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電影里炮彈打過來迅速卧倒或跳入彈坑就安全了,現實可行嗎?

電影里炮彈打過來迅速卧倒或跳入彈坑就安全了,現實可行嗎?

在很多戰爭電影里,都有這樣的橋段,當敵軍對我軍部隊或陣地發起了炮擊,我軍官兵迅速卧倒爬在地上,或者跳入彈坑裡面躲藏,於是在敵軍炮擊完以後,大家就相安無事的從重新回到了陣地了。

沒錯,步兵遇到敵人炮擊時,首選的戰術動作是卧倒,然後尋找掩蔽物,其次是快速通過炮擊區。

炮彈爆炸造成的殺傷主要有3種方式,一是直接爆破作用產生的破片,二是衝擊波的破壞作用,三是高溫燃燒等造成。

爆炸產生高溫高壓氣體物以極高速度,把周圍空氣的瞬間擠壓,形成了衝擊波。衝波傳播速度極快,可以讓周圍環境的固體、液體、氣體介質等高速運動起來,足以取人性命。衝波還可以在它作用區域內產生震蕩作用,使人體和物體因震蕩而破壞。衝波運動軌跡是以爆炸中心向外擴散的,彈片是斜向上成喇叭狀飛散的,卧倒後身體高度顯著降低,貼近地面的破片和衝波相對更少,處於破片飛散的死角里,能顯著減少被破片殺傷的可能,人存活的幾率也就越大。

圖片:這是當年金門炮戰遺留的大彈坑。

炮彈對人體等暴露目標的殺傷,主要依靠破片和衝擊波。選擇卧倒,是因為自古以來,大多數炮彈採用碰炸引信,炮彈需要觸及地面以後,引信才能作用,引發炮彈爆炸。

由於炮彈的破片呈圓柱形或球形分布,一個殺傷爆破型的戰鬥部,落地爆炸時,轟爆波和破片有一半都射到了泥土中,沒有殺傷任何效果。另一半則呈現漏斗狀向空中放射造成殺傷。

所以目標的高度,對於炮彈的殺傷半徑和殺傷威力有很大的影響。落地觸發的炮彈,對於站立人體殺傷半徑,遠遠大於卧倒的人體。

所以,炮彈在空中爆炸的殺傷效果最好,戰鬥部的殺傷半徑取決於空爆還是地爆(觸地爆炸)方式,榴彈炮配用近炸引信的空炸榴彈,其殺傷威力相對於使用觸發引信落地爆炸的榴彈,可成倍地增加殺傷半徑。

這時候再教條的卧倒,就沒有意義了,需要尋找堅固的防炮掩體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白刃戰曾經是日本武士的自豪:直到被美軍的衝鋒槍打成篩子!
我國最快戰鬥機從最北漠河飛到最南曾母暗沙,需要多長時間?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