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灞橋人家》-李永明中篇小說選段

《灞橋人家》-李永明中篇小說選段

一對對鴛鴦水上漂

 平凡的世界 賀國豐土謠

賀國豐 

00:00/04:00

第一章節:活著不是為了漂

灞橋東臨的白鹿原上看,炊煙是房屋升起的雲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們經過了火光的歷練,又鑽過了一段漆黑的煙道後,一旦從煙囪中脫穎而出,就帶著股超凡脫俗的氣質,寧靜、純潔、輕盈、飄渺。無雲的天氣中,它們就是空中的雲朵;而有雲的日子,它們就是雲的長裙下飄逸著的流蘇。

山上的人家雖都有煤氣而這些現代灶具,對於山裡的住戶來說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用處,因為用完還要換煤氣,索性不及燒柴來的方便,家家戶戶的火爐吞吃的,自然就是劈柴了。劈柴來源於樹木,它汲取了天地萬物的精華,因而燃燒後落下的灰燼是細膩的,分解出的煙也是不含雜質的,白得透明。

如果你晚霞滿天的時候來到山頂,俯瞰山下的灞橋鎮,可以看到一動一靜兩個情景,它們恰到好處地組合成了一幅畫面:靜的是一幢連著一幢的房屋,動的則是裊裊上升的炊煙。房屋是冷色調的,炊煙則是暖色調的。這一冷一暖,將城市最邊沿的古鎮寧靜平和的生活氣氛完美地烘托出來了。

女人們喜歡在晚飯後串門,她們去誰家串門前,要習慣地看一眼這家煙囪冒出的炊煙,如果它格外地濃郁,說明人家的晚飯正忙在高潮,飯菜還沒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過去;而如果那炊煙細若遊絲、若有若無,說明飯已經吃完了,你這時過去,人家才有空兒聊天。炊煙無形中充當了密探的角色。一般來說,早晨的炊煙比較疏朗,正午的隱隱約約,而黃昏的炊煙最為濃郁。人們最重視的是晚飯。但這只是針對春夏秋三季而言的。到了冬天,由於天氣寒冷,灶房的火爐幾乎沒有停火的時候,家家的炊煙在任何時刻看上去都是蓬勃的。這時候,我會覺得火爐就是這世上最大的煙鬼,它每時每刻都向外鼓著煙,它吞吃的那大量的劈柴,想必就是煙絲吧。

炊煙總是上升的,它的氣息天空是最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時候氣壓過於低,煙氣下沉,炊煙徘徊在屋頂,我們就會嗅到一種草木灰的氣息,有點微微的澀,澀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尋味這縷澀中雜糅著苦香的氣息,

城市裡那片壓過來的燈紅酒綠夜色,正毫不留情的侵蝕著這裡的安靜,街道的盡頭電線杆豎起的高音喇叭宣傳著拆遷的好處,一個沉靜的山野里夾雜著喇叭聲,叫陳華生心裡很不是個滋味,作為灞橋鎮白鹿村的村長,眼看著村裡的土地要政府拆遷移民到山下,家家可以分到不少的賠償款,但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住慣了這裡,祖上所留下來的土地,凝聚著多少代人汗水,他經常的到地頭上除除雜草,看看莊稼的長勢,如今政府雖然給了不少的錢,可以搬到城裡買個洋房,但是以後的活路也就沒了,農民除了種地其它的都不會,原來手頭上有錢都用到了土地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鍾寺 的精彩文章:

《我叫李有才》李永明中篇小說選段

TAG:寶鍾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