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理財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理財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結合江湖各種門派的理財理論,我們把理財可以理解為:從財務的角度來審視、安排我們的生活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理財實際上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它將影響到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的決策和安排。比如早上一醒來,我們就要決定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早餐,出門去什麼地方,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呢還是去玩呢,如果去上班,上什麼班,等等。

這些似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簡單、隨意的安排,但其決策的背後都受到一個共同因素的支配,這個因素就是我們所擁有的財務資源。而個人理財就是如何合理、科學、效用最大化地安排個人財務資源,從而實現一生生命滿足感的最大化。

當下的幸福感和一生的幸福感是不同的兩個層面,其實是眼前與長遠的取捨和兼顧。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金錢也好、名望也罷,都是無法帶走的,唯一可以帶走的就是人生體驗,也就是生命感受。比如我們曾經看過的美景,欣賞過的美學,都留在了我們生命的最深處,形成了最美好的體驗;曾經吃美食、看電影、讀小說時,所感受到的人物故事的跌宕起伏,等等 ,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體里的喜怒哀樂,其實就是融入到我們人生中的感受。通俗地講,生命滿足感的最大化就是在一生中,我們獲得的幸福感、快樂感的最大化,唯獨這個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其他東西都是工具和載體而已,因為人生本就是一場精神的歷程。

每個人基本需求大致一樣,但在基本需求滿足以後,不同的人獲取生命滿足感的方式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在數錢的時候滿足感最大,有的人可能寫寫字、唱唱歌、看看山山水水滿足感最大。

而一生生命滿足感的最大化,這是理財的核心。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動物只有現在,而人既要考慮現在也要考慮未來。只有人才有養老問題,而動物一旦沒有了捕食能力,就只有死亡。人最終能從動物群體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學會了考慮未來,放牧和種莊稼這些行為的本質就是為了未來的滿足。現代人津津樂道的所謂投資,其本質與放牧和種莊稼沒有什麼兩樣,都是放棄目前的消費來獲得未來的更多的消費。其實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所做的決策,都是下意識的按照其一生生命滿足感最大化來做出的。

為什麼小孩子應該去上學,而不是睡懶覺?睡懶覺和玩耍對孩子來說當前的人生滿足感肯定比上學更大。但是這樣會讓孩子失去未來的競爭力,從而失去獲取一生生命滿足感最大化的工具和機會。所以,到學校讀書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都是實現其一生生命滿足感最大化的理性選擇。

動物在吃飽了以後就是睡覺。但人類即使在既不寒冷也不飢餓的時候,甚至有人已經積累了未來多年的生活費用,為什麼還要去工作?因為人們還要考慮未來一輩子甚至下一輩子的生活費用。即使人們有了足夠一輩子基本生活花銷的費用了,也還想著過更好的生活呢!如果你已經有了足夠讓你想過的生活方式的財務資源,恭喜你,你已經財務自由了,如果你還是選擇工作,那只有一個原因,對你來說工作本身的生命滿足感超過了做其他任何事情。

我們為什麼不贊成「月光」一族的生活方式?因為從理財的角度來看,這種財務資源的安排方式只考慮了眼前的滿足,而沒有考慮到未來,這不是實現一生生命滿足感最大化的財務資源安排方式。

我們為什麼鼓勵適度消費而不是一味地節省?除非是守財奴,對於正常人來說,存錢本身並不會帶來滿足感,只有消費的過程才是獲得滿足感的過程。如果大量地放棄目前的人生滿足感只是為了未來的財務安全,其一生滿足感常常也並不是最大化。

所以,我們在做理財決策的時候不能僅僅只盯著錢看,而要將錢和我們的生活結合起來,因為錢只是工具和載體而已,是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的。畢竟我們不是為了錢而活著,理財的終極目標也不是實現財務資源的最大化,而是實現我們一生生命滿足感的最大化,而這也是我們做任何理財決策時的根本準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慧讀財 的精彩文章:

TAG:格慧讀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