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哺乳期間仔兔損失的原因與對策

哺乳期間仔兔損失的原因與對策

原標題:哺乳期間仔兔損失的原因與對策


模養兔還是群眾性養兔,多有反映仔兔生長期間死亡偏大,特別是20日齡前的仔兔難養的問題。經調查、觀察,造成哺乳期間仔兔損失的原因有:母兔分娩時,供水、青嫩草不足,母兔分娩後口渴難耐,而吞噬初生仔兔;母兔泌乳不足或乳汁營養不全以及個別仔兔未能吸上初生乳造成損失;種兔疾病影響仔兔健康,仔兔活力差,多病;意外損失,如鼠害、籠底縫隙過寬,突然應激踩踏、凍死或夏季因蒸窩死亡。


為有效控制仔兔死亡,提高養兔者的經濟效益,必須從源頭做起,抓好如下措施:

(一)種兔管理


1.種兔選擇:應從正規健康場引種兔,特別是種母兔的選擇應視其產仔率、成活率、生長良好,判定母性好的留種,有遺傳性疾病的一律禁止作種用培育。


2.為有效控制新生仔兔黃尿病、大腸桿菌病或球蟲病低齡暴發,產前或產後於母兔身上肌注一次慶大黴素加卡那黴素。


3.母兔分娩後應注意提高飼料、營養水平,多喂些青草料和蛋白類飼料。

(二)仔兔管理


1.產後6小時以內一定要讓新生仔兔吃上初生乳,初生乳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含有免疫抗體,能有效增強仔兔的抗病能力。


2.窩產仔過多的,可採取寄養或分批哺乳辦法,凡吃足乳的仔兔,腹部圓鼓,胃部呈乳白色,安睡不動,皮膚微紅。


3.至少每2天檢一次產仔箱內仔兔情況,冬季注意避免仔兔受涼,夏季防墊草、兔毛過多引發蒸窩死亡。另外產仔箱常見個別母兔拉入尿糞,臟污產箱,造成仔兔在產箱里凍死或濕熱導致死亡。此時應及時調換產仔箱及墊草,對不符合母兔產仔的籠底板上或漏下板,或受老鼠和貓傷害。


4.發現黃尿病,仔兔胃腸不舒服,應給母體肌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混合針劑,口服氟哌酸、環丙沙星類藥品。一旦發生疥蟎病跡象,應做到防範於未然,在母體上皮膚注射「百日凈」,料中拌上灰黃黴素。

5.種兔舍嚴禁工作人員進入,以免造成兔群應激,發生母兔受驚弔帶、踩踏仔兔現象。在種兔舍消毒時,種兔小兔移出放入盡量小心輕放。舍內盡量保持通風涼爽,時常保持清潔衛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養兔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養兔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