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楊萬里的一首詩描摹神奇變幻,寫出了一種處世境界

楊萬里的一首詩描摹神奇變幻,寫出了一種處世境界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的詩人,與陸遊相同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志士。他二十七歲中了進士,歷經南宋四個朝代,卻因為自己的愛國主張無法實現,憤而辭官歸隱。楊萬里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真是海量作品,不僅讓他的一生無比輝煌,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座豐富的寶藏,又像一股來自遠方的清泉,滋潤著後世的讀者。

當我們讀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種喜悅湧上心頭,同時又陷入深深的思考;當我們聽到別人吟誦「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不僅回憶起童年的美好時光,也為作者晚年恬淡的心情而點贊。下面介紹的是一首楊萬里的七絕,這首詩不僅描摹情景神奇變幻,而且寓意深刻,讓人深思難忘。

原文:曉行望雲山 楊萬里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前兩句先寫景,連續一夜的雨,早上起來天才蒙蒙亮,隱約地可以看到連綿不斷的神奇山巒。作者選擇雨後初晴,東方破曉的時刻,又定位在滿目奇峰、雲海怪石的空間,一下就把我的想像力調動起來,讀者的眼前彷彿真的就出現了一幅雲譎波詭,虛無縹緲的清晨山景圖。

接下來楊萬里大師又發揮他一貫情景交融、擅長托物言志的寫作技巧,又把我們陷入夢幻的思緒給輕輕地拉回來,告訴我們忽然他發現有一座山峰向上升,於是在對比之下,知道那不動的山,才是真山。

第三句里的「忽然長」與第一句里的「未明間」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由不得我們不調轉目光重新審視。好像一個出色的畫家剛剛還在揮灑國畫的白描,忽然間又用如椽巨筆沾上濃墨重彩,在水墨丹青的背景中畫上點睛之筆。 「長」和「不動」又形成一種動靜結合的巨幅畫面,將我們的視線拉長,讓我們的思維插上翅膀。

然而這顯然沒有結束,如果楊萬里僅僅為了說明動靜虛實,就不是大師級的詩人了。所以我們繼續深挖下去,果然又發現了一塊寶藏。楊大師告訴我們,觀察事物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學會去偽存真。也提醒我們做學問、為人處世都要堅定信念,不為外界的紛紛擾擾而動搖。

偽有哪些?小雨初停依然雲霧繚繞,日出東方必然光影交錯,樹木遮蔽、山巒疊嶂也讓視線受阻,錯綜複雜的環境讓我們看不清真相。就像黃山的妙筆生花美景,由於山中雲霧較重,我們似乎感到沒有什麼新奇,不知道妙在何處。忽然一陣風掠過,將霧氣一掃而光,眼前頓時出現一幅逼真妙筆生花的畫面。遊人們紛紛驚嘆,一時閃光燈頻閃,呼喊聲驟起,才知道真與偽只是隔著一層薄薄的霧。

我們再聯想楊萬里個人的經歷,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首詩的內在含義。楊萬里生長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他一生都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上述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提拔。

但是楊萬里即使回家種地,也絕對不願意與那些投降派成為一丘之貉,更不願意為了升官發財而毀掉自己的名節。他時刻準備辭官歸隱,不做那些奴顏婢膝者的走狗。所以楊萬里能夠看清官場的種種風雲變幻,讓自己始終堅定信念,巍然屹立在群峰之中,我們彷彿看到他的高大形象正在層層迷霧中冉冉升起,越來越偉岸和挺拔。

楊萬里的詩讓人充滿無限遐想,他的人格魅力也受世人景仰。就像他自己的詩中寫的那樣,「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南宋的百姓有這樣一位愛國詩人而感到欣慰,後世的讀者有這樣一位出色的前輩而值得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王維的一首小詩,詩畫絕配,抒情遣意,值得回味
陽還終始,陰極反陽,鬼谷子講述物極必反的道理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