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塔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紡織園

中塔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紡織園

中塔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紡織園

中泰塔吉克農業紡織產業園裡,當地女工在乾淨整潔的車間里工作。本報記者 王斯雨攝

從塔吉克首都杜尚別翻山越嶺,一路南下,記者來到了塔吉克總統拉赫蒙的故鄉——哈特隆州丹加拉市。在市郊嫩綠的農田和成片的農舍間,一排排嶄新的廠房、用中塔雙語標註的「中塔友誼萬歲」的標語和飄揚的中塔兩國國旗格外醒目。這裡就是中亞地區最大的紡織企業、中塔兩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收穫項目——中泰塔吉克農業紡織產業園。

丹加拉地區自然條件良好,是優質長絨棉的產地,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也來自棉花種植。然而,由於基礎設施落後,棉花品種得不到改良,導致產量無法提高。此外,紡織等下游產業發展乏力也使大量棉花無法進行深加工。守著金山過苦日子的狀況使得振興紡織業成為塔吉克的當務之急。

2014年7月,中泰塔吉克農業紡織產業園正式啟動。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由中國中泰集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塔方企業共同建設,三期工程一共配套20萬畝棉田、3座軋花廠。一期6萬紗錠項目已於2016年投產,二期8.6萬紗錠項目即將於今年年中竣工。中國駐塔吉克大使岳斌在向記者一行介紹情況時強調,隨著設備更新,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農業紡織產業園已成為塔吉克出口創匯第一大戶。

截至目前,產業園累計加工籽棉近3.7萬噸,生產皮棉1.2萬餘噸、純棉紗線9800餘噸。談到企業的經濟效益,產業園總經理王林山如數家珍:2017年公司累計銷售紗線7186.6噸,完成銷售額2144.3萬美元。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年銷售額將達到10億元人民幣。「我們的紗線全部銷往海外,是實實在在的外匯收入。」

纖細的棉線給塔吉克帶來的是真金白銀!塔吉克總統戰略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薩法羅夫對這個項目非常關注,他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受俄羅斯經濟下滑、出口商品國際市場價格疲軟以及僑匯收入減少等因素影響,塔吉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外匯儲備不斷減少。「產業園創造的外匯收入,對我們國家實在太重要了!」

塔吉克前副總理、國家農業投資銀行行長姆勞達力·阿利瑪勒頓表示,產業園的紗線產量在塔吉克乃至整個中亞地區都首屈一指。「如果要對中泰集團在塔吉克取得的成績給予一個評價的話,我想一定高於100分。」

「在家門口學習、操作世界最先進的紡織機器,我感到非常自豪」

一期紡織車間里,塔方工人們正在機器前操作。由於是全自動生產線,每台機器前的工人並不多。與老式紡織廠不同,產業園的廠房內噪音並不大,空氣中也沒有到處飛舞的棉絲。在相鄰的二期車間內,一台台嶄新的機器有的已經擺放就位,有的還沒拆封,但再過幾個月,它們都將作為產業園的「新兵」投入「戰場」。

「項目投產使塔吉克的紡織工業向前邁進了20年,」談到這座中亞最大的紡織產業園,岳斌說,這裡採用的全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設備。

「我們就是要整合全球最具優勢的技術設備,建設世界一流紡織園,」王林山表示,項目採用的是美國約翰迪爾數字化、智能化農業機械,並全套引進了世界頂級的瑞士紡織設備,其超高的自動化程度以及穩定的產品質量是生產高檔紗制產品的保障。

「中國企業帶來了先進的生產設備,讓我們的棉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塔吉克國家工業與新技術部第一副部長哈依達勒對產業園的成績讚不絕口:「以前,我們的棉花加工量僅佔全國棉花產量的10%,現在,這一數字提升到了40%。未來,隨著產業園項目二期和三期全面建成投產,我們的棉花加工能力將有質的飛躍。」

紡織一車間教練員希弗作為技術骨幹曾被派到中國學習。她說,「能夠在家門口學習、操作世界最先進的紡織機器,我感到非常自豪。」

驅車10公里,記者來到產業園的棉花種植基地。此時正是棉花播種的季節,一台台拖拉機正在翻地。去年,這片10萬畝的土地產出3萬噸優質棉花。根據總體規劃,未來產業園將採用世界領先水平的環保工藝織布、印染和生產成衣,形成一條全產業鏈。阿利瑪勒頓說,這條產業鏈對塔吉克增加就業、革新技術、提高稅收等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企業教會了我技術,更讓我們一家過上了好日子」

走出廠房時,已是園區的午休時間,陸陸續續從廠房裡走出的工人們笑著用中文向記者問好。產業園綜合管理部部長趙建龍告訴記者,目前產業園僱傭了約400名塔方工人和管理人員,「熟練工人的工資能超過2000索莫尼(1美元約合8.9索莫尼),比當地銀行職員等白領的收入還要高」。此外,園區還會將優秀員工送到中國進一步培訓業務,為培養塔吉克新一代紡織產業工人打下堅實基礎。

女工阿希拉一家8口人原本擠在只有15平方米、透風又漏雨的土坯房內,每當雨季來臨,一家人總擔心山上下來的洪水會把房子衝垮。2015年阿希拉應聘來到產業園工作後,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努力學習、踏實工作,阿希拉已成為一名優秀的紡織操作工,用掙的工資為家裡蓋起了新房。她動情地告訴記者:「中國企業教會了我技術,更讓我們一家過上了好日子。」

在產業園的塔方員工里,女工比例在60%以上,由於大部分工人直接從附近的農村招聘,這意味著幾百名本來只能在家干農活的塔吉克婦女有機會走出家門,通過自己的勞動為家裡帶來可觀的收入。

南北朝時期,棉花經由絲綢之路第一次從西域傳入中國新疆;1500多年後,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把先進的棉花種植技術和紡織技術輸出到了中亞各國。結束採訪時,記者遇到一群新來的塔方紡織工人,他們正在接受技術培訓。從他們那一雙雙眼睛裡,記者看到的是對未來的期許。他們將與中國同事們一道,共同開創美好的明天。

(本報記者:李滿 謝亞宏 周翰博 王斯雨 塔吉克丹加拉4月30日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半生緣》曝光「愛情不負韶華」版劇照
中國加快證券業對外開放步伐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