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後人在抗戰中表現如何?一舉動保存中華文脈,功德無量

孔子後人在抗戰中表現如何?一舉動保存中華文脈,功德無量

之前寫過幾篇關於「衍聖公」的文章,文章發表後很多讀者朋友熱烈的評論中總有這麼一句話,大意是說末代衍聖公孔德成曾在抗戰時期做過「不得體」的事情。當時看過評論後筆者也沒多在意,但是今天幸而讀了一本關於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書,因此得以近距離地了解了一下當時事情的來龍去脈,感覺有必要給大家講一講。

日本侵華始於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在建立「偽滿洲國」後,覬覦華北,打算照著葫蘆畫瓢對中國華北地區實行奴化政策。為此,日本人瞧中了孔子的招牌。1935年,日本對身在曲阜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發出邀請,希望他能赴日本參加孔廟落成儀式。彼時,日本人的勢力已經從東北延伸到華北腹地,他們以為靠武力威脅就能讓年紀輕輕的孔德成屈服,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這位出生在1920年,彼時剛剛十五歲的孔子後人毅然決然地拒絕了日本人的邀請。

後來日本人又派土肥原賢二這個大間諜趕赴曲阜邀請孔德成參加日本人的宴會,沒想到孔德成用自己深厚的文學底蘊擺了這個大間諜一道,孔德成專門寫詩相拒:「余病未能延國賓,雲濤萬里聚風萍。江川洙泗源流合,況是同洲豈異人。」從詩的最後一句可知,孔德成不願與日本人同流合污的意願有多強烈。

七七事變後,山東危殆。駐兗州七十二師師長孫桐萱連夜安排孔德成夫婦離鄉。在離鄉前,孔德成還做了一件事,他利用日本人不敢闖進孔府作亂的顧忌,將山東以以及北京的大批來不及轉運的珍貴書籍接洽至孔府掩藏,此舉保護了大批珍貴的古籍,堪稱功德無量。

孔德成離開曲阜後,專門取道徐州抵達武漢,並在漢口發表了抗戰宣言,譴責日本人的侵略罪行。一時間,武漢人心鼓舞,抗戰士氣也因此大增。武漢淪陷後,孔德成又西遷至重慶歌樂山下居住,雖生活清苦,但是孔德成依舊讀書研學,不墜家風。

1945年抗戰勝利後,因為種種原因,孔德成只回過曲阜一次,此後一直旅居上海。並於不久之後遠赴美國遊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爆炸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堅固和最廢柴的防線是哪條?由法國人花50億法郎打造
希特勒最怕的不是美軍的原子彈,而是蘇軍的「反坦克狗」

TAG:歷史大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