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喜歡唐伯虎?天才又如何?他和我們一樣慘

為何喜歡唐伯虎?天才又如何?他和我們一樣慘

幼年的唐伯虎,可以說是快樂的,因為他不像許多人一樣朝不保夕。他雖處於草根,但畢竟屬於小康之家,家中有一份產業。因此,可以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這一切,和我們常人也差不了多少。幼年時的我們,大多是快樂多於苦惱。

隨著年齡的長大,他和我們一樣遇到了坎坷甚至是災難。16歲進入科舉門檻,考了個第一名秀才,一時風光無限,緊接著19歲娶妻,20多歲生子。按照這樣的軌跡,他的一生將是多麼得幸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5歲的唐伯虎接連遭遇打擊,一年之內父、母、妻、兒和妹妹相繼病故和自殺。

特別是妹妹的死,對他的打擊特別大。父母妻兒死後,他帶著弟弟和妹妹操持家務,而他又因為之前沒做過什麼營生,因此,根本無法面對這種境況。為了籌集送葬的錢財,他草草地把妹妹嫁給了一戶人家。結果沒到半年,便自殺身亡。他能不愧疚嗎?因為內疚,他寫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祭妹文》:

嗚呼!生死人之常理,必非有賴而能免者;唯黃耉令終,則亦歸責於天,不為之冤隱;然疾痛之心,久亦為之漸釋也。吾生無他伯叔,惟一妹一弟;先君丑寅之昏,且弟尤稚,以妹幼慧而溺焉。迨於移床,懷為不置,此寅沒齒之疚也!爾來多故,迎喪辦棺,備歷艱難,扶攜窘厄;既而戎疾稍舒,遂歸所天。未幾而內艱作,吊赴繼來,無所歸咎。吾於其死,少且不倜,支臂之痛,何時釋也?今秋爾家襲作著龜,以有此兆宅;來朝駕車,幽明殊途,永為隔絕。有是庶物,用為祖餞,爾其有靈,必歆吾物,而悲吾詞也。於乎!尚饗

可以想見,極少人能遇到如此慘事,可他竟遇上了。由此,我們不得不慶幸,常人要比這個才子幸運。到這時,我們有了誇耀的資本。然而,我們仍然視他為天上的才子。

袁枚的《祭妹文》

接著,他又遇到了考題泄漏、舉國鄙夷、老婆棄夫而去等令男人極度難堪的事件。由此,我們更加同情才子的遭遇。似乎冥冥中,有一隻手在戲弄著他。由此,我們會閃現四個大字:天妒英才。這時,我們將把他看作是我們既尊敬又命運多舛的朋友、師長。天才的氛圍淡了,親情的氛圍重了!

然而,正是這種磨鍊乃至折磨,才能讓一位天才發揮最大的才能。正是由於這種磨鍊,才使得他有了和底層百姓親密接觸的機會。大凡精英,總容易脫離大眾,從而成為歷史滄海中的一顆水滴。

只有和大眾親近,才能獲得口耳相傳的榮耀,進而獲得後世文人的重視為他寫小說樹碑立傳,最終達到永垂不朽。儘管,口口相傳中,他的形象會與真實相距較遠,然而,最實質的卻不會消失--他與我們同呼吸!

其實,對於後世評價的兩極化,唐伯虎早已經預料到了。只不過,他想不到的是,後世會對他持有好評者占絕對多數。正如他在《伯虎自贊》中所言「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了我。」

這首小詩,在今人看來都極為容易懂。然而,真的容易懂嗎?恐怕比較難。一個你一個我,其實指的都是唐伯虎。這裡面既有本我、自我、超我,又有物質的我、精神的我,還有客觀的我、主觀的我等哲學命題,更有自我、他我的社會評價問題。

從這兩個方向N條路徑去理解,才能真正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對於這首詩,我們會在下文進行詳細解釋。但其核心我們卻能夠理解:唐伯虎在人生低谷、生存艱難的時刻,就早已經預料到世人對自己的不同評價。甚至,他也意識到了現實的我和理想的我;目前的我和真正的我的評價都是高度矛盾。但無論怎麼矛盾,他的一個「噫」字,就表現得淋漓盡致:愛咋地咋地。

當我們仔細研讀唐伯虎的各類傳說、故事之後,我們就會得出一句話:人間唐伯虎,萬世哀鳴聲。

當他的臨終絕筆迎面撲來的時候,我們報以的唯有淚水。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李白蘇軾王維李商隱比唐伯虎強得多,我們為什麼喜歡他

以青樓業講述明朝的畸形經濟與人心,滅亡是罪有應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清朝首任駐大韓公使,雖是李鴻章派系但在保護美國華工上做過貢獻
美國不敢硬碰硬不僅軍事原因,俄羅的盟友雖然少但都懂唇亡齒寒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