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思玉、思藝、思匠心

思玉、思藝、思匠心

思玉

每塊璞玉,都曾是一塊頑石

需要細心的琢磨,才可發掘其美質

品讀每一塊玉料,用心尋找靈感

雕玉如雕心

思藝

玉雕行業如何進化

才能走出當下的迷局

這個時代不缺乏匠人

缺乏的是知道出路的有思想的匠人

思匠心

玉雕師,是匠人,更是一個勞動者

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

讓我們聆聽玉雕從業者的聲音

回到玉雕文化的原點,整裝再出發

致敬五一

玉雕行業「勞動者」的聲音

整遍:殊勝和善

大師語錄文字來源於各大媒體稿件

玉雕創作是一個塑造美、創造美的過程,材料是載體,技術是手段,思想才是靈魂。玉雕作品要完成從商品到藝術品的轉變必須克服「三氣」:一是「俗氣」,二是「匠氣」,三是「土氣」。

所謂克服「俗氣」,首先必須處理好俗與雅的矛盾,即世俗與高雅、粗俗與文雅、庸俗與儒雅的矛盾,克服俗氣對藝術創作的影響。俗氣是藝術工作的大敵,更是改革創新的大敵。和俗氣相反的是雅氣,雅氣的人高雅,追尋理想、志存高遠;雅氣的人文雅,舉止文明、底蘊深厚。所謂克服「匠氣」,就是追求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性。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宋世義

有深度的玉品,不論靜置於几案、或把握於掌中、還是佩飾於身側,皆會彰顯出或風趣、或冷靜、或沉穩、或睿智。這樣的玉品,一定是富於感染力與感召力,讓人百賞不厭。猶如一本韻味十足的典籍,越讀越耐人尋味!、

這樣的深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經過慧眼識寶,昆吾雕琢,才能鳳凰涅槃,脫胎換骨。

—— 中國玉雕藝術大師 李東

每塊玉都有獨特的最佳表現形式,一件玉雕作品的真正靈魂在於玉石本身。只有雕刻內容與玉石相得益彰,全面呈現玉石的魅力,才稱得上是成功的作品。

在琢玉前審料相玉時,就如同你是牛,讓它牽著你走,一旦吃透了它,涌動的創作靈感就能像牽著牛一樣,牽著它走。有些玉料似在冥冥之中告訴你它應該被做成什麼,你順勢做了,就能體現出它的真正價值。

——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蘇然

玉雕作為一門技藝,技藝水平並不是最重要的,為人才最重要,其次是學識修養,第三才是技藝。只有把人修好了,才能夠創造出更好的作品。要想在玉器行業幹得出色,好的玉德是關鍵。

不是說能夠雕刻出東西就是大師,要想雕刻出好東西需要一個人深厚的積澱。要想把玉雕做到極致並不容易,若急功近利就達不到那樣的技術水平。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張鐵成

重玉,但無玉雕法。中國的玉道至今也是從國畫、青銅、磚、木等民間雕刻藝術中傳承來的。

我國有青銅雕法,磚雕法,木雕法,唯獨缺少玉雕法。所以,就沒有系統的中國玉道理論,我們結合國畫法來看中國玉道。南齊的謝赫就提出了品中國畫藝術的標準『六法』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項法則。玉道即隨同那些道理。」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田健橋

我喜歡培訓和教學,而且,目前中國缺少正規的玉雕專業教育,我們正是填補這個空白,為中國玉雕行業的發展培養人才,做出貢獻。

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也是我玉雕人生的一個目標。我每天看到他們很努力學習,這其實對我自己的學習和提高也有很大影響。我邀請中央美術學院的專業老師來這裡任教,邀請一些專家 學者來開講座。美院的專業老師來這裡任教,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開講座。我要讓學生們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 整體素質,而不僅僅是學一門手藝。

—— 國家級玉雕大師 孟慶東

藝術家需要跳脫出對經營方面的過多顧慮,回到藝術中來,不要著眼於眼下,而要著眼未來,需要從玉雕的「當代性」表達上深刻思索,放寬視野,了解更多的知識,如果急於「出活」對每一件白玉來說都是一種犯罪。

我想,玉雕的創作是真真正正遇到瓶頸了,這種危機在繁榮時期顯現不出來,在蕭條期恰好爆發,藝術家思想性上的表達,在藝德中的思考,對玉雕藝術應負起的責任,都說創新最難逾越的便是自己,這也是一種修行,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做下去,期待一種靈光乍現的時機出現。

——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易少勇

在我們現代玉雕製作行業中,多數是過度注重了玉品質的好壞,以原石的利益為主。其實,在玉雕製作過程中,玉的品質雖為重要,但缺少了工藝製作文化,就無法體現它的價值,它也就是一塊玉的原石而已。

美玉出自後天,美玉來自人為——這就是破玉飛香。作為一名民族工藝製作者,為了玉雕製作工藝的發展和傳承,希望能建立起專業的玉雕培訓機構,將國粹之寶發揚起來,同時也對得起國中之玉。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吳德升

若要我完全仿古,我是會婉言謝絕的,因為這不代表我。古代和現代,時代背景、審美觀點等各不相同,生活在當代的玉雕工匠,就要努力創新,表現現代的東西。其形態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要突出趣味、深度和廣度。

那抽象的玉雕件,你看它像什麼就是什麼,要給人們想像的空間。要用面、線、流光、線、陰陽交錯、對比形式等各種環節組合在一個整體上,我的有些作品就是用這樣的手法達到最高境界的。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劉忠榮

「工」是一切藝術的骨架,「藝」是作品的靈魂和生命。一味效仿古人或許能再現一件件古意盎然的優秀作品,但對於玉雕創作而言,其藝術生命卻是枯萎的。如果說,一件傳統玉雕作品的成功,在於規範的形制、巧細的工藝體現出了那個時代的文化高度,那麼,今天的玉雕所要追求的也應當是如何更好地體現時代審美和潛在的精神需求。

創新勢頭的減弱,是今天包括海派玉雕在內的玉雕行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如何「推陳出新」,如何將創新與時代精神、與人類情懷中的「雋永」相連,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需上下而求索。

——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翟倚衛

一件好的玉器珍品,不但要選料好,還要求創作者與把玩者對中國傳統工藝文化有所了掌握,既要會創造,也要會欣賞。其構造的疏密,線條的剛柔結合,玉器的體態是否做到端莊深厚,刻劃的線條是否流暢等等這些都需要去細細斟酌。

我視這項工作的為我畢生的追求,唯有創新能夠能推動前進,我不能止步不前,還有很多東西等待我去摸索。一定要把中國傳統的玉石雕刻技術搞上去!

——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瞿惠中

現階段的玉器市場,都是缺錢的當代玉雕家在為玉文化接續香火。我們自己找料,自己做。現在玉料被炒到這麼貴,我們又能買幾塊料呢?而且,我們既要做設計、搞創新,又要考慮銷售、考慮生存,對創作是極大的挫傷。

而企業家、富商買玉玩玉,基本上都是為了自己玩,沒有幾個人心裡裝著保存民族文化傳統的理念。我一直強調,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玉的生命是永恆的。玉器行業需要有識之士來支持,希望中國的企業能逐步走到前台來,由他們來買玉料,我們來做,玉文化才真正存之有道。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崔磊

它是一塊璞石,無光無華,簡靜無言;它是一塊美玉,深沉內斂,溫潤有方。它不再是我們曾經潛意識中的矜貴和傳統,它的美是被時代證明的。

遇見一方心儀的玉,如同遇見一個心儀的人,都是前世註定的緣分。繁華落盡,撫玉聽禪。忘卻了人事紛擾,忘卻了浮世喧囂。

—— 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董事長 周芝羽

擁抱過去,你需要分析

擁抱未來,你需要創意

一顆適應潮流的心

一個回到文化原點的魂

這才是每個匠人所應具備的

值此五一佳節,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

祝各位玉雕行業的「勞動者」

節日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玩玉心態對了,就不累了!
玩玉的快樂,皆因一個「靜」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