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元、明、清各時期青花瓷發色特徵——進口料、國產料

元、明、清各時期青花瓷發色特徵——進口料、國產料

元青花

元代是青花瓷興盛時期,元代是華夏版圖最為廣闊的時期,面積一度達到2122萬平方公里,疆域的極大化也使國內出口貿易的範圍擴大,當時尤其與中東地區的交易往來更為密切,從波斯一帶帶回了大量的進口鈷料——蘇麻離青(也稱:蘇勃泥青),當時的青花鈷料分為兩種,一種是高鋁高錳的國產料,一種是進口的高鐵低錳蘇麻離青。

發色特徵:國產料色偏黑,灰暗色,灰藍色,如未兌水的水泥色,青料聚集處有紅、黑褐色的斑點,放大鏡下觀察皺巴巴凹凸不平,多用於小型器物。進口料鮮艷明朗,翠藍艷麗,流動感強,藍中略發紫色,青料聚集處有像金屬錫一樣的光澤,稱為「錫斑」。青料可深入胎骨。

圖:進口青料

圖:國產青料

明青花

明代洪武青花延續元代風格。官窯,民窯使用國產青料較多,提煉欠佳。

發色特徵:淺灰色,部分有淡藍色藍料中出現深藍色的小點,無流動感,但有層次,無暈散,也有深入胎骨的現象。

圖:洪武青花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一改常態,異域風情為主要特色,被後人譽為「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青料有國產和進口兩種,官窯用蘇麻離青,民窯用國產青料。

發色特徵:隨著進口料蘇麻離青提煉技術的提高,如鋼筆水一樣的深藍色,有黑色斑點,濃重端莊,深邃優雅。國產青料與洪武時期相似,但不帶鐵鏽斑和黑褐色斑點。

圖:永樂官窯

圖:永樂民窯

圖:宣德官窯

圖:宣德民窯

明代正統、景泰、天順這三朝為青花瓷的空白期(或黑暗期),皇帝昏庸無能,不理朝政,宮廷內部矛盾重重,景德鎮瓷業受到干擾,這三朝帶有具體年款的官窯瓷器傳世很少,以前人們對這段時期的產品面貌認識不清,故被一些陶瓷史家稱為「空白期」。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報名:一五(圖)五七---四八(圖)五七---五四(圖)三 趙編導欄目地址:湖南電視台三樓進口青料幾乎用盡,因而用國產青料。

發色特徵:青花暈散嚴重,紋飾模糊不清,藍色的淡雅流暢,鮮活感強,青花靛藍,濃處有黑褐色斑點。

圖:空白期青花

明代成化、弘治時期使用新的一種國產青料——平等青,也稱「陂唐青」,產地在江西省樂平縣境內。成華前期與進口料共用。

發色特徵:沒有黑斑,藍中發灰,深沉穩重無輕浮感,有的藍中略發紫紅色。

圖:成華青花

弘治青花

明代正德青花用另一新發現的青料——石子青,產於瑞州(今江西上高),又名「無名子」。

發色特徵:藍中帶灰,色淡清雅、也有明麗濃艷。

圖:正德青花

明代嘉靖,隆慶,萬曆多用一種新的青料——回青,從西域進口,與石子青混合使用。

發色特徵:鮮艷瑩潤,濃艷略發紫。

圖:嘉靖青花

圖:隆慶青花

圖:萬曆青花

明代天啟,崇禎仍使用石子青作呈色劑,江河日下,經濟衰退,青料已經嚴重不足,當時的用料繪畫兌水較多,發明了新的繪畫技術——分水(混水)繪瓷法。

發色特徵:鮮艷的淺藍色,富有層次感,色澤清淡,有的淺灰色,有的暈散嚴重,有的或黑或灰。

圖:天啟青花

圖:崇禎青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歷代進口和國產青料在化學組成上的最大區別?
為什麼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暈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暈散?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