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學米字,怎能錯過他的翰牘九帖

學米字,怎能錯過他的翰牘九帖

學米字,怎能錯過他的翰牘九帖

小編說

米芾,北宋著名大書畫家、鑒藏家,尤其是他的書法極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藝術風格迥然不同於蘇東坡、黃庭堅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開闢了宋代尚意書風的另一條道路,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米芾的書法作品,大至條卷詩帖,小至翰墨尺牘抑或各類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從現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字正將米書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了出來,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

米芾小像

「宋四家」中,若論體勢駿邁、沉著痛快,則當屬米芾為其中造詣最高的書法家。米芾書法,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他的書法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又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此番妙境,則最能在米芾的翰牘九帖中體現出來。翰牘九帖分別是《來戲帖》、《致伯修老兄尺牘》、《晉紙帖》、《適意帖》、《賀鑄帖》、《丹陽帖》、《致伯充尺牘》、《惠柑帖》、 《戲成呈司諫台坐詩扎》。其中,《致伯充尺牘》經查有兩種,茲皆收入。

米芾翰牘九帖欣賞:

《來戲帖》

翰牘九帖之一,紙本,行草書

縱25.5厘米,橫43.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蒙面諭浙干,具如後。(下添:恐公忙,托鼎承)長洲縣西寺前僧正寶月大師收翟院深山水兩幀。第二幀上一秀才跨馬,元要五千賣,只著三千。後來寶月五千買了。如肯輟,元直上增數千買取。蘇州州衙前西南上丁承務(旁註:是晉公繪像恩澤)家秀才(下雙行註:丞相孫),新自京師出來,有草書一紙,黃紙玉軸,間道有數小真字注,不識。草字末有來戲(雙行:二字),向要十五千,只著他十千,遂不成。今知在,如十五千肯,告買取,更增三二千不妨。

《致伯修老兄尺牘》

翰牘九帖之二,紙本,行草書

縱25.4厘米,橫43.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前補書:丞果實,亦力辭,非願非願) 芾頓首啟:畫不可知(旁註:不知好久),書 則十月丁君過泗,語與趙 伯充,雲要與人,即是此物。 紙紫赤黃色,所注真字,褊 草字,上有為人模墨 透印損痕。末有二字: "來戲",*才字也。告留。念其 直就本局虞候撥供給 辦。或能白 吾老友吾舍人,差兩介送 至此,尤幸尤幸!再此。芾頓首上, 伯修老兄司長。 …… 不記得也。存紙尾。

《晉紙帖》

翰牘九帖之三,紙本,行草書

縱23.7厘米,橫39.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此晉紙式也,可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來失第三兒,遂獨出入不得,孤懷寥落,頓衰颯,氣血非昔。大兒三十歲,治家能幹,且慰目前。書畫自怡外,無所慕。芾頓首。二曾常見之,甚安。

《適意帖》 又稱《玉格帖》

翰牘九帖之四,紙本,行草書

縱23.5厘米,橫35.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百五十千,與宗正爭取蘇氏《王略帖》(旁註:右軍),獲之。梁、唐御府跋記完備。黃秘閣知之,可問也。人生貴適意,吾友覷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至前,去一百碎故紙,知他真偽,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圖之!米君若一旦先朝露,吾兒吝,萬金不肯出。芾頓首。

《賀鑄帖》

翰牘九帖之五,紙本,行草書

縱23.4厘米,橫36.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芾再啟。賀鑄能道行樂慰人意。玉筆格十襲收秘,何如兩足其好。人生幾何,各閼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委者。同去人付子敬二帖來授,玉格卻付一軸去,足示俗目。賀見此中本乃雲公所收紙黑,顯偽者。此理如何,一決無惑。芾再拜。

米芾《丹陽帖》

翰牘九帖之六,紙本,行草書

縱23.5厘米,橫22.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丹陽米甚貴,請一航載米百斛來,換玉筆架,如何早一報,恐他人先。芾頓首。

《書法大辭典》稱為《丹陽帖》,蔡舜寧《米芾之書學思想與書法藝術研究》稱為《換玉筆架書》。「丹陽」乃潤州古稱。秋榖未登,青黃不接,米價必至踴貴,故此帖必作於崇寧二年夏秋之間。 米芾願以玉筆架換百斛丹陽米,寥寥二十餘字,「如何」二字是商量的口氣,有點調皮;「早一報,怨他人先」,則活脫可見其幽默詼諧。從文字看來,已有《世說新語》中晉人名士風度。

此尺牘的書法風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為代表的晉人書札作風。米芾名其居為「寶晉齋」,十分仰慕的正是晉人風流。他研習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後半部全從右軍《蘭亭》中來。但他最為傾心的是「破體」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謂:「子敬天真超越,豈父可比也。」落筆痛快,氣勢開張,英俊豪邁,更契合於米芾的性格。《丹陽帖》的寫法就和獻之筆札相近。

但是,既經「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筆法,兼之米芾個性強烈,字勢愈加跌宕,用筆更形起落,牽絲顯露,出鋒銳利,真是「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大膽而潑辣,尺素之間亦使出了渾身解數。這與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離。米芾畢竟還是米芾,米字到底還是米字,他能著名書史、開宗立派,不是沒有緣由的。

此帖文字較少,雖是行書,但全帖完整,顯得凈潔可愛。

《致伯充尺牘》(又稱《業鏡帖》)

翰牘九帖之七(二帖),紙本行草書

縱23.5厘米, 橫21.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敬聞命。此石亦不惡。業鏡在台州耳。芾頓首。伯充台坐。彥臣如何。

此帖約書於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紙上名家藏印累累。 因是信札,米芾寫來十分隨意,但紮實的功力使這件小札也體現了用筆迅疾、力沉奇倔,欹側取勢而無霸氣,轉折間多機巧鋒芒,筆勢放的開,收的住,可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之儀評米芾:「超軼絕尖,不踐陳跡,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而絕出筆墨畦經之外,真一代之奇蹟也」。

《伯充帖》 (又稱《致伯充尺牘》)

翰牘九帖之七(二帖),紙本

縱27.8厘米,橫39.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啟。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伯充台坐。

米芾《惠柑帖》

翰牘九帖之八,紙本,行草書

縱22.7厘米,橫33.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芾皇恐。蒙惠柑,珍感、珍感。長茂者適用水煮起,甜甚。幸便試之。余卜面謝,不具。芾頓首。司諫台坐。

《戲成詩帖》

翰牘九帖之九,紙本,行草書

縱23.9厘米,橫34.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戲成呈司諫台坐,芾。我思嶽麓抱黃閣,飛泉元在半天落。石鯨吐水(點去)出湔—里,赤目霧起陰紛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時項抵水洗背肩。客時效我病欲死,—夜轉筋著艾燃。關漼。如今病渴擁爐坐,安得縮卻三十年。嗚呼!安得縮卻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大美書畫 微信:zgdms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度遴選活動-——當代十大女性書法家
剛剛發生的兩件事,再次證明了書畫真的讓人長壽!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