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揭秘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年進口總值超石油,高達2000億美元

揭秘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年進口總值超石油,高達2000億美元

最近美國針對出口到中國的某些技術進行了打擊,尤其是針對中興實施全面封殺:技術封死,晶元停售。使得半導體產業再次被聚焦,那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現狀如何呢?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基本情況:

1.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晶元市場,每年要花2000億美元進口

眾所周知,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基石,被譽為「工業糧食」。從手機到組成超級計算機的伺服器都需要半導體,中國對半導體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晶元市場,但自主生產的半導體僅佔市場的16%,每年需要大批量進口,每年進口總額約2000億美元,這超過了石油進口的總額。

為了培育國內半導體產業,政府削減了晶元製造商的稅收,並計劃投資320億美元用於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使中國成為全球半導體設計和製造領域的領導者。

但正如歷史所表明的那樣,這點投資遠遠不夠。製造半導體企業先期投所需資金就要數十億美元,而且可能需要10年後,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看到回報。

舉個例子,2016年,英特爾公司僅在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就達127億美元,在中國幾乎找不到具備這種能力或經驗的公司。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半導體產業一直發展不起來的一個原因。

2.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

在美國發明半導體技術後不久,中國也開始了半導體的研發,但是,當時處於特殊的年代,致使工程師和科學家的研發中斷了。

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才重新開始了半導體的研發,並將半導體列為未來市場經濟的關鍵部分。

但是,從一開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就困難重重。早期的想法是引進日本的半導體產品線,然而該產品線甚至在引進之前就已經過時了。

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仍舊因為種種原因而萎靡不振,主要原因是缺乏資金。

因此,幾十年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主要還是作為裝配工的角色發展,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iPhone的生產,其半導體的製造並非在中國。

3.中國已經從補貼半導體研究和生產轉移到了股權投資

自2000年以來,中國已經從補貼半導體研究和生產轉移到了股權投資,希望市場力量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然而,資金仍然存在錯配,比如對於半導體工廠投資過多,其中許多都缺乏核心技術,這種策略可能會導致半導體供應過剩。

但對中國來說,最大的長期挑戰可能是技術收購,因為現在整個半導體產業落後於美國一代或兩代。

最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從美國、日本、韓國和台灣公司購買技術或與他們建立合作關係,但是,這些交易很難通過出口方的審查機制,經常受到阻撓。

儘管存在這些障礙,近年來,中國實際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華為、展訊等公司已經擁有了用於手機和其他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線。

總之,中國渴望成為產品和創意的鼻祖,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汽車等尖端行業。為此,迫切需要自己的半導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分鐘學經營 的精彩文章:

盤點80年代和90年代最經典的20款產品,用過的人都老了
從埃里森到李嘉誠,看看這7位超級富豪從哪裡來?

TAG:三分鐘學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