吃得舒服。

乾隆高興之餘,問身邊的大臣:「朕從來沒吃過這麼有滋味的飯菜,這叫什麼?」群臣們個個張口結舌,不能回答。李登龍回答道:「啟稟皇上,這叫『半蒸半煮』。」乾隆龍顏大悅,想把李登龍帶回皇宮,可是李登龍婉言謝絕:「小人家有老母,靠打漁為生,不願離開白洋淀。」

白洋淀風光

乾隆無奈,只好重賞了李登龍。

乾隆回宮以後,每每胃口不好,便想起了在白洋淀吃過的「半蒸半煮」。御膳房的廚子們絞盡腦汁進行各種嘗試,都無法成功烹制此菜。萬般無奈,只得派專人接李登龍母子進京,只為吃到「半蒸半煮」。

後來,這個故事被當地人傳開,家家戶戶都學會了做此菜,一是原材料方便易得,二是美味可口,菜品也經濟實惠。

時至今日,「乾隆吃玉米餅子燉雜魚」的故事在白洋淀早已婦孺皆知,其實,乾隆是否真的有過吃過這道菜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對於美食技藝的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寫詩量世界第一,為何沒留下傳世之作?原來很多是槍手代筆
八阿哥永璇,有才有情,卻無緣繼承乾隆寶座,一生鍾愛王箬筠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