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照片:有名的衚衕三千六,四十年代北平記憶

老照片:有名的衚衕三千六,四十年代北平記憶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禮數多,講究多,禁忌也多。俗話說:「北京有名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如牛毛。」確實,衚衕可以說是北京的特色景觀和文化之一。老北京是由衚衕組成的,衚衕是北京的精髓。北京人在住房方面也很講究,「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就是老北京人對住房條件的選擇。

據《北京衚衕志》介紹,衚衕,是城市中一種狹長的通道。它是由兩排院落牆體、宅門或倒座房、後罩房的屋牆連成的兩線建築物構成的。在兩排宅第之間,衚衕形成了一條隔離空間帶,便於宅院的通風、採光和居民出入。最早見諸於文字的「衚衕」,出現在元雜劇中。

北京有多少衚衕呢?據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個。

北京人是講究走路的。因為老北京城無論大街小巷,多是橫平豎直,所以北京人走路無法取巧,無論選擇什麼都是拐硬彎兒,比較比較也還是一樣長短。即使是這樣,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選擇的。走大街,乾淨倒是乾淨,就是亂,攪和得你不得安生。

穿衚衕,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願意見的人或事兒,多繞一下也就「躲過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衚衕街道,總喜歡用城市名稱來命名——比如「南京路」、「廣州路」什麼的。北京的「扁擔衚衕」有11條,「井兒衚衕」有10條。

既然人們開門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衚衕、米市衚衕、油坊衚衕、鹽店衚衕、醬坊衚衕、醋章衚衕和茶兒衚衕;既然人在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金、銀、銅、鐵、錫這五種金屬,於是就又有了金絲衚衕、銀絲衚衕、銅鐵廠衚衕、鐵門衚衕和錫拉衚衕。走在這類名字的衚衕,人覺得踏實。

北京有些衚衕的名字令人奇怪,因為用漢語無法解釋。但是,如果把這些衚衕的名字翻譯成蒙古語,就好解釋了。如屎殼郎衚衕,其實這個名字譯成蒙古語是「甜水井」!「墨河衚衕」,蒙古語的意思是「有味兒的井」,大概是被污染過吧。

非常有趣的是,很多的衚衕名是從市井俚俗的衚衕名中改過來的。比如羊尾巴衚衕改作羊宜賓衚衕,狗尾巴衚衕改作高義伯衚衕,大腳衚衕改作達教衚衕,小腳衚衕改作曉教衚衕,爛面衚衕改作爛縵衚衕,劈柴衚衕改作辟才衚衕,蠍子廟衚衕改成協資廟衚衕,王寡婦斜街改為王廣福斜街等。

從明代到今天,街巷衚衕名稱沒發生任何變化的僅有四十條。最長的衚衕是東、西交民巷。最古老的街巷衚衕在現今西城區(原宣武區範圍內)長椿街國華商場後身的三廟街一帶。這裡遼代叫檀州街,比金代的廣安門大街還要早呢,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北平衚衕,1940年代。攝影資料:海達·莫理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二戰後的東瀛女人,琵琶湖珍珠養殖區
老照片:秦皇島1929年,因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