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幣「發霉」了,價值卻意外提升,一枚價值200元!
文史
04-30
說到長城幣,可能有的人不熟悉,這是第三套人民幣的流通輔幣,從1980年開始發行,到1986年結束,總共發行了七年時間,大多在八九十年代使用,後來就退市了,在廣大藏友和幣商的搜刮下,流通中已經看不到了。在收藏中,長城幣可謂是得天獨厚,價值相當不菲。
一元硬幣
長城幣因為一元硬幣中幣面印有萬里長城而得名,再加上另外三枚角幣,共同組成了長城幣,但是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一元長城幣。採用銅鎳合金鑄造,這是一元長城幣的最大特點,後來銅鎳價格高漲,長城幣成本超過面值,在流通幣中這是不被允許的,於是就慢慢減少發行量,直到停止發行。
長城幣
這兩枚長城幣是發行於1981年,品相還算可以,但是仔細看來,卻是一種「發霉」的一元長城幣,硬幣幣面上出現了一片一片的暗黃色,很多人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就認定這是一種污跡,但是這卻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氧化包漿硬幣。
氧化包漿
硬幣是金屬的,金屬與潮濕的空氣接觸就會發生某種反應,當然這種反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是氧化,之後就會形成包漿,只不過是這種包漿只有一部分而已,但是價值卻是意外提升,一枚價值200元,不知道各位讀者見過這種硬幣嗎?


※抗美援朝,這支美軍被打的整建制向志願軍投降,勸都勸不走
※日本投降,國軍代表向日將領提一要求,十分滑稽,丟盡中國軍人臉面
TAG:大嬸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