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封府中沒有公孫策

開封府中沒有公孫策

原標題:開封府中沒有公孫策



看過清代公案小說《三俠五義》或電視劇《包青天》、《少年包青天》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包公身邊有一位見多識廣的得力助手,叫做公孫策,是開封府的主簿。但歷史上並沒有公孫策這號人,宋代的開封府也不置主簿一職。公孫策其實是清朝文人根據當時的刑名師爺形象塑造出來的文學人物。

師爺是清代地方長官私人聘請的行政顧問,又稱「幕友」。在清朝,幾乎每一個地方衙門,不論小大,都得有若干幕友,「自督撫以迄州縣,凡兵刑錢穀,事極紛繁,苟非佐理有人,豈能免夫叢脞。故一署之中,(幕友)多者十餘人,少亦三五人,匡正贊襄,責任頗為繁重」。再小的州縣衙門,都得有一個刑名師爺,佐理刑獄與詞訟;一個錢穀師爺,佐理財政與稅收;公務繁忙一點的衙門,還需要征比師爺、挂號師爺、書啟師爺、賬房師爺,等等。可以這麼說吧,若是沒有刑名師爺協助,府縣衙門的日常司法就會玩不轉。


為什麼清代府縣衙門離不開刑名師爺呢?晚清的有識之士分析過,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明清時期的府縣不配置專職、專業的司法官,明代的府一級,幕職官數目已遠少於唐宋時期,但畢竟還設了一名推官,主理訟獄,清代卻連推官也裁撤掉;至於州縣一級,政府配置就更簡陋了,瞿同祖先生稱其為「一人政府」,即知縣一人統管一切事務,佐貳官不常設,且是閑曹,於是,「以州縣一人萃地方百務於其身,又無分曹為佐,遂致假手幕賓」。


其二,明清時期以八股取士,經由科舉正途入仕的州縣官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處理訟獄事務,不能不依賴刑名師爺,用晚清人的話來說:今世士子「揣摩入彀,惟在八股;試律亦且不必兼工,烏論治術?八股求之時墨,先正且不及涉獵,何論經史?洎夫弋獲以登仕途,則刑名錢穀,一切資之幕友,主人惟坐嘯畫諾而已」。


刑名師爺的日常工作,是協助地方長官聽訟、斷案、擬判,屬於不折不扣的公務。然而,師爺卻不具備公務員身份——他們只是地方長官的私人顧問。因此,當地方長官升堂審案時,刑名師爺是不可以出現在公堂之上的,他只能躲於屏風後面,側耳傾聽案情,然後悄悄遞紙條指導長官怎麼審訊;當然,判決書也出自刑名師爺之手,但署名不是他。也就是說,刑名師爺具有隱秘的司法權,卻無法官之名,也不負法官之責,這就無從「循名而責實」。


就連師爺的薪水,也由地方長官自掏腰包支付。清代幕友的薪酬是不低的,一位刑名師爺一年的束修大約為800~1000兩銀子。要知道,清王朝一名七品知縣的年俸,只有區區45兩白銀,加上養廉銀,大概也就1000兩銀子的樣子。換言之,清朝知縣的正式收入,只夠他聘請一個刑名師爺,自己喝西北風;如果他想再聘用一個錢穀師爺,還得倒貼錢。這意味著什麼?只能意味著:當時的地方長官如果不搞灰色收入,就不可能在官場混下去。


生活在清代的民間落魄文人以為宋代的地方政府配置也如本朝,於是便給包青天安排了一位刑名師爺式的助手——公孫策。但是,宋朝時,開封府及其他州縣都是不需要什麼師爺的,因為彼時的州縣都設置了健全的司法機關,配備了專職、專業的司法官,自然用不著公孫策。


以包拯主政過的開封府為例,北宋開封府至少設立了八個法院:左右廳、使院、府院、左右軍巡院、勾當左右廂公事。


具體點說,左右廳設有判官、推官四員,「日視推鞫,分事以治」;使院相當於開封府辦公廳,下設十一案,「每日行遣錢穀、稅賦及刑獄諸般文書」,其中的「刑獄案」是司法行政部門;府院的長官為司錄參軍,職掌之一為「折戶婚之訟」,即主持民事訴訟;左右軍巡院置左右軍巡使、判官各二人,「分掌京城爭鬥及推鞫之事」,即負責處理髮生在京城的治安案及刑事案的推鞫;勾當左右廂公事屬於開封府轄下的社區法院,受理輕微刑事案與民商事訴訟,「凡斗訟,杖六十已下情輕者得專決;及逋欠、婚姻兩主面語對定,亦委理斷」。


在包公戲裡,人們到開封府告狀,不管大案小案,也無論刑事民事,都由老包一個人審理。若果真如此,以宋代的健訟之風,且「開封為省府,事最繁劇」,那包青天就得像孫悟空那樣有分身之術才行。其實,這是因為編寫包公戲的文人不了解宋代的開封府組織構架,以為偌大的一個開封府只有包公一個法官。怕老包忙不過來,又給他配了一個公孫策。但以開封府完備的司法官配置,公孫策顯然是多餘的。


而且,宋代開封府的判官、推官、左右軍巡使、軍巡判官,都是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受過司法專業訓練的司法官,他們在就職之前,往往需要先通過嚴格的法律考試,對於司法的造詣,絕非明清時期只識八股文的官員所能比擬。我曾留意過清代最著名的幾個師爺留下的著作,如汪輝祖的《佐治葯言》,覺得就法學修養與司法技藝而言,他們也不及《名公書判清明集》中的南宋士大夫。因而,從司法專業的角度來說,宋王朝也不需要刑名師爺,開封府亦不需要公孫策。

其實我要表達的主旨,並不是考證開封府沒有公孫策,而是想說明一個健全、專業的司法系統的重要性。(首發於《南方周末》本人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宋朝 的精彩文章:

反駁錢穆先生關於宋朝的幾點看法
來稿 | 宋王朝的好,究竟好在哪裡?

TAG:我們都愛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