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畏權貴,堅持不懈調查黃梅貪贓枉法的案子,得到了公正的處理
竇光鼐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一名著名官員。他為人耿直、忠於職守。由於他剛正不阿的性格,為了公正執法而不惜得罪權貴的精神,雖然令他一人在途上屢遭挫折,但也為他贏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乾隆五十一年,浙江州縣倉庫方空,朝廷命令嚴查。
剛提升為吏部右侍郎的竇光鼐由於多年任浙江學政,再加上他平日聲望頗高,對地方的一些情況比較了解,他便把收集到的有關材料奏報給皇上,疏劾平陽縣縣令黃梅以權謀私,贓款累累。乾隆收到奏摺後就先後派出尚書曹又填,侍郎姜晟,巡撫伊齡阿,大學士阿桂等前往清查。
然而這些要臣到達浙江省城後懶得親自到一個小小平陽縣去,就只是隨便派幾個部屬去詢問知縣黃梅罷了,而黃梅呢一等他們到來,就大事破費,殷勤款待。就在這迎來送往之中,他巧言令色,編造了許多假話,用謊言代替實情,用欺騙取得了信任。大臣們對其下派部屬的話也不去落實,而是直接回奏乾隆皇帝,說黃梅沒有貪贓枉法,竇光以無稽之談冒奏聖上實屬荒唐。
乾隆帝收到回奏後,十分生氣,指責竇光鼐「信口誣人」,「偏執邀名」;他還在朝中明諭:「朕之信竇光,自不如信阿桂等。」在朝中上下一片指責中,竇光只有壓住心頭難平激憤之情。他想,與其徒費口舌,還不如去實地查訪,再作道理。他的這一舉動更是火上澆油,乾隆帝愈發生氣。
他原本就認為竇光鼐想提高自己聲望而故意誣陷他人,現在看他在「事實」明了後還要親自去查訪愈發覺得他行為乖張,偏執私見。為此,乾隆在朝廷中大發脾氣,說如果竇光鼐確實能找到黃梅貪贓的證據,那另當別論:但如果找不出來,或是滋生他事,那麼一切後果由他咎由自取。
接著,乾隆下令把竇光鼐交吏部議處。再說竇光鼐,他不顧眾議,只身前往平陽縣。而且一到平陽,就立即下到民間細訪詳察。平陽縣縣令曾幾次輕而易聲打發了幾位上級官員,這回聽說吏部官員竇光鼐來私訪,以為故伎能夠取得同樣的效果。於是,他急急忙忙設宴請竇光鼐,誰知竇光鼐斷然拒絕參加;他又登門造訪,誰知吃了個閉門羹。
這下黃梅可著了急,他坐卧不安,手足無措了幾天,忽然又生一計。他私下派人到處散發謠言,說竇光在乎陽查不出什麼東西,就施行恐嚇威逼手段,勒令縣民誣告知縣。巡撫伊齡阿聽到這些謠言後,也不去調查,就一連參奏彈劾竇光鼐三回,說他在城隍廟內設了許多刑具追究平民;回省城時還帶了一群人吵吵嚷嚷製造輿論。
在伊齡阿上最後一本奏摺里,奏竇光在平陽縣口出狂言,煽動百姓,說什麼「寧可不要做官,不要性命,也要嚴懲貪官。」乾隆看了奏摺後氣得不行,敕令嚴懲竇光鼐,把他押赴刑部侯審治罪。正在乾隆為竇光鼐「如此乖張瞀亂盅惑人心」而大為光火時,竇光鼐經過不久的親自查訪,在聽取飽受黃梅搜刮之苦與平陽百姓投訴後,已查出黃梅吞貪贓款多達二十萬兩以上。
他把百姓交來的勒索單據,撈派稅票以及奏疏罪狀等一併遞交給朝廷乾隆皇帝面對這鑿鑿證據,這才意識到平陽縣縣令黃梅的確刮盡百姓脂膏,而自己也錯怪了竇光鼐由此想來,乾隆覺得此案非同小可,如果不徹底根究,難以平天下之輿論,服天下之民眾。大學士接旨後不敢怠慢,直奔平陽。路上正巧與已在浙江起解的竇光相遇,於是把他帶回浙江以便對質。經過阿柱的徹底調查,證明竇光鼐調查全部屬實,黃梅在任8年,種種貪黷營私罪昭然無遺。一這件黃梅貪贓枉法的案子,終於在竇光鼐不畏權貴,堅持事實的不懈調查努力下,得到了公正的處理。


※魏忠賢說:海瑞並非正人君子,忠勇之臣!
※楚趙兩國為什麼要結盟
TAG:石像鬼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