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藥科大學高雅藝術進校園
本周四,在中國藥科大學千人大禮堂,一場視聽盛宴—「江蘇省梅花獎藝術團走進中國藥科大學」於晚點六點三十開始。燈光照亮舞台,特邀主持人江蘇衛視城市電視台紀兆輝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拉開了帷幕。
由省著名青年聲樂演員
王謙帶來的男生獨唱
《歡笑的日子》
熱情而歡快,溫暖全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戲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閨的古典佳人,伴著唐風宋韻的高嘆低吟,沿著南戲、元雜劇的歷史軌跡一路蓮步輕移而來。正是傳統文化的燭照濡染,使戲曲「離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淮劇《問天》以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為主人公,用聲音入耳,訴痛傳悲,「望天空雪如柳絮紛紛舞,看人間燈籠如海匯成河」。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獎」獲得者陳澄深情演繹經典人物祥林嫂。
2018中國藥科大學高雅藝術進校園
「今夜晚家家戶戶圍桌坐
祝福聲聲道不完
偏偏我腳下有路又無路
孑然一身饑寒交迫步難挪」
淮劇,又名江淮戲
是一種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
源於清代江蘇省鹽城市和阜寧縣
發祥於近現代的上海市
現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
除淮劇外,本次演出還為大家呈現了錫劇、揚劇、越劇等劇種
錫劇《無錫景》
梅花獎得主陳雲霞女士帶來的錫劇《無錫景》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景象彷彿就在眼前。虛擬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縱橫之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無畫處皆成妙境」;寫意的舞台簡約空靈,「無波濤可觀江河」。
揚劇《觀燈》
揚劇《觀燈》講述了女孩於新春佳節觀燈時的喜悅。「鐵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一個個角色包容著一切的悲歡,那些小情緒,在舞台上不斷放大。人生里的相遇,本來就帶著歡樂。佳節觀燈也能觀出那麼多樂事。彷彿謝靈運曾說的「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已可四者並存。國家一級演員徐秀芳女士傾情演繹。
越劇《西廂記》
越劇《西廂記》(選段)在陶琪女士的演繹中,將張生與崔鶯鶯在千年前於普救寺的一段愛情故事重現。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唱念坐打中「匯千古忠孝節義、成一時離合悲歡」,處處體現著戲曲自身詩的藝術表現和詩的抒情美。
戲劇小知識
錫劇前稱灘簧,是江、浙一帶說唱藝術的一大支流,發端於古老的吳歌。
揚劇是發源於江蘇省揚州市,成長於上海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它以古老的」花鼓戲「和」香火戲「為基礎,又吸收了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起來。
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 ,有第二國劇之稱 ,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
作為戲曲之祖的崑曲,以其清理典雅的曲調與其中蘊藏著的中國傳統故事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節目中,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孔愛萍為在場師生帶來崑曲《玉簪記》(選段)。聽這崑曲,好似落入時光的網,一下子回到幾百年前中華特有的婉轉與詩意。 江南風情中的嫵媚仿似揉進了那一聲聲的咿咿呀呀中。你聽著它,就知道它有恆久的生命力。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由文化表演獎,國家一級演員許虹帶來的木偶《變臉》則又一次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變換千張面孔,體味不同人生。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啊啊」
蔡鉞《一個人的樂隊》
beatbox又稱「口技」,即以人聲展現不同聲音。江蘇省曲藝協會青年曲藝家蔡鉞為觀眾呈現節目《一個人的樂隊》,並在互動中,讓在場觀眾體會到beatbox的樂趣。
▲April 26, 2018
▼April 26, 2018
主持人紀兆輝與相聲表演藝術家徐世亮合作的相聲《歡聲笑語》,贏得了陣陣喝彩。
節目最後,國家一級演員,首屆中國文化部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戲劇主角獎」獲得者李亦潔深情獻上一曲京歌《梨花頌》,意境深淵,回味悠長,感人肺腑,再一次展現了中華傳統戲曲的魅力。
「你穿上鳳冠霞衣,我將眉目掩去,大紅的幔布扯開了,一出折子戲……」濃妝重彩的背後是張什麼樣的臉,華麗戲服里又縫著怎樣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講的,聚散離合,悲喜憂愁,酸甜苦辣,陰晴圓缺,統統搬上舞台,流淌成有聲有色的歷史,滿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戲曲本身就是一種品位,一種享受,很難得,蕩滌了千年的時光。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煮一杯茶,秦淮月影;翻一本書,紅樓春秋;聽一齣戲,最愛中華。
聆聽戲曲,享中華文化之精粹;感悟藝術,悟精彩生活之真諦。
下次「高雅藝術進校園」,
我們不見不散
sdzfgdhg


TAG:CPU校藝術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