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生木紋,他把金屬當成了承載靈感的畫板

金生木紋,他把金屬當成了承載靈感的畫板

『藝術在於詩外,精細的技法可以稱為一代能工巧匠,而一個好的想法,卻可以賦予一件器皿靈魂。』

???

時隔一周,我再次來到七號文創空間,挖掘這個空間里各型各色的藝術工作室已經成了我的樂趣所在。八大藝術中繪畫的工作者、藝術家以各式各樣的載體去承載畫作,植鞣革、版畫、水墨、大漆、可能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金屬製品也成了藝術家筆下的畫板。

七號文創空間里藏龍卧虎,來自江蘇連雲港的80後劉東,帶著金工這項工藝落腳福州。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他,因為太太在福建師範大學任漆藝老師,就跟了過來。

劉東告訴我,「本來就想開自己的工作室,到哪裡都可以,正好這裡的氣候也不錯,認識的幾個為數不多的朋友,都很熱情,所以就紮根在了福州。」

劉東進入金工界,可以說是一種巧合。

一次金工的選修課,他親眼目睹金屬通過自己的手綻放出不同的造型,瞠目之外,為之著迷。金工是一個大類,創作以金屬材質為主。在學校里任助教的劉東,看到老師從國外帶回來的一本關於木紋金的書,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金屬上所呈現的豐富紋樣,變化莫測,取材的選擇又極致的多元。

劉東作品

「那時候很困頓,因為在學校做金工的創作,少有和市場對接的機會,很難獲得成就感。所以遇到新穎的技法就想要嘗試和挑戰,突破感興趣的工藝,完成一件對自己來說從0到1 的作品,帶給我的滿足感是從未有過的。」劉東說。在眾多的藝術門類里,劉東下意識開始了對木紋金的鑽研。

木紋金在日語中稱為「木目金」,如同它的字面意思,是在金屬表面表現出類似木頭花紋的金屬工藝。利用不同的金屬,例如銅、銀、金等多種金屬多層重疊後,經過鍛打延展再使用鋼鑿雕刻,使其表現出木紋狀花樣。

木紋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江戶時期,名為出羽秋田的傳兵衛製作的刀具護手。當時的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之下,日本經濟穩步發展,武士作為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階級,開始在盛世之下追求形而上的藝術哲學。在十八世紀後期,一些木紋金的作品以藝術品的形式流傳到了歐洲和北美,木紋金開始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木紋金工藝在中國分布的範圍並不廣,主要在北京、南京、大理。器皿的創作首先是設計款式造型,然後使用銅器、銀器這樣的單一金屬做胎,在金屬表面用雕刻刀剃掉圖案,就像版畫一樣,露出胎體的銅色,接著將金屬打平,再用金去覆蓋裸露的胎體,通過高溫煅燒高壓熔融,使不同顏色不同成份的金屬交錯層疊在一起。

劉東作品

有一次,劉東去廈門參加茶博會,展會上琳琅滿目的傳統茶器,紫砂、陶瓷、銀器,多數都偏功能性,鮮有一些另類的,造型誇張的,像劉東作品那樣當代的,並不多見。

曲高越是和寡,劉東作品的買家,幾乎不是福州在地人,或許應該說福州的市場還沒有培養起對木紋金的喜好,一方面受眾小,另一方面類似的工作室就更難找到了。劉東會把自己的作品寄售在北京、上海的藝廊里,他的天使買家卻來自全世界。

我問劉東,你的創作是如何獲得靈感?他告訴我,靈感往往來自於一瞬間的靈光乍現,從自身的內在出發,思考當下,一段時間的內省,具象地、抽象地表達在器皿上。

我記得,曾經採訪台灣茶器文創品牌「陸寶」的董事長呂寶樹先生,「您陶器的創作靈感究竟基於的是什麼?」

呂先生回答說:「生命里有許許多多的片段和故事牽引了你的心跳,調動了你的記憶體,甚至思考之後,成為了你生命中的養分,堆砌了一個人的世界觀。這個故事可能小到你匆匆的感動後轉瞬即逝,也可能大到多年之後仍然記憶猶新。人與人相處的當下所發生的衝撞,常常帶給我們後續無盡的深思,這就是生活,也是藝術的來源。我把一個精神、一個想法融入我的創作,他就有可能幫助我去遇見那個能夠產生共鳴的朋友。」

台灣「陸寶」作品

在我眼裡,劉東的理念與呂先生似乎如出一轍。可能一件器皿的想法產生於08年,但經過長時間的思想打磨,終於在8年後,完成了作品。

藝術在於詩外,精細的技法可以稱為一代能工巧匠,而一個好的想法,卻可以賦予一件器皿靈魂。

劉東作品

帶著這樣的初心,在作品裡碰撞出對生命的感知,見解和新的恍然。

或許是寓情于山水的意境,抑或是引人共鳴的深思和鏡面反射效果般的哲理,藝術家不論是以何種載體創作,交代的遠遠不止一個畫面。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話 的精彩文章:

辛波斯卡:當他不再看我,我努力追尋我在牆上的幻覺

TAG: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