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語是怎樣一門語言?基礎入門學習

韓語是怎樣一門語言?基礎入門學習

語言在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是人類進行溝通的重要表達方式。每天我們交流、書寫都與之息息相關,離不開它。而語言,也正是區分人與動物的重要特徵。鸚鵡會學舌,猩猩與人類極為相像,但都沒有一套規範的語言系統,不可稱之為「人」。

現在,世界上有近6000種語言,其中韓語全球約8000萬人使用,是世界使用人數第十三位的語言;而中文(或稱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使用人數已達到十七億以上。(中國人實在太多了...)

所以在回答「韓語」是怎樣一門語言之前,不妨先問下自己,你覺得「中文」是怎樣一門語言呢?又或者,每天都在使用的所謂的「語言」究竟是什麼呢?

1

「語言」是什麼?

「語言是由辭彙按一定的語法所構成的複雜的符號系統,它包括語音系統、辭彙系統和語法系統。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交際工具,隨著人類社會而產生和發展。」

是的,語言就是一套符號系統。那麼,你是不是要問,「符號」是什麼?

「符號就是有一定的形式構成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記號或標記,包括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其作用是指稱某種顯示現象。」

emmm......換成人話就是,人們用來指代某種東西的標記啦。

簡單來說,語言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大家關於符號系統都認同且遵守的社會約定。舉個例子來說,當大家說「蘋果」的時候,大家想到的都是圓圓的水果蘋果,但如果最初的時候,管它叫「西瓜」,那麼今天我們說西瓜時,就會指的是今天的蘋果了。

同樣地,英語里管其叫「apple」也是一樣的道理。當大家都認同這種說法,使用這個說法時,很自然地,「蘋果」「西瓜」「apple」這樣原本沒有任何含義的詞,就變成了一個語言符號,被我們給賦予了特別的含義。所以馬克思說:「物的名稱,對於物的性質,全然是外在的。」這也正體現了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指鹿為馬」有何不可?

但不管人們最初是用什麼區標記客觀事物,一經整個社會的約定俗成,憑個人的一己之力是無法任意改變的。我們只能夠按照大家默認的、按照大家都理解的含義去使用,才能夠達到溝通的目的。

而語言的本質就是能夠用於社會交流的語音符號。也正因為此,語言具有社會性。語言脫離了社會無法產生,也無法存在和發展;而社會,也需要語言來進行溝通,保存、記錄人類的思想。

在看完這個部分後,相信你已經對「語言」有一個基本理解了,那麼接下來,你怎麼看「中文」是怎樣的一門語言? 「韓語」是怎樣一門語言?

2

「韓語」VS 「中文」

2.1

看到它,你就會念嗎?

表音文字VS表意文字

韓語,也稱韓國語(???),朝鮮語(???),是一種朝鮮民族所使用的語言。韓語與中文最大的不同是,韓語是表音文字,也就是說,每個字都可以根據它的構成拼讀出來,不需要單獨的拼音系統。也正因為這一點,韓國國內基本沒有文盲,基本人人會讀,人人識字。

而百度百科中提到,中文是全世界唯一的三維文字,既有表音,又有表意,還有表形。

表形文字,很好理解,中文裡存在很多象形文字。但是,看到某個複雜的漢字,實際上我們並不一定立刻就能發出正確的讀音來,所以對於中文是表音文字的說法,實在無法認同啊;而且脫離了拼音系統來讀漢字,簡直就是耍流氓!!!

所以相比韓國,國內掃除文盲的難度確實要大很多。同樣的,經常聽到各種膚色的歪果仁抓耳撓腮流淚吐槽:「中文為什麼這麼難?」也是一樣的道理(當然遠不止這個原因)。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中文的博(極)大(其)精(復)深(雜)確實不利於中文的推廣。

2.2

它會「拖泥帶水」嗎?

黏著語VS 孤立語

韓語是典型的「黏著語」,通過用各種助詞將獨立的單詞連接起來,形成句子,並且通常在句子結尾部分「拖泥帶水」順便加上語尾(沒錯,「思密達」就是常用的語尾之一!)。助詞所起的作用就正好如同黏膠一樣,因此被命名為「黏著語」。

「孤立語」則以中文為代表。為什麼把中文叫「孤立語」?難道是因為被其他語言孤立了嗎?難不成是「被孤立的語言」?

其實,還真有「被孤立的語言」這個東西,我們稱之為「孤立語言」。「孤立語」和「孤立語言」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截然不同。

中文是「孤立語」,是由各自獨立且具有完整意義的單詞,通過單純的疊加構成句子。中文不像英語,有詞形變化(詞的內部形態變化,也叫屈折變化)。中文裡,只通過這些單字的疊加組合來表達涵義。因此,語言形態學將中文歸類為孤立語,就是因為它是由由一個個孤立的單片語成的。

而對於韓語、日語的語系分屬,歷來學界爭議始終激烈,一直在爭來爭去。有學者認為,人氣頗高的韓語是孤立語言。這就說明,所謂的被孤立也不是根據受歡迎程度來說的。

「孤立語言」的意思是「孤立存在的語言,不與其他任何已知的自然語言有親屬關係」。按照譜系分類法,世界上現在已知的語言絕大多數都可以被歸入大致九個語系裡面。

但凡事總有例外,總有那麼幾種語言無法歸入九大語系裡任何一種裡面去,不屬於已知的任何語系。這種情況就好比形單影隻,孑然一身,孤零零地獨傲一世,所以叫做「孤立語言」。

「孤立語言」內心自白

這個部分就可以牽扯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詞序重不重要?

中文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就是通過詞語的順序來表達豐富的語境變化。「他吃著飯呢」和「飯吃著他呢」能表達同一個意思嗎......「我喜歡你很久了」和「你喜歡我很久了」能是一件事嗎......不能啊!!!

韓語的話,表示這個詞就是主語有主格助詞,表示這個東西是賓語就會在這個詞後面添上賓格助詞,主謂賓關係等於是鐵打實和板上釘釘。我說「我喜歡你」,就不會是喜歡他,作為賓語的「你」是跑...不...掉...的...(當然,這類助詞要是省略了另當別論。)

2.3

它是怎麼來的?

世宗大王VS傳說的倉頡造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僅存的一種方塊文字。關於漢字的起源,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流傳甚廣。當然,這只是民間臆想。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個人創造出來,現代學者認為,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頒布者。

原始社會開始,我們的老祖宗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後來漸漸演變成為漢字。漢字起源於圖畫,所以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後來圖畫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象形的漢字。 現在世界上比較公認的,是商朝時的甲骨文。商朝前面的夏朝,因為缺少足夠出土文物來證明真實存在過,所以國際上還是屬於半神話的王朝。商朝之後,文字傳播開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就形成了今天我們正在用的中文。

而韓文,從誕生至今,只有短短不到六百年的歷史。韓文創製也是當時的社會情況有密切聯繫。在韓文出現之前,朝鮮民族有自己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官方文書一律用漢文書寫,而普通百姓是沒有什麼機會學習漢字的,基本上是文盲。

「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矣。」(世宗大王)

韓幣一萬元印著的便是世宗大王的像

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國王李祹,韓國史學家通常尊稱其為世宗大王。世宗大王在位期間,看到文、言不一,文字和說話完全是分離的,嘴裡說著朝鮮語,手裡寫著漢字文言文。

平民一字不識,而且堂堂一個國家,居然沒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世宗內心十分焦灼惆悵,為此憫然得很吶,於是1443年(世宗25年)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人創製了訓民正音(即朝鮮諺文),這才有了韓文。也因為韓文,世宗在韓民族心中的地位極高。

光華門廣場的世宗大王雕像

而且有趣的是,韓文中滲透著不少東方哲學思想,譬如陰陽五行。韓民族歷來崇尚陰陽平衡。他們的國旗就是太極旗。

韓文的創製也是滲透了天地人三才與陰陽五行的思想。韓文的基本形態可以分為六種:天(?)、地(?)、人(?)、圓(?)、方(?)、角(?)。

當時韓民族認為天是圓的,所以用「?」圓點來表示「天」;地是平的,所以用「?」短橫來表示「地」;人立於天地之間,所以用「?」短豎來表示「人」。

圓、方、角也是受到人體的啟發。圓(?)是指人的頭,方(?)是指人的身軀(??),角(?)是指人的四肢動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起源於自然界,角是萬物萌芽(?),方是枝葉茂盛生長(?),圓是結出果實(??)。

利用天地人創製了韓文中的母音(??),利用圓方角創製了輔音(??)。而母音輔音相結合便組成了一個個的韓文。

關於韓語和中韓文差異,當然遠不止這麼多,今天先寫到這。再寫下去,感覺我要寫成長篇小說了......(捂臉)

所以,現在,你可以講得清「韓語」是怎樣一門語言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語零基礎入門 的精彩文章:

TAG:韓語零基礎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