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殷安妮:清宮皇帝的禮服、吉服

殷安妮:清宮皇帝的禮服、吉服

清代的服飾制度體系浩大繁瑣,制度嚴格規整,超越了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王朝,在中國服飾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且被視作「立國之經」,受到歷朝皇帝重視。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曾經對提議服裝改制的臣子說:「先時儒臣巴克什達海、庫爾纏屢勸朕改滿洲衣冠,朕不從,輒以為朕不納諫,朕試設為比喻,如我等於此聚集,寬衣大袖,左佩矢,右挾弓,忽遇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挺身突入,我等能御之乎,若廢騎射,寬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後食,與尚左手之人,何以異耶。」崇德二年,皇太極再次諭旨:「我國家以騎射為業……服制者,立國之經。朕欲爾等時時不忘騎射,勤練士卒。凡出師、田獵許服便服,其餘俱令遵照國初之制,仍服朝衣。……使後世子孫遵守,毋變棄祖宗之制耳。」 由此可見清代皇帝是非常重視繼承滿族服飾制度並把它作為「立國之經」的。

這一點體現在服飾的細節上,是其必須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要適合野外游牧征戰生活的實際需要。因此,清代早期、中期的服飾形制、款式都追求裝飾簡練,穿脫方便,便於騎射,嚴實保暖。繼承和整肅本民族的服飾體系,不僅是處於北方的游牧民族生存的需要,更是其建立和鞏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的必要手段。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後服飾是世界上最為完整的帝後服裝體系。多年來,業內對於帝後服飾制度的研究深入且廣泛,成果顯赫,但因文物自身特性造成的局限,使得對服飾細節的考量,被人忽視,而一些影視劇展示帝後服飾出現的諸多謬誤,則以訛傳訛,誤導受眾。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從制度入手研究服飾的學者眾多,往往忽視細節。二是真正實際接觸到大量服飾文物實物的人極少,缺乏對實物細緻觀察、仔細研究的必要條件。三是由於服飾自身需要防霉、防潮、防紫外線,不可能像陶瓷、玉器等器物文物一樣長期展覽,因此觀眾可以看到的服飾展覽非常少。

筆者曾多年管理故宮帝後服飾庫房,有幸近距離觀摩皇帝服飾文物細節,希望將所見所聞坦述於眾,與讀者分享皇帝禮服、吉服的諸多細節。

一 禮服

皇帝禮服包括:朝袍、端罩、袞服、朝珠、齋戒牌、朝服帶、朝冠、朝靴八類,分為冬、夏式二十餘種(圖1-1)。

朝袍是皇帝禮服中最重要的服飾,從形制、紋飾、用色等方面,強調清代統治者「貴賤有級,服位有等」的集權理念。《大清會典·輿服志》規定了皇帝冬朝袍兩款,夏朝袍一款。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宮中稱為朝袍的,坊間稱為龍袍,而宮中稱為龍袍的,則是吉服的一款,兩者的形制相去甚遠。朝袍的形制是圓領、有披領、大襟右衽、馬蹄袖端、上衣下裳式袍服,腰間是腰帷,腰帷以下是襞積式的裳。

武狀元金殿傳臚、閱奏書、閱時憲書、頒詔受賀、上皇太后徽號、進冊寶、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饗太廟、大婚、受降、朝會及元旦、萬壽節、冬至三大節等重大典禮以及諸多祭祀活動,諸如:歲暮夾祭太廟、太廟親詣行禮、天壇祭天、祈谷、雩祀、地壇祭地、日壇朝日、月壇夕月、祭先農壇、祭社稷壇、祭先師孔子、坤寧宮祭神、祭歷代帝王廟、入齋宮、祭堂子、祭文昌廟、祭白馬關帝廟、接皇后神牌入太廟等朝祭活動。

《大清會典·輿服志》規定的皇帝朝袍圖案是:肩、胸、背飾柿蒂紋,取其「世世 圖1-1 清人畫弘曆朝服像平安」的寓意,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曾簡述了柿樹「七絕」,即:多壽、多蔭、無鳥巢、無蟲蠹、霜葉可賞玩、佳實可食、落葉肥大可以臨書。用柿蒂紋裝飾皇帝的朝袍,有穩固江山之意。朝袍前後身飾正龍、行龍九尊,以示九五之尊,全身各部位共飾金龍四十三尊。下幅飾海水江崖紋飾,稱為「平水」。皇帝的朝袍飾有十二章紋飾,是皇權的象徵,其他人不可用。十二章紋飾的寓意,據《舊唐書·輿服志》中記載:「夫日、月、星辰者,明光照下土也;山者,布散雲雨,象聖王澤沾下人也;龍者,變化無方,象聖王應機布教也;華蟲者,雉也,身被五采,象聖王體兼文明也。宗彝者,武也,以剛猛制物,象聖王神武定亂也。藻者,逐水上下,象聖王隨代而應也。火者,陶冶烹飪,象聖王至德日新也。米者,人恃以生,象聖王物之所賴也。黼能斷割,象帝王臨事能決也。黻者,兩已相背,象君臣可否相濟也。」 十二章紋飾在中國服飾史上並不鮮見,都是作為皇權的象徵,只是各個朝代在形狀、數量上並不一樣,清代皇帝所用的十二章紋飾是最為華麗、豐富的。

皇帝的禮服顏色不止於黃色,要根據所事政務使用,一般有如下需要穿禮服的場合:辦理重要朝政時皇帝著明黃色禮服(圖1-2),祭天時著藍色禮服(圖1-3),祭日時著紅色禮服(圖1-4),祭月時著月白色禮服(圖1-5),祭地時著黃色禮服(圖1-6)。需要注意的是,皇帝辦理朝政所著明黃色的禮服,是有石青色接袖的,而祭祀時所著禮服是沒有石青色接袖的。

清宮皇帝朝袍都是圓領,沒有立領,更沒有黃色或紅色立領上刺繡金龍的。朝袍的披領又稱為扇肩、大領,披領面飾相向行龍兩尊,披領的里子用大紅色織金緞,沒有其他顏色,所用金線有片金和捻金之分。

朝袍的祍,位於前身右側腰帷下,矩形,面飾正龍一尊,其作用是「別尊卑,彰有德」,是皇帝禮服的象徵(圖1-7)。

朝袍的掩襟傳承了漢民族服飾的傳統。自古漢民族的禮服是有掩襟的,而便服(褻服)是沒有掩襟的,清代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在滿漢服飾文化的交融中,取其有益,為己所用。

同樣,朝袍腰帷以下的「裳」,也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細節,體現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可錯亂的封建等級理念。裳的襞積就是腰帷下密集均勻的細折,是有別於喪服的特徵,喪服的襞積只設於左右,而禮服和祭祀服飾的襞積,是環腰帷一周的。可見,清代帝王在禮服形制上完全繼承了中原地區皇帝古代祭服、朝服的這種「襞積無數」的傳統。

朝袍的上身,後背正中,領下約十五厘米處和披領的里子相對的地方都設有「背雲」,是兩條明黃色絲絛綴背雲寶蓋、飯塊珠和珊瑚綴角。

皇帝朝袍如果是夾的、綿的,其里子所用顏色是月白色,沒有其他顏色,質地是暗花綾、素紡絲綢等。馬蹄袖的面是石青色的,上飾金龍一尊,馬蹄袖的里子都是用月白色,素緞或素紡絲綢為之,沒有黃色或紅色緞刺繡金龍的馬蹄袖裡子。馬蹄袖一般情況下是挽起露出里子的,所以我們常見的馬蹄袖端應該都是月白色的,只有行禮時放下,露出石青色飾金龍的面。馬蹄袖端的寬度是有變化的,清朝早期、中期、晚期的尺寸是不同的。

朝袍的扣子是銅鍍金鏨花扣,或者銅鍍金光素扣,不用玉扣和盤扣。

秋冬季,朝袍外面可以套穿端罩亦或袞服,將披領披在外面,朝珠也佩戴在外面。

端罩是冬天穿著在朝袍外面的禮服,形制是圓領、對襟、袖端平而闊、左右開裾,開裾處各飾飄帶兩條,直身式褂(圖2-1、2-2)。

清代服飾制度規定,端罩所用材質有黑狐皮、紫貂皮、青狐皮、貂皮、猞猁猻皮、紅豹皮、黃狐皮七種。皇帝端罩等級最高,使用黑狐皮、紫貂皮。

端罩里子都為明黃色,沒有其他顏色。材質為素緞、暗花緞、江綢、暗花綾等。端罩的扣子也是銅鍍金鏨花扣,或者銅鍍金光素扣,不用玉扣、盤扣。

袞服也是穿著在朝袍外面的禮服,在氣候較暖,不用套穿端罩時,可套穿袞服。袞服有單、夾、綿等品種。形制是圓領、對襟、袖端

平而闊、直身式褂(圖3)。夾的或綿的袞服里子都是月白色的,質地是素緞、暗花緞、暗花綾等。扣子是銅鍍金鏨花扣,或者銅鍍金光素扣,不用玉扣、盤扣。

皇帝袞服兩肩和前胸、後背飾四團龍,間飾祥雲,亦或雜寶、暗八仙等。兩肩飾十二章紋飾中的「日、月」。在清宮,只有皇帝的四團龍外褂叫袞服,其他人等的四團龍外褂,去兩肩「日、月」,稱為「龍褂」。

朝珠是皇帝著禮服、吉服、常服時御用。

朝珠的形制是一百零八顆珠,用四顆佛頭珠分為四部分,象徵一年有四季,其中一顆佛頭綴佛塔、背雲寶蓋、綴角,絲帶的顏色是明黃的,標誌著皇帝至高無上的等級,垂於背後,稱為「背雲」。朝珠上有記念三掛,每掛十顆小珠,意喻一個月有上、中、下三旬,每旬十天,共三十天。

朝珠材質非常豐富,有東珠、青金石、珊瑚、蜜蠟、綠松石等,品質也有不同。皇帝的御用朝珠要根據不同的政務佩戴,只佩戴一盤。祭天時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時佩戴蜜蠟朝珠,祭日時佩戴珊瑚朝珠,祭月時佩戴綠松石朝珠。

受理朝政時佩戴東珠朝珠(圖4-1至4-5)。

齋戒牌是皇帝及文武官員、皇親國戚在行祭祀禮前後齋戒期間佩戴的警示牌,尺寸約如掌心大小。材質有玉雕、翡翠、碧璽、木雕、金累絲、刺繡等多種,牌正面為「齋戒」二字,背面為滿文(圖5-1、5-2)。皇帝、皇后、皇太后御用的齋戒牌的絲絛是明黃色的,他人不得僭越。

據記載,雍正十年(1732),皇帝認為齋戒期間雖然官署均立有齋戒牌,但「恐言動起居之際稍有懈慢」,所以將齋戒牌尺寸縮小,讓官員人等在齋戒期間佩戴於胸前,相互之間可以時時看見,「以期簡束身心,竭誠致敬,不稍放逸」。

朝服帶又稱為「忠孝帶」「朝帶」(圖6),是著朝袍時束於腰間的明黃色腰帶,完全體現了游牧民族服飾需束身簡捷的傳統。《大清會典》規定,皇帝朝帶有兩款,一款圓版(飾版),一款方版。其形制是:明黃色的帶和絛,金圓版

雕龍紋,四塊,飾寶石及東珠五枚,周圍飾珍珠二十枚,左右佩帉為上廣下銳形,月白色、白色各一,並飾中約,鏤金圓結,上飾寶石與金圓版相同,並圍飾珍珠三十枚,佩囊(荷包)紋飾為刺繡,另佩燧、觽、刀、削隨意。

方版的朝帶多用於祭祀,上面裝飾的寶石,圜丘用青金石,方澤用黃玉,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白玉。圜丘時佩帉用青色(黑),中約飾圓結,飾東珠四枚,佩囊(荷包)用石青色,寶石綴角隨版色。朝帶上的飾物小而精,所佩荷包、火鐮、觽、匕首等,甚至指南針,都是為了適應騎馬征戰的需要。

嚴格地說,故宮現藏「忠孝帶」沒有《大清會典·輿服志》所繪製的「上廣下銳形」的佩帉,雖然其他裝飾符合典制規定,但僅這一個細節,就不能說是完整的朝服帶,這是歷史留下的遺憾。

朝冠是皇帝著朝服時御用的冠。《大清會典》規定的朝冠有冬朝冠、夏朝冠之分。冬朝冠的形制是:冠的檐上仰,檐根據時節用熏貂亦或黑狐皮。頂飾朱緯,略長出檐,頂子為三層,每層貫東珠一枚,金龍四尊和珍珠,頂端大珍珠一枚,梁珍珠兩枚。檐下兩側綴可鬆緊活動的布帶子交於頜下(圖7-1)。

夏朝冠形制是,用玉草、藤絲、竹絲編成,再用細羅裝飾冠面,緣用石青色

織金緞(片金)飾,冠里用紅色織金緞(片金)或紅色紗飾,裡面有帽圈,並綴元青色帶子交於下頜。檐下敞,冠頂飾朱緯,冠前檐上飾金佛,飾東珠十五枚,後檐上飾舍林,飾東珠七枚。頂子如冬朝冠。

皇帝的朝冠上所飾朱緯有絲絨不加捻的,一般是鋪一層,約寸厚,蓋住冠面。而單股加捻的和雙股加捻的朱緯,僅用單層,蓋住冠面。

值得注意的是,皇帝朝冠的帶子都是細的元青色帶子,做成可伸縮的環狀交於頜下,並不是如影視劇里演繹的明黃色寬緞帶,系蝴蝶結於頜下。

故宮藏皇帝的朝冠多不完整,大多是缺頂子,有的是只有座殘留,缺了頂子上最重要的寶石(圖7-2)。因為頂子的材質大多珍稀,因此曾經將其分開保管,這是歷史造成的狀況,希望今後頂子和冠能重合為一體。

朝靴是皇帝著朝服時御用的(圖8-1、8-2),形製為木底,無左右之分,

靴靿及膝,前有一明黃色帶為穿著時方便提用。靴靿的里子為素緞亦或素綢,為穿著時順滑,但腳底部分為細棉布,以便穿著時增加摩擦力。靴面為素緞或暗花緞,以各式刺繡裝飾,或為妝花、織金緞,皇帝朝靴色用明黃、石青。皇帝朝靴裡面的襪子同樣是高靿的,襪靿為刺繡或妝花、織錦,色用明黃、石青等。

襪子的腳面、襪底是用細棉布做的,也是為了增加摩擦力,走路舒適(圖8-3)。

二 吉服

皇帝吉服包括龍袍、袞服、吉服冠、吉服帶,皇帝吉服稱為「龍袍」,在清宮,只有皇帝、后妃的吉服可以稱為「龍袍」,其他人吉服稱為「蟒袍」。

吉服袍(龍袍)用於除夕、元旦、萬壽、冬至等節日,以及先農壇耕耤(音:及)禮、筵宴、大婚、中秋節、七夕節、端陽節、上皇太后徽號、太和殿閱視祝版、中和殿閱視祝版、長春宮祭殿神、坤寧宮磕頭、坤寧宮祭新月神、奉先殿行禮、藥王聖誕、坤寧宮還願、頒詔受賀、大高殿開光等活動期間。

皇帝吉服袍(龍袍)形制是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端、裾四開,直身式袍服,綴銅鍍金鏨花扣或銅鍍金光素扣(圖9-1、9-2)。顏色有:明黃、石青、藍色、醬色、棕色等。因為是喜慶吉日穿著,色彩不拘泥於典制,所以皇帝著吉服期間又稱為「花衣期」「彩服期」(圖9-3、9-4)。

皇帝的吉服袍(龍袍)里子為明黃色或月白色的暗花綾居多,不用其他顏色。馬蹄袖端的里子是月白色素緞或者是暗花綾的,沒有其他顏色的。冬天的吉服袍有的鑲有皮領(圖9-5),有的鑲有夾領,但是夾領的顏色與袍服的顏色是不同的,一般領子是石青色緞的,筆者曾仔細觀察針腳,明顯是後做的領子鑲上去的,是為了護頸保暖,若用領衣,則領子是月白色的,沒有其他顏色。清代服飾制度規定吉服袍是沒有披領的,所以,著吉服袍時,不能帶披領。

皇帝吉服袍的紋樣以龍紋為主,與朝袍一樣,飾九尊金龍,位置是:前胸一尊、後背一尊、兩肩各一尊、前後下幅各兩尊,掩襟一尊。因此直觀龍袍,前後身都為五尊金龍,而實際全身共九尊金龍(不計邊飾、馬蹄袖等次要紋飾),象徵皇帝的「九五之尊」。龍袍間飾十二章紋、五彩祥雲、雜寶、暗八仙、金團壽字紋等。下幅的海水江崖紋飾稱為「立水」,立水的紋樣各朝均有不同,清中期以前,立水的水紋層次豐富,色彩雅緻,線條流暢;晚清,立水

的水紋較長,層次少,顯得呆板(圖9-6)。

清宮服飾的開裾是和等級制度分不開的,開裾多(四開裾)且長的服飾,等級高,在吉服里顯得尤為突出。除皇帝及宗室以外其他人等,不許用四開裾的服飾,皇帝服飾的四開裾是最長的。

袞服是皇帝著吉服時套穿在外面的服飾,形制用途與禮服的袞服沒有區別。

吉服冠是皇帝著吉服時御用,有冬夏兩圖9-6 杏黃緙絲五彩雲蝠八福金龍小夾袍款,冬款吉服冠帽檐上仰,

用紫貂,冠面飾朱緯,頂子為金鏨花座,上銜大珍珠一枚。夏款吉服冠是用玉草或藤絲編織而成,面裱石青色羅,里飾紅色紗或綢,緣飾石青色片金織金緞,冠檐下敞,上面綴朱緯,也有帽圈和可伸縮的帽帶。頂子和冬吉服冠相同。

吉服帶是皇帝著吉服時御用。皇帝的吉服帶細節沒有朝服帶嚴格,典制記載也有圖10 吉服帶 「隨所欲」「惟宜」字樣,但是並不是說可以違反等級制度。皇帝吉服帶顏色為明黃,鏤金版四枚,方、圓「隨所欲」。其他的可以仿朝服帶為之。值得注意的是,制度規定,吉服帶的佩帉用白色,直條式,下端是平齊的,與朝服帶的「左右佩帉……月白色、白色各一」「上廣下銳形」有區別(圖10)。

此外,皇帝著吉服時所御用朝珠、靴,都可以仿照著朝服時辦理。吉服的扣飾都是銅鍍金鏨花扣或光素扣,不用其他材質的,也不用盤扣,扣別的長短因朝代不同有很大不同,是比較重要的細節。

禮服和吉服是清代輿服制度最為重要的服飾,可深入研究的課題很多,但是,細節是鑒定時代的重要內容,注意和尊重實物史料細節是文物研究必不可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陳明 張治江:民國元年都督選任之爭
謝其章:民國藏書家周越然的幾則軼事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