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往事:這兩件小事,證明歷史上的包拯廉潔奉公、不愛財

宋朝往事:這兩件小事,證明歷史上的包拯廉潔奉公、不愛財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鐵面無私、兩袖清風,是世人眼中「包青天」包拯的基本形象。

那麼,歷史上的包拯,究竟有多麼的清廉呢,有哪些事情可以證明?

【端州知州不拿端硯】

大家知道,古代文人墨客和官府辦公,是離不開「文房四寶」的。

而「文房四寶」中,硯台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如果沒有硯台,就沒辦法研墨;

無法研墨,就沒有墨水可用。

如此以來,硯台就是文人墨客和官府辦公所必備的工具。

而所有硯台之中,端硯又是質量最好的一種——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

用端硯研墨,發墨快,研出的墨汁細滑,書寫流暢,字跡顏色經久不變。

故而,天下的文人墨客和官僚們,無不以擁有端硯而自豪。

甚至於,很多人不惜花費重金求購。

巧合的是,包拯當官之後,所擔任的的第二個官職,就是端州知州——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當然,早在少年讀書的時候,包拯就知道端硯的大名。

而在他上任之前,端硯就已經成為了每年向朝廷必須進貢的貢品。

據《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的前任官員,在每年向朝廷進貢一定數量的端硯外,還要提供數十倍的端硯給京城和地方的達官貴人們,以討好他們(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而包拯上任之後,要求制硯的工匠們,只需製造出向朝廷進貢的硯台數量即可,不必多做(拯命制者才足貢數)。

如此以來,大大節省了當地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而且,包拯以身作則,在自己任滿離開端州的時候,也沒用帶走一塊端硯(歲滿不持一硯歸)。

【杜絕奢侈生活】

大家知道,包拯一生的官職都比較高——包拯先後擔任監察御史、轉運使、開封府尹、御史中丞、樞密副使等要職。

但是,即便是富貴之後,包拯依然堅持早年在家讀書時期的平淡生活,不追求奢華——家裡平日里的衣服、飯菜和用具,完全和早年一樣,完全看不出是一個高級官員的樣子(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而且,臨死之前,包拯還給自己的後人們留下了一條家訓:

後世子孫為官之後,凡是有貪贓枉法行為的,出了大牢也不許回家,死後也不許葬入家族的墳地之中(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

能夠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是包拯一生堅持的理念,也是我們後人最應該學習他的地方。

參考史料:《宋史·包拯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劉老師 的精彩文章:

宋太祖果然不一般,青年時期兩次大難不死,頗具傳奇色彩
宋朝奇事:從狀元到宰相,這個青年人只用了幾年的時間

TAG:歷史劉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