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願「後來的我們」不留憾

願「後來的我們」不留憾

後來

 我等你

劉若英 

00:00/05:41

最近比較火電影應該是4月28日上映的《後來的我們》,第一次準備去看電影前沒有去看他簡介,僅僅是28日那天看到他的宣傳海報中的那句話: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但是沒有了我們。

所以我決定約上小夥伴一起去看,儘管被老姐調侃,一個沒有前任的人跑去看這種虐心的電影,你是找不到感覺的。哈哈,就當為票房做點貢獻吧。看完後,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挺值得推薦去看的,不管是從友情,愛情,還是親情,能讓我們在其中感受到很多不一樣的感覺。

Part

1

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見清和小曉分手是必然的,見清一直認為小曉就是想要買房落戶北京,所以一直想讓自己成為她想要的樣子,卻無奈生活所逼,生活失去了樂趣,只能沉迷於遊戲。小曉一直期待見清能夠好好上進,現在賺不賺錢,結不結婚,買不買房其實不是那麼重要了,只要在一起,一起奮鬥就好了,她相信見清的夢想會成真,但是她等到的是心灰意冷,所以選擇離開。

或許有時候一個人的成長真的是等到另一個人的離開才學會的,也或許是等到離開後才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麼,然而最怕你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但卻成了遺憾。一生中想找到那個上能為你九天攬月,下能五洋捉鱉的人真的太難,能找到那個三觀一致,對你好,為你著想,懂你的人就夠了。

見清與小曉再次相遇時:

小曉對見清說:I miss you.

見清:我也想你。

小曉:我說的是,我錯過了你。

見清:如果我們當時沒有分手,那麼我們是不是現在會不一樣?

小曉:那麼你以後還是會分手。

見清:如果我們當時義無反顧的結婚,那麼我們現在應該在一起。

小曉:那麼我們後面會離婚。

見清:如果我當時房子、車子都有,你是不是不會走?

小曉:那麼你不知道會有多少個小三,所以我們還是會分手。

小曉:如果你當時有勇氣上那趟地鐵,那麼我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你。但是如果我沒走,那麼可能你不會成功;

……

在一起,人生充滿了色彩;

分手後,生活只留下黑白。

感情這事,不負彼此就好,不負此生太難。

這部劇情最戳中我淚點是林父和結局的2分鐘彩蛋視頻,很感人。閨蜜開玩笑說去看這部電影需要帶一張手帕,要不然眼淚沒地方擦,慶幸我帶了一包紙巾

Part

2

林父每年過年都盼著兒子回家,從不忘兒子愛吃的粘豆包,每次見清和小曉回北京時都是默默地提前給他們準備很多好吃的帶回去。最後寫給小曉的那封信的內容催人淚下,雖然見清和小曉最後沒有在一起,但是林父和小曉都彼此視為家人,擁有深厚的親情。有一幕見清不耐煩的教林父用電視遙控器:「你應該按這個,然後再按那個,你沒看到頻道都多起來了,都跟你說了好多次了,怎麼還是不會。」小曉見狀說她來教,林父怕自己太「笨」不想麻煩小曉說:「人老了,還是不學了。」小曉關心林父的身體,照顧林父心裡的感受,陪林父一起吃年夜飯,不是親人卻比親人還親。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21」和「4」,講的是小時候母親帶著3歲兒子去公園玩耍,兒子看到麻雀,興緻勃勃的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說:「那是麻雀」;兒子還小不懂,等會又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回答說:「那是麻雀。」一遍又一遍,媽媽一共耐心的回答了21遍,不覺得煩,只覺得深感他的天真可愛。而後來年邁的母親和兒子一起去公園時,母親問兒子:「那是什麼」,兒子說:「媽媽,那是麻雀」,過了一會,媽媽問:「那是什麼」,兒子不耐煩的說「那是麻雀」,過來一會媽媽再問,兒子說「媽媽,那是麻雀,都跟你說了好幾遍了,怎麼就是記不住呢」。媽媽一共問了4遍,兒子已經有點生氣了,媽媽也沒有再問了。

「21」和「4」之間的差距,不是數字,而是難以言說的愛的差距,是兒女窮盡一生無法償還的虧欠……

Part

3

結局中的彩蛋視頻讓人很感動:原來這個世界上愛而不得的人那麼那麼多!無論是年輕的他/她,還是年老的他/她,他們心中都有那些不能釋懷和不能忘記的人。通過舉牌向曾經心中的那個人說出那些沒說出口的話,不留遺憾。

雖然只是一部電影,但能讓人獲得人生的感悟,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我認為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可能很多人對他的評論褒貶不一,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願大家的生活都是美好的,婚姻都是幸福的,還有多多關心家裡的長輩,不要不耐煩的去敷衍了事,不要後悔之前沒懂得珍惜。

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

不留遺憾是對生活最好的交代。

願伊恩和凱莉從來都沒有走失;

願以後的我們生活都充滿色彩;

願我們都能學好如何去愛,一切都會好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思的成長之路 的精彩文章:

TAG:靜思的成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