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瓶新釀,再回顧《國家博物館》紀念郵票

老瓶新釀,再回顧《國家博物館》紀念郵票

距離上一次更新,已經十天了。我承認我是一個懶惰的人,不過這次和我的性子無關,原因是去感受魔都的新潮世界

上海出差多日,滿腦子是工作。之前寫過關於《國家博物館》郵票的小文,礙於文章主要展現雕刻,較為狹隘,現在把它從新撿起來整理,並吐槽。

對於來到北京旅行的人們來說,天安門廣場是必去之地。在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的建築,就是建國十周年獻禮工程——中國國家博物館(如若不知道這個地兒,建議非節假日來參觀)。

小時候到天安門廣場參觀時,國家博物館還掛著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塊牌子,在2003年兩館合併,成立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而現在來北京看到的國博,是歷時4年擴建工程,於2011年3月開放的新國博。為此,中國郵政在當年的3月27日發行過JF101《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落成》紀念郵資封(如若不知道這個封,請自行百度)。

雕刻師的正兒八經親筆簽名,本圖實屬顯擺。 顯擺之後,講真,票中票這種設計形式實在是不應該出現在郵票設計之中,除了有極大的偷懶嫌疑以外,還有就是審美疲勞。就像我的題目,雖然說的是老瓶新釀,但還有一種可能,是假酒!

自民國二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決定設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以國子監為館址起,經過100年的歷史,中國郵政於2012年7月8日又發行了一套《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以茲紀念。

這套國博郵票採用了38×50毫米的大規格,將特63《殷代銅器》(如若不知道這個票,建議收藏一套,哪怕是蓋銷的呢)中的「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以票中票的形式1比1搬到了郵票中,並襯以對應青銅器的紋飾,相互呼應。

採用紅色凹印油墨展現這個Logo,還是可以的,不要問我為啥,因為我也編不下去了了。

郵票下方採用了以簡潔線條勾勒出的國家博物館Logo,具有莊嚴、穩重的視覺體驗。在發行公告中,圖名為館藏文物——尊和館藏文物——鼎,以國博中最為精美的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代表其100餘萬件的館藏,側面反映了國博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之前的文章,我展示的是傳統的雕刻凹印細節圖,有立體效果的。這一次為啥不放了呢,主要原因還是想給各位看官展示一個精細的雕刻作品有多麼的繁複。

雖然拍的有點虛,正好應了上面用虛點展現青銅器上時間留下的滄桑。

票中票的原雕刻者為新中國雕刻大師孔紹惠和唐霖坤(如若不知道這兩位大師,那麼很可惜,需要補課了,他們的雕刻作品是一個時代),由於是以票中票的形式設計,給現雕刻者鄭可新、馬榮的發揮空間不多。曾經看過報導,印鈔造幣的雕刻師們為了精準還原,按照特63的原圖放大稿一筆一划複製雕刻,難度極大。在雕刻者中,大國工匠馬榮的郵票作品也是很多了,而只見到了鄭可新的四羊方尊這一枚作品,大家或許比較陌生。其實他是大名鼎鼎的航天紀念鈔背面設計師(如若想吐槽航天紀念鈔,設計師可不背這個鍋)!

下面的內容,是友情增加的。(怎麼也要有點原創的東西是不是)

雕刻,除了圖紋表現更具立體感以外,還有一個優點是膠印不可比的——厚重感。在放大多倍以後,這個「1.20元」還是這麼的「紅」!

這個地方的問題,當然不是簡單的漏印。是雕刻版中粘稠的油墨未很好的轉移到紙張之上,出現了 」空花「 現象。當然,從炒作的角度看,這算是一個小小的變體。

此現象,叫「滋墨」。老美有雲,沒有滋墨的雕刻不叫雕刻。但實際上,隨著印刷技術的不斷提升,這種現象是可以避免的。(在第四套人民幣上,這樣的現象比較多,但是到了第五套人民,就幾乎難得一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土收藏 的精彩文章:

我那扳苞谷似的集郵

TAG:木土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