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HR,請認清你的本職定位

HR,請認清你的本職定位

HR工作的出發點就是「人才供應鏈」,即補充企業人才數量上的缺口,同時提升在職員工的質量水平,以期實現支撐公司戰略落地和指標達成的目的。

本文是2017年10月推送的第47篇乾貨,計1935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文 |何欣 原平安大學首席學習官、碧桂園營銷學院院長

來源 | 《培訓》雜誌2017年10月刊

「我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在思考:人、戰略和執行。我一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如果你沒有把這一項搞對,在其他兩項上,無論花多大精力都無濟於事。」蘋果公司CEO庫克曾這樣說過。

戰略是依據「市場趨勢、競爭對手、政府政策」三項要素制定的,而執行的主體就是人。作為在人才培養行業摸爬滾打15年的老兵,我同樣認為人是最應該先行的業務,且對人才的界定、供給、培養、評價等工作是一種過程性管理,而非結果性管理。

HR作用之「人才供應鏈」

思考未來人才戰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三大關鍵詞,即人才供應鏈、關鍵崗位策略、培養基地。

人才發展戰略的三大關鍵詞

其中,第一個關鍵詞——人才供應鏈,它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直接目標。人才培養工作主要通過對人才數量缺口的補充,並採取各種培養方式不斷提升其品質,從而支撐公司的戰略和運營指標落地。

多年前,我經歷過一家公司由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即公司將很多商業項目交由社會眾籌,而它自身轉為資產運營方。

當時,我帶領團隊從培訓角度思考、設計項目,以此助力公司變革。通過一周的討論,我們寫好了方案——「XX學院:助力公司輕資產轉型」,並彙報給總裁辦。

三天後,總裁辦秘書將方案附上總裁意見反饋給我們,上面赫然寫著三個字:「有點大」。 隨後,我們開始猜測這三個字的意思,它指預算有點多?還是人員覆蓋面太大?亦或調子定得有點高?

經過反覆討論,我們將項目改為「XX學院:助力公司輕資產轉型下的人才培養」,且略作調整後重新提交。這次只花了一天的時間,總裁辦秘書就拿著寫有「同意」二字的方案交還給我們。

幾乎相同的方案,為什麼剛開始「有點大」,後來又「同意」?原因很簡單,公司的任何戰略調整、業務變革、文化轉型都是自上而下的,其根源在於老闆做這件事的動力,而各部門只需各司其責、分解工作且相互配合即可。即使沒有HR或企業大學,只要老闆判斷正確、資源充足、實力強勁,無論是戰略還是業務,其轉型都不困難。

實際上,公司戰略、文化變革的天花板是老闆,而不是HR。但是,HR在公司戰略、業務助推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呢?其結論就是「人才供應鏈」。

記得我面試碧桂園總部營銷學院院長一職時,營銷中心副總裁程博士問我:「你來做學院院長,能讓學院起什麼作用?」

我下意識地回答了一句:「能夠幫業務解決問題。」

他反問道:「你能幫業務解決什麼問題?」

我毫不猶豫地說:「幫助解決業務痛點和組織發展問題。」

他笑了:「如果我們的區域總經理自身的專業性足夠好,不僅能夠直接解決業務問題,同時又是區域團隊建設的第一負責人,那培訓學院起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壓力,也讓我想起幾年前那個「有點大」的問題,一下子就使我陷入了沉思。

後來,我向他解釋:「我認為學院院長的工作主要是及時補充企業人才供應鏈的數量缺口,並幫助提升在職管理幹部質量水平,以期實現支撐公司戰略落地和指標達成的目的。」

腳踏實地,勿忘本職

HR工作就是以人為核心,以業務為動力的,因此,務實、落地地界定自身存在意義成為所有人才工作的原點。然而,HR在定位時很容易犯的問題,就是將人力資源工作的成果盲目拔高,造成驗證價值的極度困難。HR需要不斷思考如何通過選用育留的手段,補充人才供應鏈「數量+質量」的缺口。

同時,HR應該時刻自我反省,避免陷入兩大「原罪」中:一是認為自己是「萬能的救世主」;二是盲目在專業的「深井」里越走越深。

曾經有位企業大學院長帶著團隊前來參訪。在交流過程中,他拋出這樣一個觀點:所謂HR密聯業務,就是HR部門的同事去到業務線領導那裡,可以聊兩個小時業務,而不需要聊人資。記得當時我忍不住反駁了一句:「如果這就是HR密聯業務,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你們業務部門的專業水平很糟糕。

任何公司都是基於一種權力或專業職級架構,其業務部門由下至上有類似於專員、主管、經理、總監、副總、總經理等梯級層次。如果一個人能成為業務部門的某位新任專員,這代表他至少在學生時代學過類似專業或過往有過相關工作經歷。

然而,這樣的專員需要多久才能成長為經理?我想最快也要3年左右的工作實踐,再往上晉陞必然需要更長的時間。作為HR,你基本沒學過業務部門專業,也幾乎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憑什麼跟業務部門領導對話兩個小時,卻絲毫不談人資。

我認為,以上類型的對話,本身就好比「十萬個為什麼」,或者如同小孩子向父母提出科普性質的問題。你覺得是對話,也許在對方眼裡根本是一場非常皮毛、水平差異巨大的「討教」而已。持這種觀點的HR,很明顯缺乏對業務專業的「敬畏心」。因此,業務部門會對HR不耐煩,也是情理之中了。

本文來源於《培訓》雜誌2017年10月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培訓雜誌 的精彩文章:

巨人網路朱永明:對創新人才最好的激勵就是少管
拿什麼來拯救微課質量

TAG:培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